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憶馬祖海龍蛙兵 --閱讀人次 : 20183 較早進駐馬祖的部隊,具備兩棲偵察(突擊)性質的單位有很多,尤以莒光和東引(海上保安部隊和反共救國軍),但只有海軍陸戰隊有兩棲偵察隊的編製和裝備。
民國44年元月,海軍兩棲訓練司令部之下成立了陸軍部隊兩棲偵察訓練隊,精挑馬祖海軍水中爆破隊與各師成功隊精英成員赴台,接受為期三個月的集訓,返抵馬祖後,6月1日於南竿四維芺蓉澳整編。6月10日再移駐仁愛村(鐵板)擴編,並更名為「陸軍第1002兩棲偵察隊」,直屬國防部情報局,編配於馬祖指揮部,該支屬陸軍的鋼鐵勁旅,有別於昔年的海保游擊隊,或救國軍的突擊隊。
46年3月,在鐵板的兩棲偵察隊除隊部外,另設2個分隊,10個偵察組,先行進駐官兵12人,再擴編到37員,每一個官兵都來自大陸,而且曾經身受烽火淬鍊,他們雖然籍貫不同,都是天涯淪落,海角飄零的孤臣孽子,他們意念堅貞,「忠義」不讓,正如同江河之匯合,也如同鋼鐵之溶冶,凝聚無比鋼強,他們不斷演練操舟、潛泳、摸哨、擒拿、格鬥、搜索。
一、成軍與集訓
座落在鐵板臨海半山腰的兩棲偵察隊,我們統稱他為「蛙人部隊」,營房前沿面對萬頃海洋,後依茂密林園,通往該碉堡需攀爬45度的車徹道,再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廉的是四句耀眼的標語:「不叫苦、不怕難、做硬漢、挑重擔」。曾在這個堡壘服役的好漢,有好多血淚凝成的故事。
他們像生龍活虎般活躍在馬祖前線,揚威閩海。寒冬,海水成了他們的浴場;風雨中,山隴、梅石照常跑步,他們身體健壯,膚色黝黑,著紅色游泳褲,腰間掛著一把短刀和一支手槍,勤練戰技,以體能訓練為主,技術訓練為輔,要做世界上第一等軍人,第一流部隊,一支肩負多種任務與使命的作戰部隊。當年,他們的訓練可套句話:「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他們的訓練是智與力的綜合訓練,他們急需鬥智,也需鬥力。
他們有的是老馬祖,在這兒服役一呆就是十幾年,熟諳馬祖列島的每一澳口和港灣,而且也因為擔任「任務」的關係,也對對岸沿海港灣、陣地瞭若指掌,他們常自嘲說:他們才是真正的「閩東-馬祖人」,這兒是他們第二個故鄉。這一群戰亂時代的小人物,獻身烽火的無名鬥士,他們之間充滿了革命大家庭的溫暖,也洋溢著革命情感,大家都知道:戍守在這個馬祖戰場和土生土長在這兒的馬祖兒女,都在接受苦難的煎熬,這種日子不知要延續多久,他們內心深處有「國仇家恨」,時刻記著「精誠團結」、「生死與共」、「苦樂相與」。
他們的稱謂、番號很多,有人稱他為蛙人、蛙兵、水鬼、兩棲偵察隊、成功隊、海上蛟龍,對他們來說都是無比的榮耀,他們捍衛馬祖出勤務,幾乎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在鬼門關前徘徊,而他們都將生死置之度外,既不追求任何名利,也不計較任何得失,只將自已奉獻於革命行列,一批壯列成仁了,又增添了一批新生力軍,如虎添翼,加入戰鬥行列。
新生力軍皆來自各基層單位,精挑體格碩健者參加,凡是每一個加入成功隊的蛙兵,都要經過耐力與體力不斷的操練,訓練的過程上,赤著膊、光著腿、上山下海,不論白晝抑或夜晚,沒有睡眠,沒有片刻休息,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克難週」,這關熬不過去,全期訓練前功盡棄,所以蛙兵誰也不認輸,誰也不願意失敗。
經過幾週訓練後,乃有一半不適合這種艱鉅、嚴格、緊張、辛勞而予以淘汱,晉級的「以忠貞教育為經,以思想考核為緯」,授以技巧,制敵機先,然後不斷演練狀況來累積經驗,所謂「欺得巧、騙得妙、看得準、打得狠」。那個年代,每一場任務都是一場生死鬥爭,各個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嘶殺,像宗教徒背上「十字架」,置之死地以求生的勇氣與決心,勇往直前,每一次行動都有不少兄弟建功,指揮部都會論功行賞,是獎狀、獎金,憑個人的本領去爭取。
二、忠勇與忠烈
有一位周同才士官長,江西廣豐人,雖然官階不高,曾經無數次突擊北茭半島、梅花島、川石、連江口、閩江口,他的突擊總在數十次以上,在一次深入閩江1000公尺行動中,他們遭遇到中共8艘砲艇,卻依然脫險安全返回,他曾獲得「干城」、「忠誠」、「寶星」等功勛獎章,他的名言是:「人在肚子餓的時候,喝兩口海水也是甜的」。
負傷解甲的段啟輝上士,山東萊陽人,突擊福建北的福鼎魚井、浮鷹、北礵,以及閩江口琅岐島、北茭近郊東沖島,還抓過大陸連江浦口公社蟑步大隊的帆船。
還有鄭德時士官突擊黃岐、赤澳退役後,成了留在梅石街上擺攤的老百姓,他在一次突擊黃岐的慘烈戰役中,於完成任務返航時,英勇豪邁的鐵漢-鄭德時,身中4槍,乃咬緊牙關,以那隻被子彈貫穿虎口的手,緊握馬達舵柄,把大家安全載運回來。
53年9月,一艘7噸半偵察艇「長江號」,由艇長陳忠良中尉率領突擊北茭,全員犧牲,這一年,中共對外稱馬祖兩棲突擊隊武裝滲透、海上襲擾,4至7月份三個月就多達25次。
民國54年4月,該部隊因應國光案特種任務,改編為「陸軍第1002兩棲偵察連」,同時奉司令官雷關瑄中將策畫,實施「蓬萊專案」,在該隊營區建八角亭,取名「蓬萊堡」。這年9月26日夜7時,上尉作戰官徐華堂率領士官長高祥林(安徽宣城人)、上士照相林瑞福(山東濟南人)、中士潘正才(安徽繁昌人)、中士劉鎮國(江蘇灌縣人)、中士偵察宋玉林(北平人)、中士偵察及操舟手鄭根龍(浙江開化人)駕爆破艇直駛閩江口石壁海灘,執行偵測共軍陣地、攝影、蒐集情資,於歸途中,遭共軍有計劃之陸海包圍,這群偵察隊員雖脫險安抵灘頭,終因眾寡懸殊,火力舟速難成比擬,林瑞福、鄭根龍下水佈雷,並將快艇綑綁炸藥引爆,企圖與圍捕的共軍船艇同歸與盡,徐華堂等7員為國壯烈犧牲了,蓬萊堡的這一役,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屍骨無存,沒有墓碑,僅留下一幅輓聯「蓬山不廢千秋葉,萊竹長留七士魂」。
他們有的在蛙人部隊裡「好漢不提當年勇」,有的他們在台灣有美滿家庭,有妻小,原可過安詳甜蜜的生活,他們卻為了國家,將雄心壯志擺第一,他們認為馬祖是反攻的跳板,他們是反攻的先鋒,他們有「決心時時可死,作戰步步求生」的意念。
三、軍職與軍魂
英雄是無數個永不間歇地奮鬥累積而成的,聆聽蛙人說英雄事蹟,每個人都編織著英雄夢,夢境中「騎白馬、吹號角、衝鋒陷陣」,都是有血、有肉、有淚的。兩岸對峙30多年裡,他們出生入死地完成了數百次突擊任務,他們無不是從死亡中創造榮譽,他們是英雄中的英雄,好漢中的好漢,有岳飛「仰天長嘯」的悲壯情懷;也有文天祥的「浩然正氣」。
他們把寶貴的身軀獻給了國家,獻給了馬祖這片戰火的土地,他們有的渾身烙印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都是突擊留下來的光榮記錄,「貫徹命令,創造奇蹟」,達成上級交付的艱巨使命,成功隊的光榮傳統,也就是軍人的革命精神-不成功,便成仁。
友軍有急難,他們總是情義相挺,運補艦螺旋漿絞上漁網,或者是漁戶漁網絞上螺旋漿,他們自告奮勇,緊急救援,展現矯健身手與高超技術,化險為夷。寒暑假台灣戰鬥營來了,必定安排參觀蛙人部隊戰技表演,包括莒拳道、技巧、操舟、水中爆破。地區軍民聯合運動會,也少不了他們的表演,歷屆全國國軍運動會,體能選手大部份都是這裡蛙人健兒,來代表馬祖參加。
他們每位豪放誠懇的個性,與勇敢慓悍的雄姿,讓我們永念,尤其有一批忠勇壯烈,可歌可泣的英雄,雖死猶生,他們忠魂永在,然而歷史的記載是遺漏了他們,也讓我們忘記了他們存在於戰地馬祖烽火的時代,我們祈盼在忠烈祠應有他們民族靈魂的崇高地位,無名英雄,青史留名。
已有 2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