張貼者
解放金馬VS.確保馬祖 --閱讀人次 : 5916 「解放」一詞,小學沒教學,中學沒唸過,大學也沒讀過。字典找不到這詞兒,隨著年齡增長,兩岸對峙緩和,彼此接觸往來後,才漸漸明白。真不知當年講「解放」一詞,在禁忌什麼?忌諱什麼?兩岸政體不同,解讀也各自表述;而今日,它卻成了「歷史名詞」。歷史有情,在時間長河中,塵封的名詞再次被提起。
「一定要解放台灣」,曾是中共黨史上的重要口號之一。民國38年(1949年)3月,中共新華社發表社論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從此這口號成了人民解放軍的任務之一,或共產黨及其人民政府對台的工作方針。
一、解放金馬
民國42年7月,當南、北韓停戰協定簽署後,毛澤東則準備解決台灣問題。
民國43年,當國共島嶼追逐戰開始,也就是在大陳島攻守戰的同時,中共高喊要「武力解放台灣」!「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解放金門、馬祖」!
圖:北京300萬人大集會,要解放金門馬祖
民國43年7月23日,當中共各黨派與其他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聯合發表《解放台灣聯合宣言》時,中共中央軍委自訂了「從小到大、由北向南、逐島進攻」的作戰方案。
民國43年(1954年)8月11日,周恩來宣布「解放台灣」。9月2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副部長黃克城到黃岐陣地,視查海防。9月3日,中共開始砲轟金門。9月29日,中共欲解放馬祖,設立馬祖列島3個鄉人民政府,任命鄭立銓為「北竿鄉長」,石貴挺為「南竿鄉長」,陳恆義為「東湧鄉長」,南竿鄉歸大陸連江第8區,鄉公所暫設大陸連江小埕,北竿鄉和東引鄉暫歸第9區,鄉公所設黃岐。《大陸連江縣志 大事記 P.50》
莒光白犬島方面雖沒找到派鄉長名單,但卻有大陸長樂縣政府留存的「長樂縣東沙鄉(今莒光)人民政府印」的關防印信。
民國43年12月2日,台灣與美國簽署共同防禦條約。
民國44年初,中共華東部隊配合福建部隊開始準備以武力解放東南沿海島嶼的計畫。1月18日,中共部隊奪取浙江外海一江山島,雙方並持續在金門、馬祖及中國大陸沿海進行戰鬥。中共人民海軍在黃岐半島建立海岸部隊。同年3月,美國聲明考慮使用原子彈防衛金馬。5月1日,中共停止對金馬砲擊,這就是第一次台海危機。
直到民國45年(1956年),中共才改口爭取「和平解放台灣」。46年4月,中共又提出第三次「國共合作」,台灣問題是內政問題。但是47年台灣飛機常偵照大陸,兩岸局勢頓時又緊張起來。8月23日毛澤東下達砲轟金門的決定,此時期,美國也介入了「台灣危機」。美艦護航運送補給,直到10月初,中共發表「打而不登、斷而不死」,對金馬採「絞索」政策,讓國軍留在金馬。10月25日,中共國防部再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同時宣布「打單不打雙」的局面,該局面一直持續到68年1月1日。
這些都成了過往歷史,只盼兩岸兄弟同胞,不再武力相向,將「殺戮戰場」蛻變成海上「和平廣場」。
二、確保馬祖
「確保馬祖」一詞,是半世紀前馬祖前線殺戳戰場,危急存亡的口號;始於華心權指揮官時代,約在民國44~46年間,作為前哨基地島鏈防線,擴大台澎防禦縱深。金馬尤其是控台灣海峽南北門戶,故欲鞏固台澎,必須確保金馬。
「確保馬祖」也是團結一致,生死一搏間的興奮劑,更是激勵軍心士氣的精神口號;是國軍弟兄與馬祖百姓共同用鮮血寫下的歷史篇章。經過烽火紋身,彈雨洗禮後的馬祖更加堅強,更加發光發亮。
在那個年代裡,島上米糧、燃料、物資缺乏,水資源不足;島之山丘佈滿鐵絲網,是「禁區」;海岸岩邊草叢沙地佈滿地雷,是「雷區」。漁家出海捕魚時間受限,漁具漁網來源無著,男女青年都得加入民防自衛隊,集中訓練,村落衛哨,全民皆兵。好在軍民唇齒相依,同島一命,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中共入侵,確保了馬祖的命脈。
而今戰火遠離,馬祖調整戰略,精減兵力,離島指揮部縮編為守備隊。但我們憂患意識不能鬆懈,記取歷史教訓:「戰爭沒有鸁家,和平沒有輸家」。歷史的錯誤造成兩岸連江隔海分治,願兩岸共同放下仇恨,以寬容消弭對立;以平等追求和平,邁向兩岸共榮雙贏之路。
已有 11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