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馬祖文壇大佬們,請放手吧! --閱讀人次 : 3938 看到馬祖通訊社和我的老同學林泉利投書,對馬祖日報的副刊不敢苟同,及馬祖文學獎的評審水準?馬祖文壇長期被少數幾位虛有其名,名實不符的文化沙皇把持。本人深有同感,不吐不快,撰文呼應。
文章自古有定評,一篇文章的好壞,從讀者的反應即知。如歐陽修對蘇東坡的讚美「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人人心中皆有,個個筆下卻無」。吾觀當今馬祖所謂的文壇,恰如東漢的嚴子陵:不釣鱸魚只釣名的「沽名釣譽」罷了。
文章不一定要八股文言文,白話文寫的好,如李敖的忘了我是誰,胡適的蘭花草,三毛的橄欖樹,俱皆膾炙人口的通俗白話文章,也都被編曲,成為永不退色的民歌流行歌曲。
我偶和斜眼瞄一下,今天獨占馬祖文壇的幾位大作家文章,實在不敢恭維,如此四流水平,也敢自稱大師?宰制馬祖文學多年,寧無愧乎?
名作家張愛玲:出名要趁早,待老宜(移)交少。古云:亂世功名靠刀槍,盛世出名靠文章。
文末,我再爰引歐陽修: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能以口舌定貴賤也。趙翼評蘇軾:天生健筆一枝,爽若哀梨,快如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及蘇軾的自評:吾文如萬斛之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
奉勸馬祖的「文學大師們」,該效法歐陽修的:吾當避,讓更多後生可畏能出一頭地耶!
吳軾子2024.06.17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吳軾子 wrote:
看到馬祖通訊社和我的老同學林泉利投書,對馬祖日報的副刊不敢苟同,及馬祖文學獎的評審水準?馬祖文壇長期被少數幾位虛有其名,名實不符的文化沙皇把持。本人深有同感,不吐不快...
從馬祖名嘴吳軾子先生以上發文可見,經常以網路評論馬祖文化、教育事務的那一位的馬祖通訊社“韓進”先生,應是旅台人士林泉利先生的化名。
印象中現任社長一年多前剛上任時,曾在臉書發文有意擦亮馬祖日報這個招牌,但事實上這段期間馬祖日報體質上幾乎毫無改變,這當然與縣太爺的心態繼續當馬祖日報是傳聲筒有關。
縱使馬祖日報副刊邀了固定幾位寫手輪流在副刊撰稿,但其他文章的作者不詳、良莠不齊,也不會使人有高度貼近在地,甚至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的感受,總之公營媒體馬祖日報待改進的各個問題太多了。
最近議會投書事件,最大問題是已上任一年多的社長竟然不知與中央規範下來各公務機關稿費支領標準發生脫節,沒人反映就報社不因應改進,實在太離譜了。
至於馬祖日報副刊的稿源品質,理應先檢視目前馬祖高國中生、社會青年的寫作風氣與能力,例如政府部門長期似乎毫無意願針對馬祖下一代舉辦文學營之類的扎根、培訓活動,馬祖文學發展勢必發生斷層。文化處、教育處、馬祖日報社、各級學校這些主事者該捫心自問,你們真的重視馬祖寫作風氣與文學土壤嗎?
如果馬祖整體寫作品質與風氣無法提升,縣政府文化處連續辦了多年的文學獎,只是引來與馬祖背景無關的獎金獵人過來跨縣市佈線撈獎,對打造馬祖文學風氣與環境毫無實質助益。
政府部門長期對於文化、教育事務不扎根、不務實,縱使多燒幾年公帑,到最後還是一場空。
已有 11 位網友鼓勵
看看馬祖日報網站〔鄉土文學〕版面文章: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5?page=3
不知大家是何感覺?先不談他們的寫作功力,所謂〔鄉土文學〕的文章,其中到底有幾篇能與馬祖這一塊鄉土逗得上關聯?
馬祖日報的招牌真有被擦亮嗎?現任社長與前任社長看待副刊的態度有天壤之別嗎?
馬祖文化、教育部門該認真踏實一點,表象式、場面化的事務應少做一點,鄉親早已不笨,時間一久也知道這些官員在玩什麼,總之不能讓馬祖社會大眾、地方青年、在地學子能實質獲益的業務,那就表示花錢應付了事,全是假的。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馬祖日報副刊最大問題是脫離馬祖現代實況,對非本地投稿內容不做篩選,重複刊登許多與馬祖無關的雜文。
再者,馬祖官方主導這10年的文化氛圍也非常老套、老化,文化處的馬祖心情故事戲劇幾乎非要以戰地、漁村時代為主軸,每次上百萬經費這樣花,內容全是55歲以上傳統官員與熟齡人不斷緬懷過去、互相陶醉的老時光,與現代45歲以下的青壯世代生活經驗無關。所以馬祖官方這些作法,與現代社會發展趨勢嚴重脫節,還樂在其中,這樣一貫沉浸在封閉老舊的思維下,還能期待馬祖呈現有多元價值、AI世代思考,具備創新創意的未來感嗎?
從各種面向來看,馬祖公部門最大問題就是選舉安插與派系任用,許多主官主管習慣照本宣科,不面對問題,不改進問題。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
您來露兩手瞧瞧
113年馬祖觀光旅遊金句設計競賽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YOw1mgmgXpLpNoOZg2JfpMOpUiXnFxa5Gx7PhNmLG-KSeuw/viewform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