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馬祖日報的問題在哪裡? --閱讀人次 : 11300 換人當家,一如預期,馬祖日報社立刻成為「眾矢之的」,改革聲浪洶湧而至。新任縣長楊綏生在訪視報社時,說了語重心長的期許;馬中陳天興老師及許多網友慷慨建言;社方自己則是連續幾天以特稿、社論,闡述分析未來發展,表示將致力於公共化等云云,還頗有「若要成功,先揮刀自宮」的氣勢。
看完這些長篇大論,我也一直在想「馬祖日報的問題在哪裡?」老實說,上面這些觀點,我不是很認同。楊縣長的願景充滿理想、非常崇高,但是,也有點「白目」,忘記自己是馬祖日報的發行人。
楊縣長說:「行政、立法機關是搭配的,一個是行政,一個是監督,媒體也是監督角色,報導事實真相,而不是『造神』運動,絕對的權利,絕對的腐化,縣長活動新聞不是版面主角,公共事務及鄉親關注才是重點……」
請容我粗俗、不客氣的說,對馬祖日報而言,這些都是屁話、廢話。請問楊縣長,您是縣府的大家長,也是報社的頂頭上司,報社會去寫一篇社論幹譙您嗎?是要監督什麼?報社的預算需不需要議會支持?社長、總編輯敢去招惹議員嗎?
很多朋友也說馬報不應該是政府的傳聲筒,沒錯,媒體當然不能淪為官方的代言人。問題在於,馬祖日報社是百分之百的政府事業機構,它存在的價值與功能之一,就是擔任「政府的傳聲筒」,就像軍聞社是國防部的傳聲筒,中央社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傳聲筒一般。
今天馬祖日報會被讀者嚴詞批評,個人認為,是因為連傳聲筒的角色都沒有扮演好,簡單的說,就是「不用功」,而非監督角色問題。馬祖鄉親都能理解馬報的官方立場與結構性困難,大家在乎的是「新聞報導的質感」。
我舉最近的兩個實例。日前楊縣長接受中國時報專訪,馬祖日報用「複製貼上」,輕鬆轉載,交差了事。報社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將中時當成採訪對象,介紹這場專訪與兩位資深記者,並再深度說明縣長的施政理念。如此一來,這篇新聞就不會被詬病為抄襲,而是稱職的傳聲筒。
第二個例子是,前幾天公務人員升等考放榜,縣屬機關有三位同仁金榜題名,這則新聞理應在放榜次日就該見報,結果呢?拖到第三日,名字寫錯,而且還漏了一位。處理這種新聞很難嗎?除了要正確快速,如果再用心點,派記者去訪問這三位同仁,請他們分享考取的心情與準備過程的甘苦,這樣的報導就多了人情味,增加可讀性。
馬祖日報很會體察上意,楊縣長說完話,最近報紙就少有縣長的消息。這也是不對的,縣長的公開活動屬於公共事務,他發表的談話與政策,民眾有知的權利,報社應該報導,要考慮的只是新聞呈現手法。
要突破馬祖日報的結構性困境,朝「公共化」發展確實可行,但改革之路十分遙遠漫長。楊縣長與報社高層應該思考現階段的馬祖日報,能做些什麼?如何贏得讀者的喜愛與信賴?
個人覺得有很多問題與報社是否公共化無關,目前馬報的記者素質都不錯,只要多用心、用功些,新聞質感與精緻度就出來了,「若不自宮,亦可成功」。
陳天興老師建議:「或可與馬祖資訊網連手,可成為互補互倚之競合關係」。我期待馬祖日報能有更恢宏遠大的壯志豪情,馬祖資訊網有什麼了不起,我們馬報社做得更好、服務更周到。
「新年新政新希望、狠狠幹掉馬資網」,馬祖日報,加油!
已有 14 位網友鼓勵
談到馬祖日報的改革,總是有人提議將它裁撤,或由縣政府的新聞課來取代之。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必須幫馬祖日報社說幾句話,不管有多少缺點,這份報紙都有存在的價值,而且報社與縣府新聞課各有所司,不可混為一談。
馬祖日報社雖然是政府事業機構,但本質上仍是大眾傳播媒體,每天報導地方大小事,提供民眾最新訊息,報社記者有一點像古代的「史官」,記錄著馬祖的歷史綿延。而新聞課是縣府內部單位,負責政策宣導、輿情蒐集分析,是國內外媒體採訪馬祖新聞的連繫窗口,同時也是縣長的「化妝師」,要經營縣府與外界的良好公共關係。
創立至今已超過半世紀的馬報日報,儘管飽受批評,但不可否認,它已經融入馬祖民眾日常生活之中,產生情感投射。平常罵歸罵,但報紙如果晚點送到,或是電子報網站出狀況,讀者仍然會顯露關心,這表示對馬報還有依賴與期待,證明它有繼續存在的價值。更現實的是,報社仍有不少員工,每位員工代表著一個家庭,不能漠視他們的工作權益。
接下來,我想以一位忠實讀者的身分,在馬報召開編採會報前,提供一些建議。
一、建立社論主筆群:我不知道馬報的社論有多少人會看,但是我每天都會「拜讀」,發現大多數內容就是把新聞東拼西湊,再瞎扯幾句,毫無論述可言。世界上沒有人凡事都精通,馬報應該就議題分門別類,聘請學有專精的人士來撰寫(或資深記者),台灣各大報的社論也採此模式。
二、貼近讀者的需求:馬報是官方媒體,保留一部分版面宣揚政令,無可厚非,但其他的新聞報導面向,就應該思考「讀者喜歡看什麼?」也就是「消費者服務取向」。電子報及網路討論話題的點閱率,就可以作為參考指標。
三、美術編輯要雅致:馬祖日報的配色太花了,各種顏色都有,造成視覺雜亂,很俗氣、不耐看,建議重新大改版。目前馬祖日報是直式編排,如果改為橫式、從左至右,類似《聯合晚報》的方式,是不是比較活潑?
四、刪減中國的報導:這是我最難忍受、也最難以理解的一點,為什麼馬祖日報要大量抄襲中國大陸的新聞?固然兩岸有往來,但多數報導與馬祖無關,沒有意義。「攝氏104度,山西一溫泉比開水還燙」,馬報刊登這種新聞,好不好笑?
有悠久的歷史,有優秀的記者,有政府廣大資源挹注,現在更多了一位重視輿論、自己也很能寫的楊發行人,只要有心,馬祖日報未來大有可為。
曹重偉記者今天有一篇「伊堤咖啡館結束營業」的報導,閱讀其間,忽然心頭飄過一陣咖啡香。是的,我對馬祖日報更有信心了。
已有 6 位網友鼓勵
副站長阿標的建議非常正面和具體,且深具參考價值。在王建華校長的網誌中,今天也寫下了他的看法和建議,文章的標題是:「關於馬報,我也有建議」,文章中所提的建議也很具體可行。
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arthur-88001/article?mid=814&prev=-1&next=811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2頁)
前往頁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