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用馬祖話「必(糸孟)」或「拉網」取代閩南話「牽罟」吧! --閱讀人次 : 5652 今天馬祖日報刊登北竿后澳即將舉辦「牽罟」活動消息,筆者日前請教過多位地方人士,馬祖話怎麼稱呼閩南話「牽罟」?所得到初步的答案是:「ㄅㄧ(四聲)(糸孟)」,也就是「拉網」的意思。
馬祖話有時是有音而無字,如果直譯,可稱「必(糸孟)」,意譯則為「拉網」。
閩南話「牽罟」,是指古早討海人的捕魚方法,以長約150公尺的罟網,在兩側繫上長200公尺的粗麻繩,由四、五十人合力將此重達百餘公斤的罟網拉上岸,所捕得的漁獲,由大夥均分。
近年來,馬祖漸有被台灣「同化」的危機,在不知不覺間,我們都在學習台灣的語言與思考,例如,東莒的「下底路」命名為「魚路古道」,這「魚路古道」是台北縣一條古道的稱呼(魚路古道又稱金包里大路,為昔日金山一帶漁民擔魚貨等至台北販賣往返的一條人行古道),我們放棄自己的「下底路」而沿用台灣知名的魚路古道,是否適當,值得莒光地方人士思考。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