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浮動碼頭,無可迴避的選擇 --閱讀人次 : 8650 往返南北竿上、下班十四年間,看過無數次搭船旅客上、下船的不便,有時更是「險象環生」,覺得有必要拋出這個議題,供大家討論。
馬祖因為潮差大,浮動碼頭變成必要的選擇,可是;以前那些受我們委託、賺我們錢要幫我們解決問題的專家們卻說;馬祖海域因為潮差大,所以不適合建浮動碼頭。因為有這樣的專家,加上沒有判斷力的老闆,今天;我們來去離島上、下船還在爬階梯。
大家可以想一想;福澳港如果沒有浮動棧橋,一船的旅客,不可能在三、五分鐘內走完。86年白沙及福澳的漁港碼頭在進行重設計時,我提出在兩個碼頭的適當位置,各建一座浮動碼頭的構想,並且在設計書的初期規劃報告中已經出現,很可惜隨著人事更易後,浮動碼頭不見了。
以往不論是出國旅遊或是考察,因感於馬祖的可能需要,只要看到浮動碼頭,都會「拍照存證」。85年國大代表卸任前,我去了一趟新加坡,主要的理由是新加坡的浮動碼頭,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像。我幾乎參觀了全新加坡的浮動碼頭,看的不過癮,還顧了一艘船從海上看,碰巧船東是金門華僑,不但免費,還請我喝啤酒。
之前;在紐西蘭、澳洲以及之後的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我都拍照收集了浮動碼頭的照片資料。而同樣位於河海交界處潮差大的澳門,為了克服潮差,也建了兩節式的浮動碼頭,以供來往港澳間水翼船及雙眮體快輪靠泊,品質不遜於新加坡。
在國內及離島,除了高雄及金門為了靠泊金門快輪,曾由國防部出資,分別在高雄及金門各建造一座浮動棧橋。台中捂棲港的浮動碼頭根本是拼湊的。而早年澎湖原供花蓮輪使用的浮動棧橋,被颱風吹壞後就沒再興建,台華輪的左跳板設計足以克服澎湖的潮差(有人把台華輪左跳板的設計,解讀成『現在的RO/RO船的跳板,都開在側面,應是倒果為因的解讀』)。在金門的水頭碼頭也建造了浮動碼頭,幾年前已呈現傾斜,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早幾年南竿北海坑道內的浮動橋上,應是施工不良(滑車與支柱間的空隙過大)所致。
至於東引的簡易式樹膠浮桶的組合式浮動碼頭,也見於澎湖的港灣內及其他水庫內,都是較簡易而穩定度差的浮動碼頭。最近淡水的漁人碼頭也有浮動碼頭的建造,算是目前台灣所建的浮動碼頭中較好的了。
去年馬尾港也建了一座大小船通用(斜坡)的浮動碼頭,雖然式樣簡單,但卻很實用。
供小型客船靠泊的浮動碼頭,其構造是一個浮動平台加一座連接橋,以馬祖的潮差來算,連接橋長達三十公尺(目前福澳碼頭供台馬輪使用的浮動棧橋長度)。
以目前馬祖各碼頭的條件而言,白沙碼頭及福澳漁港碼頭都適合(主要考慮是風浪)。
以下僅提供數張歷年來所收集的浮動碼頭照片供參考,希望藉著網路的討論,得到更多的迴響,給施政者一點壓力,讓以後須借助客船往返的旅客走的更方便平穩。
已有 12 位網友鼓勵
共創馬祖成為「富麗、進步、健康且充滿人文關懷的島嶼」
今天利用飛機停飛後的空檔,跑了一趟淡水,實際了解從照片上看到新建的浮動碼頭的情形。看過了淡水的浮動碼頭,我覺得台灣在浮動碼頭的建造技術上已經成熟。淡水浮動碼頭的結構,主要分成三個部分;浮筒平台、支柱滑車組合、連接橋。連接橋長約十五公尺,寬約一米五,有兩條。浮筒平台是鐵殼船體,表面訂木板,並有調節吃水的管路。支柱滑車組合的結構做的很好,一根支柱配三個滾輪,支柱與滾輪間的摩擦面是平的,這樣可以減少支柱與滾輪間摩擦的耗損,不但可延長滾輪的使用年限,亦使浮筒平台愰動減少。如果硬要說有何缺點,應是支柱與滾輪間的空隙過大,如此易長藤胡,摩擦滾輪面的結果,將減少滾輪壽命。馬祖如果要建浮動碼頭,只要依樣畫葫蘆,調整連接橋長度既可。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共創馬祖成為「富麗、進步、健康且充滿人文關懷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