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陳拱北-兩岸連江縣縣長 --閱讀人次 : 3069
陳拱北(民前6.6.21~民國51.6.27),馬祖閩東北行署
(42.8.15~44.6.30)主任兼第一任連江縣縣長(42.8~44.7)。一生顛沛流離,游走在國共兩黨間,在共產黨裡「學習」,在國民黨「服務」,身歷了推翻滿清,軍閥割據、北伐、剿共、抗戰、「戡亂」。短暫的人生歲月,他一步一腳印的走過來,也迸發出一朵朵璀燦的火花。
陳拱北,字之樞,號公白、君俠,福建省建陽縣人,自幼家中經濟困難,不能求學,只有工作之餘就讀私熟,後來考入福州「省立第二中學」,年輕時與葉飛(曾任中共共青團福建省宣傳部部長)結為好友。民國17年加入共產黨,19年任中共福州市團委書記,同年7月,在廈門被「剿共」團體捕獲,判刑1年後釋放。民國23年1月,曾代理中共省委書記,沒有參加「長征」,留下參加了南方游擊戰爭,3月國民黨搜捕共產黨員,陳又被捕,之後投靠國民黨,積極配合憲兵軍警搜捕共產黨員。
民國30年4月,省府任命陳拱北為大陸連江縣縣長,他成了民國建立以來該縣第15任縣長,任內他誘捕中共連江縣地下組織所建立的抗日游擊隊隊長梁仁欽,並在羅源縣予以殺害。
民國32年7月,陳擔任安溪縣長兼三民主義青年團安溪分團主任,33年在縣長任內報送省府資料中,曾提到該縣甚少「蓄婢」,惟普通人家養有「童養媳」。再後陳還擔任福建省水警隊刑警長,國府駐閩綏靖公署情報處科長,三都特種區區長,福建省府田糧處長,並協助購台省白米4000噸,解決閩地糧荒,接著回鄉擔任建陽縣警備司令部「剿共」司令官後,於民國38年5月建陽失守,追隨福建省主席朱紹良,撤退來金門「福建省政府」兼財政廳長。
時台、澎、金、馬籠罩在戰雲密佈,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境中,政府唯恐「共諜」滲透,凡軍公教人員,人人都得自清自律,撰述自傳,對身家做個交待以表明心跡,陳拱北自述時寫道:「祖父前清貢生,業醫,有水田百餘畝,父業農,家境清寒,娶妻李淑英,擅工筆國畫,育子女6人,惜撤退時,長女、三子、四子均留大陸……。」
民國42年,「馬祖行政公署」撤銷改制為「閩東北行署」,陳拱北被委任為行署主任,主管各島行政事宜並兼連江縣第一任縣長,時連江縣下轄南竿、北竿兩個鄉,這是國共內戰後,兩岸連江縣分屬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進行實質管轄,雙方的行政區劃中也都設有福建省政府。同年10月25日軍友社在山隴成立後,還兼任馬祖軍友站首任站長。
任內,他創辦國民學校,派許慈梧(廣東人,28歲)為介壽國校校長,唐熙伯(四川人,31歲)為復興分班主任,朱錦華(江西人,40歲)馬祖國校校長,劉瑞文(福建人,32歲)津沙分班主任,鄒榮光(河北人,42歲)仁愛分班主任,林春(福建人,36歲)塘岐國校校長,賴景成(福建人,29歲)坂里分班主任…。他還保送曹金平、李趙東、胡文光、曹常楷、曹常為等5人學成後,去金門中學就讀,其次扶植地區漁業,成立人民團體、民防總隊、協調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濟本縣、加強縣境水利、農林建設,都付出了心力。
民國44年1月,福建省政府改組,中央任命戴仲玉兼任主席,時省府轄金門、連江、長樂、羅源四縣,惟後三縣地理、人口不及金門一縣的五分之一,上列各縣設政經、軍事(兼辦警政)兩科及秘書室(兼人事),員額連江縣20員,長樂縣12員,羅源縣9員,縣屬機構僅連江縣設有稅務查徵所及馬祖衛生所,次年福建省政府由金門遷台北新店,卓高媗兼任秘書長,陳拱北為委員。
陳拱北縣長經略馬祖連江縣3年多,在當年貧困地區誠敬治事,負責不懈,寬和待人,深得長官僚友鄉人所敬佩,民國51年初,陳拱北原可遞補上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建陽縣選出的國大代表(民國36年選舉),不幸於同年6月辭世,享年57歲。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