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國之干城、東海之光:王調勳(縣志續修人物志初稿) --閱讀人次 : 3922 民國38年,中共席捲華北,陷南京,佔上海,福建朝不保夕。6月3日,「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在川石島成軍,這支勁旅在王調勳領導下,退守防務空虛的馬祖,浴血奮戰五年,固守列島,揚威閩海,功在國家。
王調動福建省福州市倉山人,生於民國元年12月25日(農曆11月6日),早歲投筆請纓,25年進陸軍官校十三期。畢業後受毛森將軍推薦,於27年擔任福州警察局特務組主任。毛森在回憶錄中對王調勳讚譽有加:「熱忱而聰明,有膽識,有毅力,對事務觀察、分析,有獨到之處,活動能力亦強。」、「後又策動共幹魏耿來歸;魏耿在共黨裡的地位,比七○年代福建共黨頭子葉飛還重要,而且能言能行。有王、魏二人對付共黨,共黨分子,或捕,或降,或逃,或散,無處遁形;從此即無共黨滋擾之患。」
32年,軍統局局長戴笠視察福建,時任福州警察局高警室主任的王調勳,經局長馬憑祖推薦,出任軍統局閩北站站長,獨當一面。當時,除了福州所有軍統單位受閩北站指揮外,可運用的單位尚包括省保安處諜報股、福州警察局特務組、福州警備司令部稽查處、水警總隊偵緝隊、福州郵電檢查所、綏靖公署情報處等。王調勳任內除了對日作戰外,並負責肅清共黨,屢建奇功,備受中央器重。次年,中美情報合作,再兼中美所東南辦事處福州站站長。
抗戰結束,王調勳因敵前奮戰,敵後深入,身負重傷,榮獲勳章,並先後出任保密局福建省政府調查主任、福州戒嚴司令部副司令等要職。38年6月3日,因應福建局勢,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授命成立「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簡稱海保部隊或東海部隊),派王調勳為司令,號召反共志士四千餘人,於川石島成立司令部。
曾任國大代表、平潭縣長與東海部隊副司令的林蔭,在自傳中對王調勳的才能、胸懷與聲望,多所肯定:「在此變亂時期,朱綏靖主任能派王氏出來號召在野忠貞人士,經營海島基地,以備緩急之用,乃是明智之措施。以王氏之才與望,來號召閩海抗戰時期所建立之潛在力量,是最適當之人物。」、「亦惟有王氏的聲望與胸懷,方足以容納與領導,以臻風雨同舟,始能肩起艱鉅的任務。」
王調勳校閱部隊
38年8月17日福州淪陷,東海部隊轉進馬祖列島,司令部設於西犬島,在王調勳領軍下,各支隊佈防北至岱山、西洋、四礵、浮鷹、東引,南至白犬列島、烏坵,配合海軍北巡支隊及駐防南北竿的國軍,防線北助大陳、南護金門,封鎖閩浙海路,成為台海屏障。
東海部隊孤懸海上,全體官兵四千餘人在敵軍虎視下,械彈不足,糧餉無著,忍饑耐寒,但仍志氣高昂,堅守崗位。直到39年底,國防部才撥發一千兩百餘人糧食,稍解困境。部隊戍守列島期間,王調勳率官兵一面加緊構築工事,另方面,為提振軍心士氣、發揚軍中文化,擴大成立政治部,創辦東海日報,作為前線軍民之精神食糧,並成立閩劇隊、話劇隊、籃球隊,赴各島演出、比賽,軍民同娛,患難與共,維繫部隊戰鬥意志於不墜。
民國41年蔣經國手書於西犬島,王調勳終生收藏。
39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西方公司十餘人進駐西犬島,部隊另編「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王調勳任總指揮,與西方公司密切配合,進行大陸情搜、心戰與突擊任務,牽制共軍福建沿海兵力。40年5月,國防部鑒於游擊部隊番號凌亂,在金門成立「福建反共救國軍」,由胡璉擔任總指揮,派王調勳為閩北地區司令。東海部隊雖獲美軍撥發裝備與武器,但仍無足夠糧餉補給,在戰備、訓練及構工之餘,部隊尚需自力更生,從事農漁,以助副食。
東海部隊在王調勳領導下,上下一心,英勇作戰,戰績輝煌。五年期間,突擊大陸、島嶼攻防及海上作戰,大小戰役數十次,為國捐軀戰士計二千餘人,尤以西洋、浮鷹和四霜諸島保衛戰,三度攻防,反覆衝殺,犧牲數百人,最為慘烈。
韓戰於42年7月結束,西方公司撤出。由於東海部隊駐防期間,國際輪船在閩江口外常遭攔檢、扣押,致使外交部備受國際壓力,9月,東海部隊移防金門整訓,次年7月,國防部訓令全軍三千餘人調台撥編國軍第四軍,尚餘三百餘人成立「閩北工作處」,直屬國防部情報局,王調勳退役,轉任國家安全局設計委員。
東海部隊解編後,王調動定居台北市,淡泊明志,靜修孔學,公餘致力於詩詞創作,著有「心太平齋詩稿」一集。78年5月29日(農曆4月25日)病逝台北寓所,享年七十八歲。
王調勳與妻子鄭鳳欽育有二子二女,鄭鳳欽擁有福州師範學校與護理學校雙學位。長子明生美國碩士,財政部臺灣製鹽總廠鹽類研究所退休;次子公軫政戰學校畢業,聯勤203兵工廠上校政戰主任退休,曾任高雄市福建省同鄉會理事長;長女君鐸台灣大學公職退休,次女君範旅居日本經商。
綜觀王調勳一生,歷經抗日剿共,盡忠職守,卓有功績。在國家風雨飄搖之際,領導東海部隊轉進馬祖,與部屬同甘苦,共患難,深受官兵擁戴。惜因國際局勢丕變,部隊進駐五年即遭解編,但其領導四千官兵以寡擊眾,浴血奮戰,協助國軍固守列島,屏障台澎,名留青史,可謂國之干城、東海之光。
----------------------------
參考文獻:
1、魏耿等,1998,《東海部隊奮鬥史錄》,台北市,東海聯誼會自印
2、何小松,2008,《東海波濤:一支被CIA運用過的影子部隊》,台北市,時英出版社
3、翁台生,1991,《CIA在臺活動秘辛》,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4、徐恩曾等,1992,《細說中統軍統》,台北市,傳記文學出版社
5、林蔭,《林蔭自傳》手稿,未出版
6、陳楚君、俞興茂,1990,《特工秘聞》,北京市,中國文史出版社
7、葉飛,2007,《葉飛回憶錄》,北京市,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8、毛森,1999-2000,〈往事追憶:毛森回憶錄〉,《傳記文學》第448至454期
訪談對象:
1、周水玉(王調勳長媳,東引人)
2、王君鐸(王調勳長女)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東海部隊駐防馬祖短短五年,除了保住東西莒、烏坵、東引外,對馬祖的人才補充,留下重大影響。東海部隊四千多人中,不乏知識青年從軍,他們在部隊解編後,一部分留在馬祖,轉入公職或社團,成為馬祖政經的骨幹。例如,黃星華曾任東引鄉長、建設科長、漁會總幹事;李貴立、潘輔、陳一鵬、林守基等人,都當過鄉長;陳家錞擔任過校長;陳道茂和柯天凱都曾任國民黨的黨職;林蔭曾任閩北工作處處長;陳逸民擔任過設在東引的羅源縣長;陳雪生立委的父親也是東海部隊退下後在漁會任職。
東海部隊的人才,補充了民國五十年代的馬祖人才真空。直到民國51年,22歲的曹金平出任中心國校校長,馬祖本地人才的培育,才算踏出了第一步。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