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請楊縣長勿再購買雜誌版面,根除「置入性行銷」惡習 --閱讀人次 : 24950 依據維基百科的定義:置入性行銷,或稱為產品置入,是指刻意將行銷事物以巧妙的手法置入既存媒體,以期藉由既存媒體的曝光率來達成廣告效果。行銷事物和既存媒體不一定相關,一般閱聽人也不一定能察覺其為一種行銷手段。
原本置入性行銷大多用在商品,近年來,台灣各級單位將首長的個人角色做為置入性行銷,使得應該監督政府施政的媒體,淪為特定政治人物造神的化妝師。由於此風盛行,大量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終於引發社會輿論強烈反彈,立法院在上週會期結束前三讀通過「預算法增訂第六十二條之一條文案」,規定未來各級政府機關、公營事業以及政府捐助基金50%以上的財團法人、政府轉投資資本50%以上的事業,一概不得再辦理置入性行銷,正式以法律明文禁止政府從事置入性行銷。
本縣在陳雪生縣長任內,開始向媒體購買版面,進行置入性行銷。然而,到了以「改革」和「清廉」為號召的楊綏生縣長上任,情況並未改善,令人遺憾。
納稅人繳納稅金,是為了從事建設、保障國家安全、促進人民福祉,不是利用納稅人的血汗錢來為政府首長塗脂抹粉。因此我們呼籲,本月卓越雜誌楊縣長購買的版面(如下),是連江縣政府最後一次的置入性行銷,讓此一浪費納稅人的稅金向納稅人洗腦的惡習,從此根絕。
按這裡檢視網頁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我曾經無聊問一個女生『為什麼你那麼喜歡LV?』
她跟我說了一個久遠的故事...
當沉沒的鐵達尼被人打撈出來,發現隔了那麼多年,
泡在水裡的真皮LV,依然完好。
從此LV一炮而紅....
此外,LV包包的車線非常細緻,把細節做到最好的品質讓他們脫穎而出。
(還有很多).....
她始終沒和我說:
『喜歡LV,是因為名牌帶在身上時,可以從別人的眼光中得到注意,贏得認同感。』
這代表一個離開實用效能,真正的情感動機。
就是因為『真相』讓人聯想到『虛榮』等負面字眼,
所以人會很自然連結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服自己跟別人。
在商場中,知道對方東西『好』的地方不難。
就像真皮跟車縫好,好的東西,好的特質,誰會吝嗇讓人分享欣賞?
但也因為『不難』
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所以這些宣傳變成你不做就會遜掉,做了又不會特別加分的雞肋。
這才是行銷的真面目。
但當大家都在做的時候,你要選擇在起跑點退一萬步再感嘆我們的落後?
還是抓緊機會嘗試並加以摸索?
危機百科之所以充滿危機,就是因為它是死的理論。
而行銷,卻是活的東西。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13/today-t1.htm
這是今天立院三讀的完整新聞。
不好意思,我持一點點不一樣的看法。
我會把焦點放在:
一、避免政府廣告強調個別首長;二、政府政策性文宣應標示為廣告;
三、政府對政策宣導不得購置業配新聞及政治性的置入性行銷。
立院並決議要求行政部門儘速修法送立法院審議,讓「廣告」、
「節目」、「新聞」可以明確區分,以免混淆閱聽大眾。
我在這則新聞中沒看到歸咎謾罵,我只看到一個機會。
當大家開始卻步,開始停止,我們更應該把握這個機會去做。
單一類型廣告只剩下你的時候,你的曝光率就是原本的十倍以上。
這年頭景氣,很是低迷。
所謂『疾風知勁草,蕭條知業主』。
唯有在最動蕩的時刻,人們更容易看到所謂的機會。
失敗的人找藉口,成功的人找方法。
人在困境中,不是應該去挑毛病,而是該去找出解決之道。
我學法出身後從商,法規命令除了禁止之外往往同時帶有許可的效力。
法律的詮釋是一體兩面,在規範不能做的背後也賦予你在怎樣的框架下,
代表著它沒說的剩下部分,你通通可以去做。
置入性行銷沒有錯,它和直銷一樣原本都是劃時代的新經濟概念,
只是他們在被曲解和錯誤的使用之後,背負了再也丟不掉的道德原罪。
我不是說不要抬頭向前看,但人也要懂得低下頭來看看大環境的現實。
不然永遠都只會替戲裡面的哀悼不值得,卻忘記自己在演哪一齣。
提出問題永遠只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我們該做的是找出其中Moral.
人的一生中,再機巴的問題,你永遠都有選擇的機會。
哪怕那些選擇很難很難,哪怕那些選擇看起來瘋狂。
只有真正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瘋子,才真正改變了這一切。
一但你把鋒利的鐵片裝上了刀柄,它馬上成了無堅不摧的名刀。
如果你討厭一些環境的限制,請停止埋怨,勇敢任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其實資訊的價值是在閱讀者的身上才能表現出來。
傳播者說穿了只是個媒介的角色,
閱讀者本身也該試著透過了解現有媒體實際情況,
並透過該健全知識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才進一步能夠擁有分析評估乃至批判各種媒體訊息的能力。
Media literacy,媒體識讀就是認識和解讀媒體的能力。
如果民眾被教育擁了足夠的媒體識讀能力,
你會那麼容易被魔術給催眠嗎?
其實我們的國家政府和與論一直都很奇怪,總是在告訴你什麼不該做,
卻沒有去培養人們思考,如果是我,該怎麼做。
我大學畢業那年,律師和司法官都只差一分。
身旁所有親戚朋友教授同學,連隔壁鄰居那條狗都點頭汪汪的對我說,
再努力一年,你一定可以考上。
我卻選擇用那張落榜的成績單,申請國外的心理學研究所。
面試的時候,主考官問我,
為什麼你會選擇用這個stain來當作自己的推薦?
因為我不覺得這是我的汙點,我反而從中得到經驗和更了解自己要什麼,
我說。
到新環境後,我完全沒同學沒朋友。我從老人院義工做起,
一點一滴認識一群有愛心的新朋友。女友耐不住距離,和我說再見,
家人不支持,我只好打黑工,還記得剛去聽不懂厘語,朋友講話時,
只能呵呵笑裝熟時,送錯菜被喝醉的老墨拿槍抵著頭的時候,
那感覺還真是說不出來,可是嘗試等同於失敗,卻也等同於機會。
你可以說我不顧家人反對是錯的。
你也可以指責我打黑工不是個好方式。
可是,人總是在社會裡交換上帝賦予的籌碼,推出了多少,
那最後得到的,也各自不同。
越是無計可施越是需要機會需要嘗試,
所以我支持繼續『合法』的置入性行銷 。
一把刀太鋒利並不是刀的錯,是錯在你認為它只能用殺人。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