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船? --閱讀人次 : 14050 前些日返馬,飛機到了北竿上空,因雲幕高不足而返航。回到松山機場,呼伴到基隆搭船,有些人的反應是:「我寧可等三天飛機也不要搭船」!可見以往「暈船」的經驗,是如何根深蒂固地深植人心。我一位三歲時離開馬祖的小妹,對馬祖僅有的印象竟是「暈船」。
在基隆候船時;遇到一位有數十年國際越洋航行經驗的老輪機長,談到有關「台馬輪」的種種,也討論到最近連江縣政府委託台大團隊規劃一艘新船的事。閒談間;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因為報上寫著;交通局希望台大團隊能規劃一艘平時航速二十節,必要時航速可達四十節的船隻。這種有如相機的「伸縮鏡頭」的航速,雖然目前的相機製作技術,已經可以讓「伸縮鏡頭」的伸縮範圍達二十倍乃能維持相當的解像力,而船速的彈性能否達到二十節乃能維持一定的性能?所有我請教過的專家及查過的資料裡是沒有的。
傳統的船,速度多在二十節上下,雙胴體船(如連江快輪、大陸來接遣返客的海峽號)速度可達三十五節到四十節,水翼船的速度可達四十五節,而飛翼船(水面效應船)的時速更可達一百六十浬以上。
基隆到馬祖間的海象,特別是東北季風期,經常超過九級,對於傳統的客輪舒適及安全都造成威脅,所以超過九級浪時,多採停航措施,對台馬兩地的海上交通,造成不小的困擾。是以;建造新船之呼聲不斷。但是受限於福沃及東引兩座碼頭的規模及吃水深度,南竿到東引間滿佈大陸定置網等現況,再考量到將來的營運成本後,我們能做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早年我們喊的是:「比照台華輪、建造一艘台馬輪」,但是台華輪來此試航一趟後,我們發現台華輪並不適合跑馬祖(特別是東引)。船速高達三十多節的連江快輪,同樣不見容於台馬間的水域,而船體大小等同於台馬輪的「今日之星」,係航行於布袋到澎湖間的雙胴體快輪,航程雖然只有兩小時,可是冬天一樣停航。水翼船在此水域的適航性從未被證實過,而數年前欲引進飛翼船的計畫亦無疾而終,再加上現有浮動棧橋等位置限制了船的開口方向,考慮到這些現存的因素後,我們還能有多少選擇?
駛上/駛下型汽車渡輪,抗浪性與安全一直受到質疑,2000年發生在希臘的駛上/駛下型汽車渡輪海難,最後被證實是人為的疏失造成八十多人的喪生。自動駕駛無人看守、十處水密門九處沒關上、平日欠缺災難演練、欠缺危機意識,一旦出事,悲劇自然無從避免了。
早期深植腦海的「暈船經驗」,讓鄉親覺得待在船上的時間愈短愈好,於是;要求船速愈快愈好,加油來不及燒的「連江一號」就是在這種思維下的產物。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我們要想避免重蹈過去的錯誤,以上種種因素不得不務實地考慮。
個人認為;新「台馬輪」的設計方向,不應該僅限於「搭不上飛機時的次要選擇」,應該考量到一旦機場改善後,她乃有競爭性,而且能夠永續經營,是以在航速之外,應該有足以吸引人的完善設施,讓搭船成為旅遊的一部分,當然保留適度數量的「平價鋪位」以備不時之需,乃有其必要。
過去我們吃過聯合船舶設計的虧,花大錢造了一艘不切實際的船,但受限於國內的設計及造船水準,委由台大團隊做一個初規範設計後,如能採取當初順風號徵圖模式(最好是國際),既省事又省錢,有關單位不煩考量,如此將有助於新船建造的早日完成,讓台馬輪的汰舊換新加速到來。
已有 14 位網友鼓勵
共創馬祖成為「富麗、進步、健康且充滿人文關懷的島嶼」
言歸正傳,楊綏生所說沒錯,不可能會有交通局要求的航速20節至40節的駛上駛下型客輪,將來新台馬輪的設計,一定要考量省油,因為國際油價只會往上漲,很難往下跌,台馬輪的航行的成本降低,相當重要。另外,新台馬輪的噸位,維持在目前的四千九百多噸最適合馬祖和東引碼頭,一定要有平衡翼,船體結構至少能夠耐九級陣風,十級才停航,如此台馬海上交通可望獲得解決。
還有,船上的休閒設施與服務仍需升級,目前台馬輪晚上十點開出,十一點半咖啡廳就打烊了,原因是販賣部櫃台設計不當,無法關閉櫃台,所以咖啡廳無法24小時開放。這是將來的設計,須要記取的經驗。
至於貴賓艙,一定要有衛浴,窗景佳,且窗戶外面不能有走道,以確保貴賓艙的隱私,貴賓艙的票價訂得比飛機票貴,還是有人會搭乘,這也是將來有機會買新船,須要什級之處。有夢最美,新台馬輪的前途,可能就要看2008這一戰了。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