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6℃ AQI:58  風向:北 風力:16級 南竿雲高:15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12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劉宏文

劉宏文友善列印



張貼者
劉宏文 
資深會員 


註冊 : 2011-09-20
發表文章 : 237
掌聲鼓勵 : 1693

發表時間 : 2011-09-20 22:32:02
FORM: Logged


劉宏文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劉宏文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滇南九日(上) --閱讀人次 : 4423

第一日 昆明晃悠

  午後1:30,一行七人(志明、信義夫婦,全寶以及我與燕琴)從桃園飛抵昆明。攝氏溫度24度,與台北37度高溫相較,涼爽宜人。在機場租一麵包車往春城路茶花賓館,車資50元。此賓館為老式花園洋樓,官方經營,西方人來昆明聚集處。標準間宿一晚220元,服務員說是折扣價,與網路上登載的價錢一樣。稍事安頓,即與一樓茶花旅行社黃姓經理商議滇南之旅行程。11人座旅行車,日付800元人民幣,司機包吃,住宿自理。此經理言詞簡約,精明幹練,幾乎沒有議價空間。念及旅遊時間寶貴且號稱國營旅行社,就與其簽約,5600元還得得先付,雖有些悻悻然,還是照辦了。看來往後七日要隨時與司機交好,避免落得與三百年前徐霞客同樣下場,僮樸攜細軟潛逃無蹤。

  天色尚早,在櫃臺詢得去翠湖之交通,便乘公車前往(此行唯一公車)。翠湖公園,綠樹掩映、雕欄圍湖,位於昆明市中心。此時並非假日,也非下班時間,然園內湖畔熙嚷吵雜,好不熱鬧,好似全城的閒雜人等,包括吾等7人,皆到此晃悠溜達。每隔幾步,即見一群人促擁著圍觀各種自發性演出。觀者熱情,演出者也來勁。有地方小調、鑼鼓京戲、流行歌曲、扭擺秧歌…,甚而有拉小提琴著在樹蔭下勤練梁祝協奏曲。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對表演革命樣板戲的男女,女的約莫四十來歲,著彩衣,抹胭脂,身材有些臃腫,認真而專注的盡力克服年齡與身材對舞姿的限制;男的五十開外,穿深藍色工裝,缺了兩顆門牙,始終帶著憨憨的笑容。隨著劇情發展,一會兒獨舞,一會兒捉對套招,渾然忘我的將自己舞入六、七零年代的革命激情中。我原以為配樂來自錄音帶之類的音響,後來發現是真人演唱,你無法想像如此高亢清越的女聲,來自一位年約50上下、一身家常裝扮毫不起眼的清瘦婦人。

  從翠湖公園穿過對街就到雲南大學,入大門,迎面數十層階梯,座落頂端的行政大樓是一棟形式典雅的紅磚建築,民國初年樣式,有些像台北日據時代所建的紅樓之類。紅樓後面是學生宿舍,一排木構二層樓建築,白牆、黑瓦隱身在樹蔭之後,沈穩古樸,宿舍旁邊一座黃色小樓,更是小巧雅致,不知誰人所建。雲大校園佔地極廣、校園內古木參天,百年以上的老樹,散置在校園各角落,樹下擺了些石桌石椅供學生讀書寫字,也真有學生在石桌上背單字作習題。晚餐在雲大賓館餐廳解決,180元。

第二日 建水懷舊

  茶花賓館的早餐設在花木扶蔬的後花園,頗豐盛。吃米線、水煮蛋、稀飯、包子、水果還有咖啡,甚飽足。八時許,駕駛徐先生如時到達旅館,談吐頗溫雅,車甚舊,尚潔淨,也沒得選擇,上車吧!

  出城後,聽從駕駛建言,先繞至撫仙湖一遊。車子折入縣道後,通過一小鎮,路邊零星分佈食堂、雜貨鋪、換胎打氣之類的小店,行車要隨時注意路邊竄出的牛群、馬車。鄉間運輸、交通似乎仍依靠獸力。撫仙湖甚大,從車窗外望,煙波浩瀚、遠山灰濛一片。車子繞湖而行,路邊不時可見湖鮮、湖魚之類的店招。車子在孤山附近小憩,見一年約十一、二歲少年在稻田邊的水窪垂釣,詢之為何不在湖裡垂釣?答稱田裡魚更多,果然網內已有三指寬的鯽魚十多尾。大人則以貨車輪胎為舟,端坐其上,以手代槳,划至離岸四五十米處下餌釣大魚。據稱昆明人皆來此地游泳戲水(昆明人何需避暑?),每日所費不過六七十元(含住宿)。

  車過江川市圓環,見一座造型獨特的巨大銅雕豎立在圓環中心,一隻猛虎撲向母牛,母牛將小牛攬在肚下,以肉身抵擋猛虎的攻擊。後來在昆明市郊金殿博物館陳列室內,見到同一造型之西漢銅雕,方恍知其所本。

  午後2點即抵建水古城,宿臨安路滇元賓館,標準房80元,尚潔淨。唯臨街一面夜來車聲有些吵雜。安頓好行李,就急急往建水城外之團山古村看張家花園。出城後,車子拐入鄉道,道旁兩側建有許多低矮簡陋之工寮,綿延數公里。工寮內外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石板,原來此地是鑿刻墓碑之大本營。不知是專業雕匠還是農民農閒時的兼職,墓碑製作的有如牌坊,上覆歇山式或廡殿式屋頂,略與人等高,式樣粗拙厚重,比台灣所見要高大厚實許多。雕工雖粗陋,但望之儼然,民間祭祀先人、慎終追遠之具體實踐也。

  車子在窄仄的山道上迂迴,見一叉路邊立著往團山村的指標,左轉後接通一條往村中的筆直水泥路,一片田園美景掠入眼簾。路兩側皆是黃橙橙的稻穗,農民利用路面曝曬稻穀,水牛懶懶的趴在路中。道路盡頭是一拱形石橋,小溪從村前繞過,一木製村門巍然而立,團山村到了。導遊帶我們從防禦石牆的側門進入村內,十數戶老宅散置在區折的巷弄中,每一戶宅第皆建有一華美之門樓,屋脊兩側高高翹起,形成優美的天際線。其中張家花園最具規模且保持明清以來之形制。園內屋宇樓閣、花台石桌、木刻磚雕雖已老舊殘破,卻無不雅致精美。有一面貌清癯之老婦,自稱張門之後,見其眉宇秀朗,進退節制,所言應不虛。此花園係明朝張姓武將退隱故里所建,荒山野村得此佳景,真不虛此行。

  從團山村回返建水途中,順道往雙龍橋一遊。此石橋上建有大小二樓門,造型獨特優美,即可遮風避雨,又可祭祀神明,雙樓雄踞橋上,曠野悠遠,雙溪從橋下二拱流過,古樸風雅,佳景也。

  建水古城門朝陽樓保存良好,巨大雄偉,可登高遠眺。步行街仿明清街道格局,是建水商業區。倒是步行街周邊區區折折的巷弄,頗有意味。不時可看到一些古井、老宅,還有尋常人家的生活起居。井邊有一賣開水的店家,一只巨大的銅壺擺在煤灶上,蒸汽瀰漫,買水人則人手一個熱水瓶,從另一把小銅壺注入滾燙的開水,拿這開水泡茶不知會是何等清香?見一家賣燒烤豆腐的小店,陳設素淨,即登門圍爐就坐,豆腐製成方糖大小,有軟硬兩種,各點十個嚐之。店家仔細翻烤,神態專心致志,吾等屏息以待,烤得七八分鐘後方可就食。感覺有些豆腐渣的酸腐味,有些甜香,所費不過5、6元。後來一路所到市鎮,幾乎都有賣烤豆腐的攤子,當地人連早餐都吃烤豆腐沾辣油,臨走還帶上幾粒,路上見熟人分而食之,好似請吃口香糖一般自然。

  建水城內朱家花園名氣甚大,為清末民初朱姓富商所有,雕樑畫棟共計144個房間,極盡豪奢之能。然其建築多為仿古新建,總是覺得少了一層古意,除了讚嘆商賈之家富貴奢華之外,很難嗅出文化積澱的韻味。文廟亦然,多數殿閣皆為新建,美則美矣,雖古樂飄揚,古風卻已渺然。

第三日 赭紅大地

  由建水往元陽,原以為3小時內可達,沿途路況不佳,又遇陰雨,車行甚慢。沿路所見皆赭紅色的土地,應是土地中含錳、鐵等礦所致。紅土地上生長著稻米、菸葉、玉米、小麥、甘蔗、三七等作物與藥材,遠遠望去,墨綠色的是原始林木、淺綠色是菸葉田、黃綠色是稻作、土黃色是玉米田,灰白色是縐折怪異的山石,川七則被黑網罩住。所有這些顏色皆以紅土地為背景,黑瓦紅牆之村寨鑲嵌期間,公路上來往之車輛似乎與山裡住民生活無甚相關,歲月悠悠,一片靜好。

  車行距南沙鎮不遠,有喚白沙村者,直覺應有可玩味處,囑停車,逕往公路下沿之村寨。村寨依山勢而建,屋舍皆土牆黑瓦,戶戶養豬,豬圈與堂屋連在一起,薪材堆疊在院落外,石榴樹從矮牆伸出。婦女皆穿傳統服飾,紮頭巾,遇外人靦靦而笑,孩童、老嫗從窗口探頭張望。土牆形成的窄巷上下跌宕、區折有致,巷子盡頭可見青山隱隱,小規模之梯田在雨霧中乍現乍逝。

  過白沙不久,司機在一小吃店前停車午餐,該店由一對年輕的哈尼族姊妹掌廚,小弟負責跑堂,過往建水與元陽間的貨車司機多在此用膳。小店座落在土墩上,廚灶與住家連在一起,餐桌擺在屋外,清風拂面、綠意盈眼。見數條以辣椒、鹽巴、花椒醃製的牛脯掛在簷下風乾,色澤黝黑,聞之甚腥,炒一盤嚐嚐,味鹹且辣,濃郁的薄荷掩蓋腥味,同桌司機則頻呼好吃。

  南沙鎮有許多狀似高爾夫球車之載客小車穿行,可乘坐七人,甚是奇特。小麵包車上已可見到許多往元陽梯田的招貼,梯田似乎近了。出南沙鎮後左轉縣道,開始盤山而上,山上開始起霧,視界不佳,一路行來皆不見任何路標,不免擔心是否走錯路。終於望見一排建屋,司機憑公路旁里程數估計已達元陽新城鎮。見人聲吵雜,沿街兩旁大小車輛橫七豎八胡亂停放,行人攤販穿梭其間,喧喧嚷嚷,皆拜梯田之賜也。匆匆比較了幾家旅店,特別是旅遊書推薦陳家賓館,價錢是便宜,宿一晚不過五、六十元,然房間骯髒簡陋,霉味甚重,桌椅家具煙痕斑斑,洗手間亦有尿騷味。最後覓得一家賓館名喚梯田公寓住下,房間略寬敞,寢具尚潔淨,房價120元,已是下午五點。

  晚餐由一賣水果的胖妹介紹到一家胖子牛肉,且義務開麵包車前往,似乎深怕我們不去。點一大碗牛雜湯,牛肉腥味與薄荷辛味並陳,牛雜多劣品,嚼之不爛。該食堂端菜小妹表情動作皆生澀,身材嬌小、膚色黝黑,詢之乃附近村寨彝族姑娘,小學畢業即未升學矣。

第四日 雲霧梯田

  晨5時即起,梳洗後於6時上車,欲於7時前趕至多依樹景點觀梯田日出美景。天仍陰雨,車行10餘公里處見一村落(全福庄)前有觀景台,乃停車趨前觀望。天光微曦,雲霧濃厚,偶見山腳露出一小塊田埂,旋即又為雲霧遮蔽。遂繼續循多依樹方向而去,路邊不時出現晨起農婦,頂著滿滿的莊稼急急趕往市集,彷彿聽見他們微微的喘息聲。梯田帶來的觀光人潮與經濟效益或能稍稍改善他們的生計吧。

  車子持續在碎石路上顛簸而行,終於在龍樹壩看到此行的重點景觀。梯田大小不一,小則幾平方米種十數株稻子,大則幾百平方米,從多依樹村寨向下迆邐開展,浩瀚壯闊。稻作因插秧時序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綠色及黃色,所有的顏色皆被彎彎曲曲的田埂形成的優美線條所區隔,由近及遠,層層緩降,無奈遠處雲霧仍濃,未能窮盡目之所及。有論者云,哈尼族與彝族的智慧皆用於營造梯田,以致於不注重城市的構建,果其然乎?

  沿多依樹觀景台旁石階下行至村寨,遠遠即嗅到稻穀、牛糞與豬屎夾雜的農村味道;我的童年幾乎也是被此味道纏繞,甚而更為慘澹,因為在偏遠的海島沒有稻香,還多了穢濁的魚蝦腥臭。村內屋舍依山勢而建,牆壁多為土磚堆疊,以木頭為樑,上覆黑瓦,屋簷外伸以保護土牆,土牆與屋頂間留有空隙通風。土屋樓下養牲畜,屋門外再圍建一矮房,用以加大屋裡牲畜活動空間。矮房的土牆上不時可見一團團喜餅大小的牛糞,黏貼其上曝曬風乾,牛糞上的手指抓痕清晰可見。樓梯設在矮房邊,矮房的屋頂就成了二樓的陽台,也是住家的主要起居地。巷弄間的道路已經鋪成水泥,幾株巨大的石榴樹杵在村道旁,碩大殷紅的石榴累累的掛著。千年來世居在此的彝族,就如此耕作飲食、靜度歲月。

  由多依樹循原路而返,途經勝村,恰遇趕集盛況。村內唯一街道擠滿鄰近村寨盛裝而來的村民,女的皆紮頭巾,穿傳統衣飾,式樣各異,男的穿著現代,抱著大大的竹煙筒。男女或背竹簍,或駕牛車,或購物、或擺攤。街道兩旁散落著賣辣椒、煙草、香料、鹹魚、豆腐、竹筍、菜蔬、香菇…的小攤,食堂外掛著血淋淋的牛腿,門邊一鍋熱氣騰騰的牛雜,細雨落在牛雜湯上,隨即化為一縷蒸汽,飄盪在喜孜孜的人群中。

  往箐口蘑菇村的村道為一下坡碎石路,車子拐灣後回望,豁然驚見大片梯田橫亙眼前。此時雲霧散去,滿眼一塊塊不同形狀、不同層次的綠色毫無吝惜的任由你涉獵取奪。一條小溪沿山勢蜿蜒遊走,在山腳下匯成一窪水塘,幾頭水牛在水塘邊吃草,這片壯美的大地,牛的貢獻功不可沒。山腳下的蘑菇村是哈尼族民居示範村落,以稻草編成的蘑菇狀屋頂是彝族房屋的原型,應是為觀光而特意搭建,迥異於多依樹的黑瓦屋舍。也許觀光客來多了罷,村內小童會在你攝影後伸手要錢,無聊漢子也會假借購優惠票名義耍一些訛詐伎倆。

  午後,在南沙鎮(元陽新鎮)上的舊街尋得一略微乾淨食堂吃蕎麥米線果腹,隨即越過南沙大橋右拐溯元江上行往個舊。公路沿江攀爬,山腳下赭紅色的江水浩浩蕩蕩往越南奔流而去。河谷對岸山勢平緩,還是無邊無涯的梯田。此時雨勢已歇,亟目所見,滿山滿谷的玉米、煙草與稻作,紅牆黑瓦之村寨夾雜期間,雨後更顯清新。臨河的村寨前往往有一古意盎然的石橋與對岸連接,村婦在屋前屋後忙碌,牛群或立或臥,炊煙裊裊,頓生旅愁。

  進入開遠鎮已經暮色四起,但覺街道寬敞潔淨,路樹高大挺直,巷弄亦顯清幽颯爽,特別是主幹線分隔島的植株皆經細心裁剪維護,兩旁街燈造型獨特,燈泡像一串氣球掛在燈桿上。探問一家煙草賓館,然住宿已滿,卻撞見街角有一專賣魚火鍋的食攤,遂圍桌蹲坐,點羅非魚6大尾,店家將剛宰殺的鮮魚端出,隨即入鍋汆燙, 8人食之,並佐以二鍋頭及各類火鍋料理,魚味鮮美,咸信為此行之最,酒亦香醇。覓得一家三星級賓館住宿,服務員告知,吾等是此邊城酒店首次接待之台胞也,幸甚,幸甚。

第五日 曠野奔馳

  在賓館邊之農貿市場吃早餐,還是米線,多人已對米線之辣、油、鹹面露憎色。然在此滇南僻地覓得豆漿、燒餅、油條何其難也?即使稀飯也不可得。旅途倥傯,美食佳景往往是不經心而偶得。為投一己所好,或囿於根深柢固之習性,勉強尋之,有損旅行放蕩率性之初衷矣﹗農貿市場有二景頗值一記:部分販售之蔬菜連根帶土,似乎可以買回去栽種;另在出口處見一對夫婦收購年輕女子之長髮,轉眼間一束長長的馬尾被俐落剪下,握在買髮男子手中掂拿斤兩,那位賣髮女子毫無惋惜之意,彷彿是身外之物與己無關。

  出開遠不久即遇牲口市集,各路人馬蜂擁聚集,好不熱鬧。市場內以牛隻交易最多,不見磅秤,只是對牲畜評頭論足喊價殺價。見一年輕苗族女子,身背約莫一歲大的娃兒,手牽一隻瘦巴巴的土狗孤立在人群邊,既不吆喝兜售,也不與旁人交談,只是靜靜的站著,眼神冷漠而憂傷。我一路惦記,那隻看起來髒兮兮、病懨懨的小狗能賣多少錢?賣得成嗎?

  開遠往平遠途中經過中和營,一路行來樺樹夾道,地勢廣闊,莊稼多為玉米,一望無際。遇一名喚雞街地名者,見其建築多為伊斯蘭樣式,即連加油站亦多加了一行回文說明,駕駛先生說此地為回民聚落,70年代曾發生動亂,吾等皆未曾聽聞。午餐在稼衣鎮一清真餐館解決,其味亦辣,餐後經稼衣水庫,綠野平疇中一灣清碧湖水,白雲成朵停駐在遠天之外,真佳景也。

  過稼衣鎮即開始飄雨,抵硯山時雨勢稍停,天色亦早,便繼續往珠街而去。然而到阿猛鎮之後,雨勢就真正變的「阿猛」起來,到珠街已是傾盆大雨,原打算在此過夜,但珠街停電,駕駛先生便決定直奔廣南。山路崎嶇,雨勢不斷,能見度亦差,車行甚慢,抵廣南前又遇修路,車行更是艱辛,眾夥伴皆在靜默中緊盯著路況,終於抵達廣南縣城,已是晚間8時。夜宿廣南最豪華旅店—特安吶會館,仿唐建築,房間則為簡靜之明式風格,拜淡季之賜,標準房每間僅RMB 200元,也算是辛苦一天奔波230公里的回報吧!(待續)


雲南大學 小麥攝


勝村趕集的婦人 張信義攝


梯田之一 張信義攝


往珠街途中 張信義攝


途中所見 張信義攝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
劉宏文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