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個人覺得,如果是稱呼天上聖母的「媽祖」的話,自然是作「媽祖婆」,「馬祖婆」會是一種記音、簡寫、誤寫下的產物。「馬祖婆」對正版的「媽祖婆」只有在字形、字音接近而已,但在字義上並無關聯。從「媽」當是「天上聖母」的慈母形象而來,「馬」之義在「天上聖母」的形象、生平、事蹟中並無有利可信的稽索。
由此得知,若欲稱呼「天上聖母」,作女字旁的「媽祖」才是正確且本來就是這樣的稱法及寫法,用「馬祖婆」、「馬祖」來稱「天上聖母」的話這「馬」並無意義關聯。
造成寫作「馬祖」、「馬祖婆」應該是腔調、聲調讓人誤會,亦可能是同音、諧音以為他字的緣故。我發正確音的「媽」,因為同音或諧音讓人以為是「馬」,或者我就是發不正確音的「媽」,讓人聽起來以為是「馬」。這都有可能讓「媽祖婆」變成「馬祖婆」,但是這個寫出來字的關鍵,是在對方接受你的詞彙發音後,能否連接到他大腦中所學習到的詞庫,找出對應的詞彙,從而寫下來。如果對一個開始學會一些字的小朋友,他學會了「手勢」一詞,但沒學會「首飾」,當你讀出「ㄕㄡˇㄕˋ」的音,他能對應的只有指手部動作的「手勢」一個詞,或幾個「手是」、「手事」不構成意義的單字組合。
而當我們詞彙學習多了、經驗多了,即使我們念出一個字未必是它正確的音,我們仍能寫出正確的字。例如,對於「不好意思」、「沒意思」(指無趣)的「思」是輕聲,有的人會說成「不好意ㄙˋ」、「沒意ㄙˋ」成為四聲,但我們寫字仍寫「不好意思」、「沒意思」,不會因此寫成「不好意四」或「沒意四」,因為我們知道 這字本來就是這樣寫的 。又如「符合」的「符」是二聲,也有的人念成三聲作「ㄈㄨˇ合標準」、「不ㄈㄨˇ合」,但寫下來仍是寫正確的詞,並不會寫成「府合標準」、「不府合」,因為我們知道 這字本來就是這樣寫的。「媽祖婆」在我們詞彙庫中已是一個正確用法且有意義的詞,即使接收到讀成「馬祖婆」的音,也應該是寫出「媽祖婆」三個字(積非已久或已使用習慣則為例外了,如「按部就班」是正確的,但有人習慣錯用「按步就班」,假如老師考聽寫時讀「按ㄅㄨˋ就班」,寫錯的人聽到正確的音但仍寫錯誤的字)。
稱呼「天上聖母」的時候,村民口呼當稱「媽祖」,若聽起來像「馬祖」,是腔調、聲調讓對方聽起來的問題,而說話的這個人,他的腦意識中自然是女字旁的「媽祖」。縱使他發音不準,他說的仍是從女字旁的「媽祖」,寫下也一定是寫女字旁的「媽祖」。
如果我要稱總統馬英九的名字,即使發音不準、怪腔怪調,讓你聽成「媽英九」或「麻英九」,或ㄣㄥ不分說成「馬音九」,我說的仍是「馬英九」,而你若要寫成文字,就一定是寫「馬英九」,不能寫成「媽英九」或「馬音九」,因為「馬英九」才是總統名字正確的寫法。縱使縱使我的發音真的聽起來就是「媽音九」,你寫下仍是只能寫「馬英九」。若是稱呼「天上聖母」的話,也一定是寫「媽祖」、「媽祖婆」才是正確的,縱使他發的音聽起來是「馬祖婆」。
另外,歷史上確實有人稱「馬祖」,是唐朝佛教禪宗大師,俗姓馬,稱馬道一,故又稱「馬祖道一」、「馬祖」。
(一點心得關於造成「馬祖婆」寫法的可能原因,以及認為若是要稱「天上聖母」應回歸正確的詞為「媽祖」)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