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平心而論,Focus兄的論述是沒有錯的。大家靜下心想一想,原籍莆田的媽祖林默娘,祂的靈體都能從其捨身救父的地點安抵南竿塘,而給了馬祖人一個獨一無二、世界僅有『媽祖在馬祖』的寶貴資產。那麼因移民產生的族群變化,不需要用後設、強權詮釋的統治觀點來扭曲事實。
清國是陸權國家,1683年因政權內部矛盾,康熙急於立威,遂興征服台灣。東寧王國鄭氏政權因內部權力鬥爭,主張放棄『反清復明』政治目標的陳永華失去鄭克塽的信任,連帶施琅受到懷疑。姚啟聖趁勢分化,藉施琅之力征服台灣。但滿州人卻對於遠距東海之遙的蠻荒海島一點興趣也沒有,紫禁城內因是否將台灣納入版圖爭執一年多。因施琅陳述海疆之重要性,清國才勉為其難將台灣納入版圖,但卻採消極不治理的措施。一直到1874年,日本國明治政府為消彌新政府與維新功臣西鄉隆盛的矛盾,及檢驗維新政府的軍事實力,特別指派西鄉的弟弟西鄉從道,利用琉球漁民與台灣排灣族之誤解而製造牡丹社事件。事後清國賠償及放棄琉球國宗主國的權利,清國此時才認知到台灣的重要而有1975年設省治理的行動。
由此即可證明,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產黨一致向世界宣告『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謬論,真是胡說八道。如果真可以這樣論斷,那麼,『台灣自古屬於尼德蘭』自然也是成立的。
台灣與馬祖在嘉慶年間第一次發生間接關係,當時盤據馬祖列島的蔡牽攻打台灣,但在鹿耳門外海遭清國水師擊退。
至於『番』的字眼,不論是西班牙、荷蘭人、明朝人、滿州人、日本人都曾使用這個稱法,基本上都是強權語法。日本殖民時還分為『生番』與『熟番』,『熟番』就是平埔族。漢人移居台灣自荷西時代即有,再經東寧王國的軍事大量移民,與台灣原生社會的交往自然演進。清雍正時雖以『化外之地』之名下禁海令,但為求生存的人們都不怕險惡的黑水溝,那怕禁海令。人類為生存而改變生活空間,通常也再尋求一個政治的新天地。台澎金馬不也是我們的新天地。
已有 14 位網友鼓勵
陳兄說的對,
從對台灣土地的認同再擴展至周邊國家和全世界了解,是併進的.
在台灣社會裡,血統和語言通常不是劃上絕對符號的.但對土地的認同是必要的.
深入田野調查,在客庄生活說客家話的祖先未必是客家人.也有可能是平埔族和其它族群血統.每個人血統深淺不一.
在說福佬語的地區,平埔和客家底或其他族群的血統是常見的.只是顯性和隱性差別.
顯示出,台灣歷經400年的原漢的大熔爐,血統上早已血中有你,你血中有我密不可分的關係.多元族群血統才是台灣土地上人民,真正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而不是國民黨長期教育誤導下的中國漢族國族論.
過去大中國之歷史文化向來為國民黨教育所重視,至於台灣的土地近四百年來,發生的歷史,祖先遺留的文化,卻普遍生疏,過去還曾被刻意忽略、扭曲.致使多數台灣學子不清楚自已的源頭,只曉得「炎黃子孫」,卻不了解「唐山公和平埔媽」,看來真是本末倒置.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平埔語都沒有有被保留下來?
台語中 ma-se ma-se馬西馬西 (微醺) 不搭不幾...a-sa-bu-lu....等等
就是平埔族語呀...
台灣人習俗中不管-婚娶大訂小訂及娘家舅坐主位就是延襲自母系的平埔族傳統.不然父系漢人社會是不會有此風俗的.
matsufish大大..對台灣文化不大了解....
是長久國民黨教育體制下對台灣文化誤解的受害者.
不然再辯下去,怕大大你見笑轉生氣呢?
台灣文化包含原住民文化和中國漢文化這是正確的,而不是一箱情願的百分百中國漢文化吧. 況且改版後教科書也把正確的台灣原漢族群融合歷史納入綱本中.這僅是還原台灣歷史罷了,無法被國民黨主導下的僵化教育抹滅的.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