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七月是思念的月 --閱讀人次 : 2882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稱是『鬼月』總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另一說法是陰間過年,鬼門關開門後,凡是在陰間還未轉世之魂魄 ,不論有主無主,都會出關,來到陽間一遊,有一些鬼魂,也藉機報恩或報怨。台灣有很多廟宇七月是不開張的,據說是方便四方鬼魂在陽間放蕩冶遊。古老的傳說,讓七月變得有滋有味、多彩多姿,但決不是像西方的萬聖節一樣,西方鬼節只有一天,東方鬼節有一個月。一天的鬼節可以玩調皮、討糖吃,熱鬧一場,大家無妨。一個月的鬼節要是這樣,鐵定討打。
中元要祭祖,也要感謝四方的英靈,祭拜『好兄弟』就成為七月的活動中,特別的元素。想想人在世間不就是『客遊四方、安居一隅』,如果不巧客難他鄉,就成他方孤魂。一位高僧在祝福摯友新居落成時,他的賀詞是寫『願該厝能,祖死、父死、子死』,屋主看後將該祝詞,張貼在家中正堂,其他親戚與賀客見後議論紛紛,這樣的祝詞怎會出一代高僧之手!只見主人很感性的說一段話,『死是凡人免不了的事,人的一生不過長短而已,又殘酷又公平,住在這裡所有的人,如果真的都按照祝詞上所言,祖父走後,以後再是父親走,父親走後再是兒子走,不再有白髮送黑髮,不再有上代送下一代,而且不是客死他鄉,這種因緣真不知有多大的福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農曆七月來一次普渡吧!
中元普渡『客家義民祭』,這是台灣地方風俗中,最具族群特性的節慶,拜「義民」就是對某年代為正義捨命的無名英雄做的祭拜。但其中「殺豬公」比賽,不知從何演變起?後成為具爭議禮儀,不仁道、違常規的飼養過程,讓一批道學者不時提出批判與聲討。原來禮法是要跟世俗環境在變化。
原鄉的中元節稱「做月搬」,要祭祖,尤其是燒錢紙要燒的多,錢紙要自己折,誠意才夠,其含金量就高就重,在陰間最好用。先母過世後,某年妻格外思念她,就去「牽亡魂」,透過靈婆轉述,先母再三交待以後「清明、做月搬」或祭日,一定要親手折金泊紙。說道七月,倒不如說是思念的月,思念往去的親友,感念他們在生前時對我們的好。也牽掛,牽掛此刻正在異鄉打拼的遊子,願一切平安。『天上、地下』讓他們知道我們在思念牽掛他們。「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願往者得安,生者得慰,七月是思念的月。
已有 8 位網友鼓勵
牛角鈴鐺 吉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