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大陸義胞接待站的幸運者 --閱讀人次 : 5927 馬祖南竿鄉四維村科蹄沃吳家大樓大陸漁民救濟站,成立於民國四十四年四月,接待著駕舟來歸的大陸義胞(士),以及大陸沿海出海作業,因避風、迷航、船艇故障而來待援的漁民。截止至四十六年四月,兩年時間,共接待九百零一位漁民,嗣後因容量不足,民國五十三年,再由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籌款,委請馬防部在四維村芙蓉澳開建專設接待站,於當年雙十節完工,是一棟平頂品字型的建築。這個大陸義胞接待站有八個房間,可容納三十至五十人,內部設施一應俱全,而且每室設有衣櫥、桌椅、新式男女浴室、廚房、廁所及電氣化設備,同時供應全新床單、棉被、蚊帳、枕頭,站內還備有各種報紙、雜誌、電唱機、電視機提供康樂,另發給零用金。
義胞接待期間,除優予供給飲食、住宿、醫療外,均按個別志願,或送台輔導就業、就養,或予修理船艇,補給糧食,並豐贈衣物後遣返,在兩岸隔離的歲月裏,受惠達千人。
他們有的是在「三大保證」、「六大自由」的政治號召下奔來的,是義士、義胞,他們在接待站,衣著方面: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更換新衣、鞋襪,主食比照國軍待遇,副食則倍尤國軍,他們間或領有獎金,更不會被視為「偷渡客」,在兩岸對峙的歲月裏,他們成了幸運兒。
民國四十三年由平潭島來歸的義士林載善,抵白犬島(西莒)後,保送水產學校就讀,並回白犬吳航國校(今敬恒國中小)教書,同年孫大攜同次子自連江駕船到北竿,並落籍北竿白沙村捕魚事業。
民國四十五年六月四日,大陸漁民劉其炎、莫細嫩二人駕舢舨抵高登島投誠。
民國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大陸青年李京來,福建省惠安前內村人,二十歲,駕船來馬祖,並安排在警察所服務。
民國四十六年十月五日,大陸漁民劉依六與白犬島的母親劉林氏相逢在大陸漁民接待站。
民國四十七年元月七日,江蓮草女士,琅岐鄉人,原屬共青團員,並擔任閩候縣公婆鄉婦女會代表,那天,她自浙江沈家門乘「義興號」運輸船返福州途中,逕向馬祖方面划來,無奈強風巨浪,船在海上漂流,無法划進馬祖,適時為巡防砲艇發現,救護上岸。她是義胞接待站首次接待的女青年,那年她十九歲,後來介紹到臺北松山菸廠製盒部工作。
民國四十七年元月廿四日,大陸同胞葉薛光、張光漢、黃復基、葉友騰、他們於我空軍飛機飛臨大陸空投中獲得「三大保障」的號召,從福建霞浦出海,經九天行程抵高登島,獲妥善安置。
民國四十七年七月廿一日,平潭漁民林春官、連木金等三戶十四人,逃來馬祖,尋求安置。
民國四十九年三月十日深夜,對岸連江縣長沙鄉的烏豬港,林孝明五家二十一人,乘他們捕魚的小船,直航馬祖。他們都姓林,連江浦口鄉大澳村人,九男十二女。
他們原都是漁民和農民,包括五個家庭,其中年齡最大的是七十二歲的林忠金,另有林明春、林信妹、梁珠香等,這批義胞因有家屬在台,救總安排返台團圓。
民國五十年十二月十八日,張唐才、福州人,一家十口,李洪清、平潭人、一家六口,陳立燦,長樂人,三家十七口,偷得扁舟逃抵馬祖,救總按照他們的志願,輔導就學、就業。
民國五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平潭縣海藻養殖場長丁道金,帶著他的妻子陳漢英及剛出生不久的丁潭平,還有他的部屬陳德海,也帶了未婚妻王秀英一起駕舟,一償宿願的來到馬祖。
民國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長樂縣梅花港人林詩敏、林永華,同事蔡倖蕃三人駕著一艘舢舨來,成了義士。
林詩敏畢業於山東醫學院,他在某晚,散步在長樂縣梅花港沙灘上,拾得一氣球,得到國慶文告的號召,和他的侄子林永華,同事蔡倖蕃密商,靠著一艘小舢舨,在波濤洶湧的海上航行,來到馬祖。
民國五十四年十月一日,福建連江小埕公社定海大隊的基幹民兵林奕細,利用夜間看守漁船機會,乘黑夜駕一艘漁船,在閩海漂流了十小時後,抵達馬祖。那年林奕細二十四歲,他雖然讀過三年夜校,但識字不多,父親於五年前過世,母親也過世一年,他可說是個孤兒。
民國五十八年六月十六晚上,長樂縣漳港公社百戶大隊隊員蕭雲平,蕭金務,柯仁官和漳陵公社路頂大隊的隊員林金官和陳英官等五人,躲過中共的巡艇,駕舟載浮載沉的漂流了一晝夜,順利的到達西引。
民國五十八年八月十五日晚上,福州藉的翁玉銓,翁聲鏗,翁聲漢與翁金標,同屬閩江口瑯岐公社海嶼大隊第五及第二生產隊員,那夜悄然駕一艘小漁船,假裝出海捕魚,藉助西北風,順利來到馬祖東犬(東莒)島。
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二日義胞郭殿臣和楊明龍駕舟來歸。
民國五十九年四月二日黃岐人民公社吳文琳等五員,駕小船來到馬祖海域,經兩棲偵察連派小艇兩艘,赴三連嶼接回。
民國六十年十二月中旬,福建莆田南日公社和涵江公社兩艘帆船,船上沒有機動力,沒有導航設備,於二十一日迷航抵達馬祖。由於船上只有幾袋地瓜乾,因此義胞接待站成了這船上十四位「不速之客」的家,不僅一日三餐魚肉白菜,臨行又以大米、衣物及日用品,大包小包的相送。
民國六十一年四月二十七,大陸義胞李劍生(29歲)、陳依啟(23歲)、陳隆官(24歲)他們在大陸聽到自由中國之聲的廣播,冒死逃到馬祖,並經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的協助,來到臺灣求職。
民國六十二年十一月一日清晨,一艘八噸級木殼單帆漁船,由大陸連江冒著十七級風,載著一位母親和三位兄弟四人抵南竿,他們是王官鎮、王官銓、王官鑒和他六十八歲老母親。
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六日,三十二歲的黃發金由福建連江定海駕船逃抵馬祖。
民國六十三年二月,楊鏣祥(23歲)由對岸林森的家鄉駕一艘一帆船來到福澳港,楊義士曾當過「紅衛兵」,並且遠去北京、上海參加所謂的「大串連」。
民國六十六年四月十七日,大陸男女青年十二人,由長樂梅花鎮駕漁船一艘抵達南竿,他們是余瑞光、王國良、孫國慶、王麗珍、袁閩、魯平華、張燕芳、孫世明、湯忠平、林禮驅、周寶珠。
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大陸漁船及共軍三名駕船到馬祖澳表明投誠。
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七日,施小寧和張木珠由平潭島駕船,並攜帶槍械武器來到西莒島。施小寧,福清人,平潭縣第一中學畢業,擔任平潭縣人民武裝部隊彈藥庫管理員;張木珠,住平潭縣,平潭第二中學畢業,擔任平潭蘇澳醫院醫生,兩人是服役時認識的,施小寧為班長,張木珠為衛生隊長。他倆運來了民兵武器裝備,包括五門迫擊砲,十挺六九式四O毫米火箭砲,一挺五六式衝鋒槍、三把刺刀,十二個六九式瞄準器及濾光片,還有若干彈藥。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少了65年底有逃到東引的大陸客
50. 反共義士:
有一次接獲通報有大陸舢舨接近,持續注意中。不久看到兩棲部隊快艇快速由東、西引間水域通過,到西引北邊海域,隔了一會兒,就押著一艘舢舨上面插著白旗緩慢進入北澳口。中午下衛兵,好奇的下到北澳看看,哪舢舨真的很破,人已被指揮部的人帶走。弟兄說:「是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哪個衣服真的千瘡百孔!比我要擦槍的衣服還破!」
59. 三民主義宣導週的反共義士
又一次一年一次的『三民主義宣導週』要在中正堂還是中山堂上課整個禮拜,我是還好,有些弟兄就比較可苦的坐上小板凳就渾身不舒服?比出操或作攻還痛苦?不能抽菸於是一聽『坐下』,三分鐘內就一定開始去會見周公。當班長的要負責看看有沒有長官來,要負責叫醒他,還有晃動的動作比較大的,要制止他。
其中一堂課是『反共義士』座談會,他老兄在上面高聲談論在大陸的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時是如何生活痛苦?底下有幾百個弟兄,認同的不整齊的點著頭,而平時最先進入周公狀況的一位弟兄,卻挺著腰桿,拉長勃子一直看著講台,我也很好奇這種歧異現象?
下課休息十分鐘,我們在禮堂外門口遞著煙,他深深吸了一口煙後,重重的把煙呼了出來:「幹!這位就是去年底,在北澳上來的反共義士,那時我在站北澳的衛兵,他好像要斷氣了,全身軟趴趴的,上陸後就在我們北澳的餐廳坐下,我還去廚房端了一碗飯菜給他吃,沒幾口就吃完了。沒想到現在,精神這麼好?」他嘆口氣,把菸蒂丟到遠遠的樹下。他一特三年兵,還有整整一年才可以退伍,還要去東引才會退伍。這位反共義士卻已經在周遊台灣,救總還會給他安排工作。真是:『一人一款命』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六大三中第二班(士官隊17期)
六十五年初,大陸一艘小漁船壞了,飄來東引,接待過一位漁民,是否是樓上朋友談的那位,不得而知。記憶中是2月,在東引中正堂下面,接待藝工隊住的房舍,我們輪流去訪問這位漁民,訪問前我把階級領章拿下,避免對方認出官階,我看他的手,像是打漁人。第二天修好他的船,第三天清晨4時多,矇住他雙眼,帶他在島上繞好幾圈後,送到碼頭,由兩棲連小艇,將修好漁船,拖至外海,把漁民送上小漁船,幫他發動後,待船遠離東西引時,小艇才回來。至於樓上那位朋友,談到在西引的反共義胞,後來65年回到東引,在三民主義巡迴教育演講,請到的反共義士,是他當年接待過的義胞,因已過36年,雖然我63年至67年在東引,但65年4月到9月,我在台灣受訓,可能那半年發生的事,我當時不在東引,就不清楚。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