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8℃ AQI:46  風向:北 風力:16級 南竿雲高:35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40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精華區 » 人物采風

人物采風友善列印



張貼者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7

發表時間 : 2005-06-03 12:51:43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不為自己人生編劇的劇作家 --閱讀人次 : 5184

作者:林安



 踏入張龍光位於羅斯福路的居處,原本被赤焰晒得焦燥的心情,頓然隨著主人的溫煦悠然,沈靜了下來。而外頭車水馬龍的紛擾,竟也被和睦親切的招呼,掃得一空而「靜」。

 可謂影劇界知名編劇家的張龍光,是國內電視劇本收視率頗高,以及多產的創作者。曾於70年代膾炙人口的<梨花淚>,<一縷相思情>,<又見阿郎>,<愛在夕陽下>等多齣電視劇,相信一定曾陪伴您度過青澀的童稚抑或打拚的歲月。而勇奪了金鐘獎的<巴黎機場>,<星星的故鄉>,更是給了我們隨劇中生命起伏的喜怒哀樂。這些著名的電視劇,都是出自於我們的鄉親──張龍光之手。

 張龍光出生於向有窮山惡水之稱的東引鄉,但祖先卻源於南竿的復興村。為討生活,他父親張永協北上東引投靠姊夫,從事漁撈;後來娶了李雪英,長期開設飯館營生。

 「小時候家中常常高朋滿座,大夥一邊吃一邊高談鄉里間事,直到日落深沈,家中女人喊:『一水,回家睡覺了!』大家才依依不捨拍拍屁股走人,也沒人付飯錢,但父親仍樂此不疲,真是以『食』會友。」這是他幼時對家的記憶。

 擁有一中等人口(對當時來說那一家不生個10個,8個,6個算普通的)的家庭(張龍清、張龍明、張龍珍、張龍雲、張龍德都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和樂融融」是最佳不過的形容詞。而身為長子的他由於對責任感的認真看待,比平常人多了一份細膩的覺察力,使得他更能深刻地刻劃出人性。

 「人物塑造是劇本成功的要素」──是張龍光創作劇本的中心思想。

 在就讀馬祖初中時,其濃厚的創作慾望就驅策著他寫下一篇又一篇的小品發表於馬祖日報上,可謂當時的校園小作家。

 隨著歲月流逝,他走完青澀的初中歲月後,即離開家鄉、父母的呵護,隻身赴台就讀基隆中學。新環境及必須獨當一面的新生活,對一個從未離家這麼遠久的15 歲孩子來講,造成的衝擊及影響是巨大與沈重的。由於環境造成的善感及沈靜的觀察力,使得張龍光比同年齡的同學來得早熟與沈穩。

 在基中時,被數學老師指稱得了「數學癌」的他,由於在文學上的優異表現,使其獲得免上國文課的特權。夢想、現實、青少年的狂狷、教育環境的死板──這些生活中一切,也曾糾纏、困惑著17、8歲的他,在混亂中摸索前進。基中的歲月讓他知道了「為何而唸書」,也就在這時期他隱約地為自己將來勾勒了藍圖──走向文學創作。

 第一次的大學聯考,考上了國立藝專(現今國立藝術學院)的影劇科編劇組,但在母親「王八戲子」論調反對下,放棄就學資格,而投入了第二次的聯考。或許生命就是上天安排的命定,第二次考試的結果依舊是榜落藝專,只不過換了另一組──演導組的入學身份。

 進入藝專多采多姿生活環境,讓張龍光的創作文學有了發揮的舞台,如魚得水的喜悅、自在,使其在藝專表現是如此的絢爛奪目(如得過該校獨幕劇展導演獎等)。也就是其在編導演各方面優異的表現,深獲教授的青睞,在就學期間就推薦他到某著名導演處擔任場記工作。也因緣偶然導演發掘了張龍光的文采,乃將被張龍光視為聖職的「編劇」工作交付給他,於是意外地啟程踏上了他的「編劇之旅」。

 誠如對藝文創作者的看法一樣,對於編劇一職的不安定,收入不穩固等,張龍光亦有他的惶恐與遲疑。但因對創作生命的渴求,26歲的他對著新婚妻子說:「給我五年時間試試看,若不成功,我們就回東引開雜貨店。」

 或許是張龍光的文采驚人,或許是上天的眷顧他的努力,他的初作不僅獲得國內觀眾熱烈的迴響,甚至連東南亞地區都有票房肯定。

 而自此張龍光平順地走上「編劇」──這個編故事給大家看的工作。 「秉著不寫就沒有收入、機會」的動力,張龍光早期的創作量多得驚人,曾有3天寫4集劇本的成績。雖然鎮日埋首苦「寫」,甚至犧牲睡眠,對他來講一點也不為苦,因為他說:「興趣就是快樂」。奠基於如此的創作熱情,在這期間的幾部劇作,如一縷相思情、梨花淚等等,為他的編劇生涯帶上巔峰。

 目前仍稿約不斷的他,由於篤信佛教,過的是幾乎不與外界接觸的都市隱居生活,即便如此,依然不減的是他對家鄉的熱愛。

 「只要任何與家鄉有關,有意義的活動,我就會義不容辭排除萬難參與,付出我的一份心力。」談到對家鄉的愛,張龍光如是說。

 從這句話,我們知道了他對家鄉的熱愛。即便人不在馬祖,張龍光了許多為家鄉服務的活動,如曾擔任馬祖旅台鄉親聯誼會會長,製作連江縣政府縣誌簡報等,而從該次訪談話題多圍繞著家鄉──馬祖在轉,我也真實地感受到他那份又真、又紮實的鄉土情懷。

 以馬祖生活為背景創作的「大哥三十歲」,以及張龍光視之為神聖使命的「弘一大師傳」(暫名),都是他最新的作品,我們拭目以待正式的電視劇演出,也虔誠地期待張龍光為我們刻劃出更多撼動人心的劇作。

(馬祖通訊第49期/1997年12月23日/文:林安)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