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從「務實」到「務虛」要走多久? --閱讀人次 : 5247 楊縣長上任已經一年兩個月,所剩任期只有三年多,時間流逝之快,讓我們不免為楊縣長感到心急。然而,一向給人「務實」形象的楊縣長,日前卻「務虛」地指示所屬單位開出縣政顧問名單,最後拍板聘請115位,昨天由楊縣長親自在台主持「縣政顧問團隊頒證典禮」,大張旗鼓,行禮如儀。
楊縣長大動作聘請115位縣政顧問,不但沒有獲得預期的掌聲,反而噓聲不少。馬中陳天興老師首先發難,本站網友及中國時報也語多嘲諷。可以想見,這種「擴大聘請縣政顧問」戲碼,是務虛,是老梗,了無新意,想要因此獲得掌聲,那才奇怪!
陳天興老師曾在本站發表過一篇文章,時間是2009年11月22日,也就是縣長選舉投票日前幾天,標題是:楊、劉、陳如何解決「三濫」問題?
http://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169&t=73274
當時只有一位縣長候選人楊綏生具體回應如下:
濫葬問題;可參考、借助澎湖縣長賴峰偉改善亂葬經驗,由政府規劃興建平價墓園、生命紀念公園,獎勵火葬、遷葬,並以嚴格執法為手段。
濫置問題;落實工地管理,效法先進國家、地區的作法,從教育宣導開始、獎勵自主管理改善,以勸導、執法為手段。
濫挖問題;政府主動規劃,滿足民眾建地需求,事先宣導防範濫挖,事後落實執法。
然而,楊縣長已經上任一年兩個月,我們沒有看到縣府解決「三濫」的決心,當然也見不到任何的具體成績。而我們見到的卻是務虛的「聘請115位縣政顧問」戲碼,敲鑼打鼓,堂堂上演。
從「務實」到「務虛」要走多久?一年兩個月就夠了。難怪陳天興老師會首先發難,撰文嘲諷楊縣長:馬祖縣政「顧問」何其多?
已有 17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大海之所以浩瀚,是因為能容納百川。
每件事的發展總有一體兩面,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縣政顧問之聘請、行之有年,至於人數多寡取決於地方首長的裁量權,最重要的關鍵是、該職務都是無給榮譽職,往年都以地方耆老士紳為聘任對象。
今年楊縣長將顧問團之聘任觸角、擴及旅台鄉親與各界學術有成之專家學者,其目的、不外乎期望借重各領域專業之長才,來建言推動地區各項發展及打響地區知名度,透過聘請各界之顧問、共同打造願景創立通路,其用心應給予肯定與期許。
其實用聘用人數的多寡來衡量、是否有些偏勃,用地區人口數與土地面積去加減乘除,也似乎不太恰當與公平,如果事事都以該準則來權衡,那地區跟其它縣市政府、的人口數與土地面積來相較,豈不是有別於天壤,那地區政府組織編制的存在,是否、也該放在檯面上討論之存在的必要性?
古云:「上智者用眾人之智,中智者用眾人之力,下智者用一己之力。」廣納各方領域人士的意見、是眾多人對楊縣長的期許,在不增加縣庫支出負擔的原則下,聘任縣政顧問推動縣政工作應是正向的,擴充其領域、跳脫地域限制更是種新思維,所以筆者以為該項決策應是利多於弊,何不靜觀其變後再給予評價呢。
已有 14 位網友鼓勵
我對於楊縣長大動作聘請115位顧問抱持的相對正向的看法。每個人有不同的專長,若這些所謂的「顧問」真的能發揮一些功能,或許對馬祖沉積到快發霉的老問題多少會有些解決辦法。與民生最相切的交通問題:東引與莒光的交通船、南北竿機場的改善,若能讓民眾看見具體的成效或作為,縣府的民意支持度或許也會高一些。
然而,這麼多的人數有極大的可能會產生「人多口雜」的狀況,你一言我一語,根本討論不出個「屁」。就像先前網友說的「難有具體的成效出現,徒增無端困擾與是非,是而被譏之為年度例行的『大拜拜』,官民一體,吃喝玩樂一場,大夥散會。」
新縣府已經開張一年多了,蜜月期早就過了。既然已經大動作的聘了顧問,也召告全天下了,就請縣府趕緊商討,拿出對策,趕緊解決馬祖的問題吧
已有 6 位網友鼓勵
回應樓揚嶺和mrhd兩位網友:本文討論重點不在「縣政顧問」而在於「執行力」。聘請縣政顧問這件事誰都會做,沒創意,也不值一提。可是,楊縣長對於自己選前「解決三濫」的承諾,缺乏實現的誠意,那就問題大條了。
楊縣長已經上任一年兩個多月了,在陳天興老師所提的「三濫」問題上,我們看不到縣政府的「動作」,所謂「動作」是指楊縣長的政策宣示、預算編列、落實執行,缺一不可。
至於一向自許「擇善固執」的楊縣長,該聘請多少位縣政顧問,建言獻策,才不會讓他那麼「擇善固執」,似乎並不重要。而重要的是,楊縣長五年的任期只剩三年多,下台之前拿出亮麗的政績,才是硬道理。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tinge wrote:
其實這些顧問的效益如何待日後定論
不過選民念茲在茲應還是當初的政見有無實現
如果縣府網站可以設一個楊縣長政見執行率的表格並定時更新
那他的選民就可以一目了然還有哪些政見沒實現了
不過應該沒有多少政治人物敢這麼做
完全支持 Tinge 板主的主張。
不要當選人做什麼都先反對和批評,這個是「務虛」的;張貼政見,視執行成效監督,這個才是「務實」的。
三濫政見未落實,和請多少無給職顧問,是沒關係的,並無資源排擠關係啊!應該窮追猛打三濫政見的執行與否和成效!
我猜想沒有任何的批評,比追問「您說您要做的那些事 ,做到哪裡了?做了嗎?」更有壓力和效果。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推廣現代公民主義
三濫之最,當數「濫葬」莫屬。
馬祖「濫葬」的肆虐,其中有數十年久遠的「老舊」墓群,皆屬過往時空背景下的乃不得不爾的「無奈」產物,無人可以去怪罪或究責什麼不是。但近十多來年「新造」突起的眾多墓地,任意東南西北、山頭山下、路前路後大剌剌地擺著,就屬「不宜不該」的作法了。官民二造,皆有檢討之處。
要想掃除三濫,除了主政者要有不惜得罪「親朋好友」的膽識與霸氣之外(中共前總理朱鎔基就是一個好樣的,曾言其是「帶著三口棺材」上任的),還須拿出「先禮後兵」的策略因應,訂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措施,且將老鄉們的排拒的心理與抗爭的力量,減消至最低狀態;然而,所有的作為其成敗與否,最後的關鍵卻還在「非錢不可」!
光是掃除「濫葬」一節,沒有上億以上的經費配合,絕對無法成事。錢,要用在「獎勵」和「補助」上頭,讓「舊墳遷移,新墓入園」。過了「緩衝期」之後,施以「重罰」與「取締」善後,持之以恆,或然就可以把眼下的亂象,轉化為真正的「山明水秀」好風光。
這錢要從那裡來?除了伸手向中央索求之外,別無他計。這應當是行政機關和中央與地方民代們三者,不可怠忽的共同目標;而且更要快馬加鞭,齊心合力地向中央爭取合宜的「專款」補助,期能於最短的時間內到位,好讓主辦單位能急如風火般的放手去落實。
若不統一緊湊步伐為之,一拖再拖,終至病入膏肓,到了藥石罔效之際,可以預見馬祖地區中其他再多的開發和建設,都是枉然!誰還會前來一處似若「鬼域」的小島上來觸霉頭?
然而,老鄉們的傳統或守舊的喪葬與風水觀念,亦要與時俱進。總不能抱以「我家有地我高興,愛怎麼幹就怎麼幹,干你外人何事?」尤其,受過現代教育的中壯青的一輩們,更要覺查到「火葬、樹葬、海葬」等講求環保的諸般作法,都已成了當前世界潮流的趨勢。近如大台北地區的「火化」比例,據統計已近達有八成之普;而馬祖地小山多,實已無充裕的空間,再讓「土葬」到處破土起造。
馬祖的未來命運「泰否」與否,不靠「外人」不關己事的「場面」話兒的稱讚或虛誇,使咱也糊塗地陷入了「自我感覺良好」的米湯中而不自醒。
到底「好山好水」在那裡,大家要心知肚明,才是。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陳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