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李仕德,文史春秋 遊走夫妻島 拓展金馬史觀 --閱讀人次 : 8090
他,寫下了《十七世紀的海上金門》,也寫下了《十七世紀的海上馬祖》。
金門與馬祖,閩南與閩北,地理上很難交集,政治上稱作「兄弟島」;對他而言,卻是「夫妻島」。金門人李仕德娶馬祖人曹瑞芳為妻,夫妻倆都從事文史研究,原本各有各關注的島,互不干涉,但金門的李仕德還是被硬拉到馬祖寫書,曾經海盜出沒的巢穴,曹瑞芳戲說李仕德「被海盜綁架到馬祖了!」
長居台灣的李仕德,金門要他編修縣志,馬祖也要他撰寫史書,不止為馬祖文史,二○○九年底的連江縣長選舉,因另一半曹瑞芳是候選人楊綏生醫生的輔選大將,李仕德也給召到馬祖助陣,隨身攜帶的文宣品還一路發回台灣、金門,楊綏生當選後,人回到台北的曹瑞芳在與金門鄉親聚會的場合,拿著手機一一點名與線上的楊縣長對話,在座有人笑說,李仕德與曹瑞芳,已在金門與馬祖搭起了一座近距離交流的「金馬大橋」。
而今天,李仕德屬於金門。
應同鄉、同宗的縣長李沃士、文化局長李錫隆邀請,與一群文化人踏上歸鄉路,出席「歲末敘暖•藝文薈萃: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
李仕德,籍地金門金寧鄉南山村,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日出生於金湖鎮陳坑村、父李烏目,母李陳雍。正義國小、金湖國中、金門高中畢業,渡台攻讀史學,拿到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學位,並留校執教,現專任副教授。
金門旅台歷史學者中,台灣大學的楊肅獻、文化大學的李仕德與實踐大學的張火木,是少數關注金門史區塊者。
李仕德與金門史學的第一次接觸,始於一九九二年還在台大任職時,撰寫〈金門早期與台灣的開發關係〉,發表在《台北文獻》,這篇文章成了研究金門與台灣移民、開發關係的入門之作,常被引用,他在結論時提出「明清時期金門因位於國際航道上,加上金門島自然環境甚不利於農業,無業者以海為田者甚眾,一部份人因習於航海進而參與閩台海域的國際貿易,其中又有一部份定居下來成為漢人闢台之前驅,此推測應是可信」。
投入海洋史研究的基礎,也打開了金門文獻新視野,二○○四年,李仕德完成《十七世紀的海上金門》交付金門文化局出版。此書的寫作緣起,係他偶然間在網路上驚瞥一、二聚焦於金廈的中外地圖,料其中或有文章,於是尋尋覓覓,自西洋繪製中國地圖裡的金門,也從各種史料裡爬梳勾勒出大致的輪廓,非常有力地述說出十七世紀中西交通史上的金門。
二○○六年,李仕德再將史料伸及二十世紀前後的海外,在「金門學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長崎金門華商陳國樑家族與泰益號〉論文,結語時提出「金門幫」的概念、影像,「二十一世紀前後時期,旅日華商從事台灣貿易者以泰益號為大,而「金門幫」又為福建幫商賈之冠,在此期間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之間的貿易,尤其是海產品部份,金門可能係執牛耳之地位」。
二○○九年,李仕德的金門史觸角拉回當代,在「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發表 〈古寧頭戰役前後的中美外交關係〉 。
也是在二○○九這一年年底,李仕德接受金門縣政府委託、積多年心力擔任總編纂的編史大工程,《金門縣志》續修版十二巨冊出版,分出卷首、大事志、土地志、人民志、政事志、教育志、經濟志、農業志、財賦志、兵事志、華僑志、文化志、職官志、人物志、觀光志、社會志、摭錄志,他在序文中寫下治史、編志的誠惶誠恐心情,「族有譜,方有志,國有史,而若金門上下之重視纂修方志史乘者,固非並世無兩,當也一時無雙。唯寫史固難,而編志亦非易為」。
李仕德,從金門原鄉出發,上下古今,出入台灣、馬祖、海外,為金門文史研究、金門志編纂,作出大貢獻。
(金門日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報導2010/2/6)
為金門文史貢獻心力的三位同宗(左起):李仕德博士、前縣長李炷烽、文化局長李錫隆
浯潮再起,遊子返鄉 文化獻策「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專題報導
星期人物簡介:
李仕德,籍地金門金寧鄉南山村,出生於金湖陳坑,獲得史學博士,擔任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亦投入金馬文史研究、書寫,著作《十七世紀的海上金門》、《明清時期的海上馬祖》、《英國與中國的外交關係(1929-1937)》開拓新視野,並擔綱續修《金門縣志》總編纂,功在方志傳承。
李錫隆, 籍地金門金寧鄉北山村,出生於後浦南門,躬耕文化田畝 a>,世新畢業後返鄉發展,由新聞人轉入文化行政,入主金門文化局擔任局長已走過六載,寫下《金門島地采風》、《金門島地漫步》、《文化躬耕屐痕》後,行將出版二本個人著作《新聞編採歲月》、《編輯台的管窺》。
已有 22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