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8℃ AQI:67  風向:北 風力:18級 南竿雲高:4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45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劉宏文

劉宏文友善列印



張貼者
劉宏文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1-09-20
發表文章 : 237
掌聲鼓勵 : 1693

發表時間 : 2023-02-08 03:41:21
FORM: Logged


劉宏文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劉宏文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當閩劇遇到京劇】 --閱讀人次 : 1461

二月四日清晨,拉開窗簾,窗外細雨霏霏,氣溫只有八度,想著午後三點半即將開演的《楊公八使傳》,不免憂心忡忡,這種濕冷天氣,前一晚「坂里十三暝」的人潮會有多少轉到后澳?這兩個月來的辛苦排練,會不會只有稀稀落落幾位觀眾?

中午在塘岐吃過「福宴」,通往塘后沙灘的路上,寒風遒勁,說也奇怪,苦雨卻已悄悄抽離。才入村口,即已聽見節奏強烈的后澳鼓板,咚咚況況響徹雲霄,小小廣場齊聚各家神轎,忽而繞圈狂舞、忽而靈動低吟;不遠處搭建的露天戲台,演員已在試音走位,冷風穿過窄巷,麥克風傳出呼呼風聲,吹得戲服都鼓脹起來。望著觀眾席上臨時搭起的遮雨棚,大家都說是楊公八使顯靈,祂讓冷雨稍歇,並寫了一幅祝福信眾的藏頭詩,貼在舞台背景,祝福信眾,也祝福演出順利。

演出開始,陳秀梅老師飾演返鄉擺暝的依嬤,領著孫兒王佑嘉,給楊公八使上香,故事就從這裡開展。這時觀眾席早已滿座,兩側走道擠得水洩不通,文資局長、縣長、官員、民代、民俗專家、學者、觀光客、鄉親、南竿專程來的好朋友……,大家聚精會神,透過戲曲學院京劇團的精湛演出,認識這位已在后澳世代流傳數百年的傳奇法師。

當秀梅老師與王佑嘉小朋友演完最後一幕,楊公八使的金身輕舞拂塵,領著眾演員在台上謝幕,爆棚的觀眾掌聲不絕;幾天來,我緊繃的心情終於可以放鬆。鄉親爭相往後台與演員合照,八使宮主委、村長,熟識與陌生的朋友跟我撫肩握手,大家都說:「野好看!」文化處吳處長說,她被擠到風口,一個小時的演出,冷風颼颼,大家拉緊衣領,前後左右一個人也沒離開。

幼時曾聽老一輩說,民國初年,長樂、連江一帶的漁村,迎來閩劇下鄉演出,找塊空地用草繩圍起來就是戲台,民間稱為「牽草索」。觀眾圍在草索四周,叫好,吆喝,草索內外熱絡互動,不就像今日台上台下的場景?謝人優老師有次談及,他五、六歲曾隨長輩往白肯(現西莒)探親,街上不時傳出閩樂,有人聲也有琴音,旋律還隱約記得。民國五十年代,馬祖民間組織春節遊藝會,少年男女挑彩擔、踩高蹺,唱〈賣楊桃〉〈真鳥仔〉,就是屬閩劇「洋歌」腔的「看相」與「一枝花」曲牌。六十歲左右的許多鄉親,至今仍能哼唱。

《楊公八使傳》動筆之初,曾與吳處長討論劇情方向,希望能以更親切、更貼近庶民柴米油鹽的煙火氣息,講述以神明為中心的主軸故事。在此前提下,如何讓故事發光發熱感動人心?如何讓故事飛翔進而想像人與神之間的連結?我首先想到的即是「語言」與「音樂」。

語言當然指母語「馬祖話」。唯有母語,才能深刻體現在地風俗與人情的精妙。譬如,馬祖的依公、依嬤(祖父母)甚少直呼孫兒名字,而是稱:「依命」「我命」,有如命根子一樣疼愛。馬祖人赴宴稱「食酒」,婚宴稱「辦酒」,迎神的案桌叫「勸酒」;酒在生活裡有如儀式一般,予別人敬重,對自己慎重,「不可不飲,不可過飲。」說是買醉就膚淺了。

問題來了,我們委託演出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有京劇、歌仔戲、客家戲的科班養成,但無閩劇。短短兩個月的排練不可能要求京劇演員全程馬祖話演出。這問題到了李菄峻導演手中,卻輕易化解。他要求劇中口白,若遇稱呼與慣用語(如依爹、依嬭、野奇怪、戇囝……),以馬祖話演出,其餘皆以「京白」表達。所幸傳統戲曲念白幾乎都是文讀,而閩劇的「文讀」保留許多古音,發音貼近「京白」,乍聽起來,倒也琅琅入耳,不致過於扞格。

然而,語言時有其盡,並非萬能,所謂「生命中無言以對的時刻」。尤其戲曲演出,很大一部分依賴音樂引領情緒,通往語言達不到的幽微之境。我從閩劇經典劇目《珍珠塔》《十五貫》《六月雪》,挑選「淚透」「疊排」「梆子疊」三種曲牌,分別編寫〈哭依哥〉〈拜別〉〈相送〉三個唱段,錄好馬祖話歌詞,再將詞譜一起交給音樂設計葉俊銘老師。

年後第一次彩排,我邀請家學淵源、對閩劇素有研究的雲台樂府翁玉峰老師,以及在《寶姨》劇中飾演中年寶姨的劉碧雲校長,一同往戲曲學院觀賞。他們觀後都很興奮,都覺得如此安排值得一試。翁老師說,文武場有模有樣,唱作皆達上乘,即便移到福州演出,也不惶多讓。

記得五年前,福建實驗閩劇院有位老師談及,閩劇演員長達十年的養成過程,前幾年送到北京的京劇院受教,俟基本功紮實之後,再回到閩劇院學習各式曲牌與唱腔。難怪,我年前才交出曲譜,演員們以京劇科班專業,反覆觀看經典閩劇與折子戲的錄影,包括鑼鼓點、響板、樂器類別的搭配,以及唱腔、聲調的揣摩,很快掌握閩劇的獨特韻味。

《楊公八使傳》的演出告一段落,對於母語復振與閩東戲曲文化的延續,只踏出小小一步,未來路途仍遙遠。在此再次感謝戲曲學院京劇團隊的協助,他們以深厚的專業技藝,讓悲涼、粗獷、哀怨、淒美的閩劇唱腔,在失聲多年之後,再度迴響在馬祖的天空。

(照片取自楊公八使宮臉書,特此致謝。)

~~~~~~~~~~~~~~~~~~~~~~~~~~~~~~~~~~~~~~~~~~~
演出日期:2023年2月4日星期六15:30
演出地點:馬祖北竿
演出劇目:《楊公八使傳》
主辦單位:連江縣政府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
監  製:劉晉立
製 作 人:梁月孆
編  劇:劉宏文
導  演:李菄峻
劇本編修:李菄峻
執行製作:陳玉惠
行銷宣傳:童柏壽
武場領導:梁珪華
音樂設計:葉俊銘
演員表:
楊八使:李菄峻(特邀)
龔 龍:吳仁傑
九 妹:呂家男
八 使(少年):魏伯丞
龔 龍(少年):余育杰
楊 父:謝復青
楊 母:林郁玲
仙 長:黃昶然
道 童:林政翰、王冠廷
漁人甲:潘世忠
漁人乙:王辰鑫
少年玩伴:廖亮慈、陳玉白、葉晏瑜、彭羽如、洪芸家
百 姓:潘世忠、王辰鑫、余育杰
水 妖:林政翰、魏伯丞、余育杰、王冠廷;廖亮慈、陳玉白、葉晏瑜、彭羽如、洪芸家
后澳依嬤:陳秀梅
孫兒:王佑嘉
音樂群
司鼓 梁珪華
大鑼 劉堯淵
鐃鈸 張豐岳
小鑼 葉俊銘
二胡 劉忻龍、王雅娸
服裝群
大衣箱:陳品宏
二衣箱:吳德福
三衣箱:趙敏如
技術:王弈元
字幕:黃琦

【當閩劇遇到京劇】

二月四日清晨,拉開窗簾,窗外細雨霏霏,氣溫只有八度,想著午後三點半即將開演的《楊公八使傳》,不免憂心忡忡,這種濕冷天氣,前一晚「坂里十三暝」的人潮會有多少轉到后澳?這兩個月來的辛苦排練,會不會只有稀稀落落幾位觀眾?

...

劉宏文發佈於 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劉宏文
小編 
網管 


註冊 : 2018-09-03
發表文章 : 13239
掌聲鼓勵 : 4805

發表時間 : 2023-02-08 20:39:59
FORM: Logged


小編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小編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