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麥蔥 --閱讀人次 : 2767 這是親家從馬祖漂洋過海帶來的「麥蔥」,能尋得這一大把,真的要費時很多,是市面上想購購不著,想買買不到,說是「禮輕情意重」一點不為過。
兒時的記憶中應是清明節之前,只要是假日,就有一群孩子滿山遍野跑,去尋找老天爺的賞賜「麥蔥」,另外一樣是像小木耳,稱之為「涕渦」。(常昱兄說是雨蒔菇,原住民稱「情人的眼淚」)
「麥蔥」因為長的像「青蔥」,只不過較小,但煮後香氣更勝一般青蔥,是料理中好食材。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荒郊野外吃的蔥油餅就是用「麥蔥」和麵,煎烤的內軟外酥,香味四溢,吃的乾隆齒咬舌頭,合不攏嘴,讚不絕口。
另一食材「涕渦」長在石頭的被陽面,從石上刮取下來,現在去刮取的人應是很少,是否屬「地衣」那不得而知。煮紅酒糟最棒,是養生藥膳,活血通氣。據傳「伯夷、叔齊棄周,隱居首陽山」吃的食物中也有它,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觀念下,最後絕食而亡。但以上兩種不同的野味,我從小都煮過、吃過,到台灣這些年,只能說聽過。
清明節之後,這些植物就不能拔取食用,長輩說「這些地上長的,都被鬼尿過,不能吃了。」所以縱然發現也沒有取摘,等待來年再摘。
在物資匱乏年代能找到這些,特屬季節性的野生食材,增加節令氣氛。不僅「慎終追遠」思念先人,又可養成「愛護環境」取物唯時觀念,這是多好的思親與環保教育。
細雨紛飛的清明到了,該到山上走一趟,掃掃先人的墓,念想念想我的親人。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牛角鈴鐺 吉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