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我的外公,永遠的司令--魏耿先生(上)(下) --閱讀人次 : 7186 民國102年高大統計所有兩件大事,一是3月29、30日的第二週期大專校院系所評鑑,另一是6月28、29日的第二十二屆南區統計研討會。就在研討會舉行的前兩天,6月26日下午2:30,母親來電說外公過世了。那時我正為了研討會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時間多想,只告訴她「我知道了。」接著繼續埋首工作,不給自己一點傷心的時間。
魏耿,字光增,乳名品凰,於民國前6年出生在福建省古田縣,排行老三。8、9歲時入私塾就讀,後轉入古田縣城由聖公會創辦的史犖伯小學就讀,畢業後報考福州私立法政專門學校中學部,繼入預科十七組肄業。自幼目睹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列強伺機意圖瓜分中國,無辜百姓受害。民國以後,又見軍閥割據、九一八事變等,期間如遇發起之救國運動,必奮勇參加。
我11歲前,全家與外公、外婆和舅公同住。外公外表威嚴,話不多,我們都很怕他。小時候我很調皮,有次洗完澡全身濕淋淋地在客廳沙發上跳來跳去,濕滑的地板讓忙著替我擦身體的媽媽滑了一跤,外公見狀,大喝一聲,嚇得我立刻停止。國小四年級時,有天放學到同學家玩,晚餐前打了通電話回家,說要留在晏同學家吃飯。電話是二舅舅接的,後來他出門,且忘了告訴我母親,結果全家四處尋人,老師及親友全部出動,差一點就要報警。事後我乾婆婆說,她聽到這個消息時,嚇得雙腿發軟,連路都走不動。後來尋人電話打到晏同學家才找到我。發現闖禍後,一想到外公,根本不敢回家。外公原本每天晚上準時6:00用餐,那天我到家早已超過這個時間,進了客廳,連頭都不敢抬起來,外公見我平安返家,才進廚房吃晚餐,一句話都沒有說。現在自己當了媽媽,想像若孩子發生這種事,回家難免先數落一番。外公當時的情緒,是氣憤、擔心、或是什麼?從他臉上的表情,完全無從判斷。見外公踏進廚房,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慶幸沒有被臭罵一頓。現在回想起這件事,非常感激外公當時什麼都沒說,否則這宗意外失蹤記,不知會在我心裡留下什麼印記?後來我也發現,外公雖然很有威嚴,卻總是和和氣氣,沒聽過他大聲罵人。
民國(下同)26年日本欲鯨吞中國,掀起七七盧溝橋事變,當時中央政府舉行廬山會議,宣告對日長期抗戰,並號召全國同胞參加救國,不達勝利絕不罷休。魏耿毅然從戎,效命於軍統局閩北站,並派任至福建省保安處諜報組工作,負責蒐集共黨活動狀況、策反中共徒眾投誠,一致抗日報國。28年奉派任福州警察局特務組主任,負責肅奸防諜任務。31年調任福建警備司令部,擔任稽查處處長,除稽查處工作外,並協助軍統局東南訓練班招考學生、交通運輸之調配等安全措施。32年調七十軍高參,至日軍全面投降,改派福建省政府專員兼調查室行動隊隊長,回古田剿撫土匪,並報備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競選。
我對外公的了解其實並不多,只知道他年輕時從軍,曾任游擊隊司令,來台後出任國民大會代表。所有的豐功偉業都是從親友口中聽來的,他自己則很少提起。外公上了年紀後,便深居簡出,生活規律且簡單,讓我實在很難將戰亂、打游擊與外公連結在一起。直到87年,拿到由外公擔任發行人、東海聯誼會出版的《東海部隊奮鬥史錄》一書後,對外公的軍旅生涯,才開始感覺真實。
38年共軍攻佔福州前,魏耿攜眷來台。同年王調勳成立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又稱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俗稱東海部隊),魏耿出任第四縱隊司令。駐防西洋島、南北霜、東引,配合國軍及美國「西方公司」對大陸蒐集情報。40年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改番號為福建反共救國軍閩北地區司令部,王調勳任司令,魏耿任119縱隊司令。43年福建反共救國軍閩北地區司令部撤銷,部隊調往金門整編,後併入陸軍第四軍,魏耿被國民黨中央黨部派往馬祖,成立敵後工作站,擔任站長,後遞補國大代表,返台任職,直至80年卸任。
38年6月3日(外公44歲)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在福州閩江口川石島成立,這是一支由各地撤退的情治人員、軍校畢業學生等,因滯留福州而組成的地下游擊部隊。隸屬於保密局指揮,有福州綏靖公署發佈「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番號,並由當時福建省調查室主任兼福州戒嚴司令部副司令王調勳先生領導,率領4200多位反共志士編組五個支隊,轉進馬祖列島,捍衛閩海疆土。
當時正值前線戰事最艱困的時候,國軍退守臺灣,萬人雜遝的隨隊逃難,部隊中多有浮報員額,溢領主副食的情形。因此,國民政府對遷徙部隊之補給實施所謂整理方案,也就是除了三分之一員額由中央政府提供主副食與服裝外(還不包括薪俸與武器),其他三分之二員額的突擊軍是無償。換句話說,政府連起碼的溫飽,都無法提供。隊中流行「六兩米,玻璃湯(白開水),延殘命,待反攻」,訴盡其窘態。為加強戰備,及自給自足,初期一面動員部隊成員與各島內民眾,就各島嶼地形地勢,構築散兵坑、交通壕、簡易碉堡等防禦工事;一面種植地瓜、青菜,飼養家禽、山羊等佐以糧食,另與各島嶼漁民合作捕撈魚蝦、淡菜、紫菜、海草等魚貨,以助副食。然而此困境無以阻擋官兵同志反共作戰之決心。故總統經國先生於41年夏天巡視閩江口外白犬島上的部隊時,極為感慨,並案書就「島孤人不孤,人窮志不窮」以為激勵。
後排右一為119縱隊司令魏耿;中坐司令王調勳、右坐副司令林滄圃、左坐參謀長林蔭。
43年4月(外公49歲)閩北地區司令部撤銷,部隊編為福建反共救國軍第45及46兩支隊,所屬官兵共三千數百人於同年7月調台撥充陸軍第四軍,另三百餘人調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待命,編入特勤大隊,東海部隊至此終告結束。成軍五年期間,所屬官兵從未領過薪餉。
外公卸任軍職後,起先在台北做生意,不料經商失敗,遂隱居屏東市。直到90年(外公96歲)被大舅舅魏澂接到台北奉養,外公約有40年的時間居住於屏東。這段期間,6個孩子逐漸長大,紛紛成家立業,比較特別的是大阿姨小纖嫁到香港,久久才能見到一面。每次大阿姨及大姨丈回台灣,父親總會安排些旅行及聚餐,我們也樂得跟著四處遊玩。63年我出生,當時父親在中華工程公司上班,曾參與桃園中正國際機場、花蓮港,及新達港等工程,工作地點遍布台灣各地,不太固定。也因此,母親帶著我與外公及外婆同住。印象中,外公的消遣是打麻將、聽鄧麗君的歌。週末時常有親朋好友前來陪他摸個八圈,父親每次坐外公下家,總被盯得滿頭包。外公也喜歡收看京劇及歌仔戲,後來電視上愈來愈看不到這類節目,我偶爾聽到時,眼前便會浮現外公坐在專屬於他的搖椅上,手拿鵝毛扇的畫面,非常懷念。
我國小五年級(74年),母親居然抽中了當時抽中機率極低的國宅。於是我們搬離外公外婆家。前後沒多久,二舅舅一家五口搬入外公外婆家,以便就近照顧。由於相距才約3公里,所以時常回去看外公、外婆,也常有與表姊琦琦、表妹琅琅相處的時間,那時二舅媽常笑稱,人家有7仙女,我們家則有4仙女。如今琦琦和我妹妹欣屏在台北,琅琅在美國,大家雖分散各地,但4人仍時常聯繫,互相扶持,感情濃厚。
每逢過年,及外公、外婆的生日,舅舅、阿姨們也必攜家帶眷回屏東團聚,此時,二舅媽劉素貞常得忙碌地張羅吃的、喝的、玩的。她知道孩子們愛吃冰,會準備上百支各種口味的冰棒,但不到一個星期,就會被11個孩子大軍一掃而空,有如蝗蟲過境。除了親人,也會有部屬、好友前來向外公拜年、拜壽,家中總是熱鬧滾滾。
外公有兩位戰時共同出生入死的部屬,一位是鄭子增先生,一位是宋秋官先生。他們當時擔任勤務兵的職務,如同外公的左右手,也是貼身保鏢。兩人來台後孑然一身,與外公同住。我小時候晚上不乖乖睡覺時,鄭公公會在樓下裝怪貓叫,我害怕被怪貓捉走,便安靜下來,沒多久就睡著了。鄭公公很疼我們,每逢過年家人團聚時,他都會買些沖天炮、水鴛鴦、BB炮、仙女棒等讓孩子們玩,我通常只敢玩仙女棒。不過這還不算什麼,他另會準備2∼3種煙火,這在當時是價格昂貴、且不易見到的。鄭公公在大家玩得差不多時,點煙火給我們看,當作是愉快夜晚的Happy Ending。
鄭公公常看不慣我把日子過得太閒散,有次提到他們打游擊時非常艱辛,累的時候兩人背靠著背閉目休息,就當是睡了一覺,哪像我們這麼好命,有床可睡,還睡到太陽曬上屁股?當我看到外公在《東海部隊奮鬥史錄》序言末寫道「史錄最可貴者,禍福你我咸在其中,可謂血肉相連,且可作後代子孫寶鏡,知道人生辛酸苦辣也。」便想起鄭公公這一席話。宋公公後來則搬到台北,協助大舅舅管理家務。兩位公公協助外公大半輩子,忠心耿耿,從無一句怨言。
83年6月3日,外公及參謀吳芳先生,具名邀請在台同志於台北大雅餐廳舉行東海部隊成立45周年紀念大會,約有二百多人出席。會中決議成立東海聯誼會,並於6月11日主要幹部會議中,推舉已年近90歲的外公出任會長。87年東海聯誼會出版了《東海部隊奮鬥史錄》,詳細紀錄了東海部隊的始末,並收錄了豐富的資料及相片,為自己寫歷史。
2006年3月馬祖文史工作者曹瑞芳專訪魏耿先生(圖�曹瑞芳提供)
魏耿亦熱心投入為鄉親服務的工作。連任三屆屏東縣福建同鄉會理事長(66-82年),屏東縣福州同鄉會理事長(71-84年),同時協助昔日東海部隊袍澤組成「東海聯誼會」(83年),出任會長,帶領老戰友向政府提出補發5年薪餉的請願活動。
外公原本為中共閩東黨所屬之五支革命武裝部隊效命,早在21年,27歲時便擔任第九支隊(連江支隊)隊長。23年1月任閩東工農紅軍第十三獨立團團長,6月任中共連江縣委書記。這些資料乃是《閩東薪傳》引「葉飛[1]回憶錄」中所述。此外,毛森[2]在回憶錄中提到「我有一班了不起的同志,茲特舉出幾位最出色者:…王調勳:熱忱而聰明,有膽識,有毅力…。後又策動共幹魏耿來歸;魏耿在共黨裡的地位,比七○年代福建共黨頭子葉飛還重要。而且能言能行。…」對外公極為推崇。印象中曾聽阿姨或舅媽說,外公在認識國民黨籍的外婆後,深深被她吸引,因此改變心意投誠國民黨。此說法當然從未經外公證實,不過也成為兩人間的浪漫傳說。
85年1月19日,與外公結褵56年的外婆楊月英女士離開人世,安葬於高雄大寮橄欖園。外公半生戎馬,有很長一段時間與家人聚少離多,能幹的外婆辛苦拉拔6個孩子長大,將家務處理得井然有序,全家人生活上的大小事都由外婆一手包辦,讓外公無後顧之憂。外公與外婆兩人感情極好,我從沒聽過他們大小聲或吵架。外婆離世後,外公傷痛欲絕,加上好友及部屬,陸續離開人世,來訪及能陪他打麻將的人愈來愈少,就更少聽他開口說話了。現在回想起來,外公不主動提起往事,或許不代表他不想提,而是年紀愈來愈大,那些患難與共、惺惺相惜的同袍一個個離開人世,他心裡感到孤獨。這種感覺,沒有人能夠體會。
1996年魏耿夫人(左)病逝於屏東,外公頓失愛侶,至為傷痛。(圖�曹瑞芳提供)
(待續)
=============================================
[1] 葉飛(1914-1999),原名葉啟亨,曾用名葉琛。最年輕之一,也是唯一一位由海外歸國的高級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年輕開國上將之一,也是唯一一位由海外歸國的高級將領。(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2] 毛森(1908-1992),曾任軍統局杭州站站長、東南辦事處特派員、上海警察局局長、廈門警備司令。
=============================================
已有 8 位網友鼓勵
(續前)
92年9月21日父親過世,安息告別禮拜(10月5日)前收到外公託人從台北帶給我和妹妹欣屏的一封信,內容如下:
蘭屏、欣屏外孫女:
你父告別禮拜,余因年高體衰,不能前往參加,甚感內疚與哀悼。你父生前為人端正、意志堅強、處事謹慎、是非分明、持家有道、教子有分,朋輩皆稱善焉。不意天不從人,身患不治之症,竟然溘然長逝,哀痛不已。務望節哀順變,以慰在天之靈,是所至盼。並輓你父靈前
榮歸天國 永息主懷
外公書 民國92年10月4日
我和妹妹看完信,對近百歲的外公佩服不已,特別將此信收錄於「在雲端之上--吳廷斌先生紀念集」的首篇文章中,篇名為「外公來函」。我在文中寫道:「看完信後百感交集,並敬佩百歲的外公仍舊擁有清楚靈光的思路,寫出來的信不但條理分明,並以數言完整呈現出父親的形象。「為人端正、意志堅強、處事謹慎、是非分明、持家有道、教子有分,朋輩皆稱善焉。」是外公對父親的形容,若他在天之靈有知,必感欣慰。身為女兒,我們也對擁有這樣的父親,感到無比榮耀。
作者(中)和作者的先生與外祖父魏耿合影
93年8月1日小舅舅魏外揚全家帶外公到楊梅靈糧堂參加「尊榮父親主日」,並與小舅舅及表弟魏以宣,上台分享魏家三代的見證,那年外公99歲。
小舅舅於見證中提到幾段特別的往事:其一、小舅舅某日搭計程車與同鄉的司機聊天,司機得知其父為魏耿後說:以前在福州,晚上孩子哭鬧,只要說「魏耿來了」,小孩就不敢哭了。其二、小舅舅有次到福州旅行,買了本記錄福州警察局歷史的書,看後發現,外公的名字亦在其中,顯然對當地警察局的發展,曾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三、外公卸任軍職後,到台北做生意,但生意失敗,隱居屏東。那時外婆在學校擔任幹事的工作,外公則負責買菜、燒飯等家務,能屈能伸。外公說話鄉音很重,又不會講台語,有次到市場買蘿蔔,對著小販問:「老ㄅㄨ按怎賣?」小販聽了回答:「開玩笑,老母沒地賣啦!」讓小舅舅印象深刻。其四、外公的養生之道:抽煙抽到100歲、年輕時每餐吃鹹魚,且愈鹹愈好、從來不做身體健康檢查,從小到大身體不適時,就吃正露丸。其五、外公九十幾歲時開始申請看護,但因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生活大小事均能自理,不易通過申請。100歲要申請看護時,大舅舅在帶外公到醫院做健康檢查途中,請外公「裝老一點」,以免又被打回票。
接著外公上台分享,原音重現如下:
親愛的主內兄弟姊妹,大家好!今天到這裡來,我覺得非常高興,而且也是我這一生當中所見到的,大家內心充滿著希望、快樂,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今天講到父親節,我有3個男、3個女,現在他們都已經成家立業,而且孫子也~,講起來是非常幸福地、非常美滿地。這是怎麼來的?我相信這是從主而來,要歸給主的。
我小學是在教會學校,中學時大環境不對,那時候亂得很,所以就放棄了學業,從事地方的工作。在這段期間,我對主的信心、對教會的信念非常堅定。可以講,我一切都是由主安排。在我自己來講實在非常渺小的,但是在福建、閩中北一帶,提起我的名字,沒有人不曉得的。這並不是我自己做出來,完全都是主的安排,讓我有這樣的機會。
今天到這裡來,我兩年來都沒有出過遠門,來這裡參加親子會,我覺得這也是主的安排。從小學到現在,我對主、對信教一點也沒有改變。
謝謝各位,所有我的榮耀也都歸給主。謝謝!
外婆是虔誠的基督徒,時常上教會參加聚會,不過外公則很少出席。讓我驚訝的是,鮮少參加教會活動的外公,在這次分享見證時,竟能流暢地以基督徒的語言及詞彙,簡單明瞭介紹了他的家庭、經歷,並道出心中的感恩,實在非常不容易!
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桃園縣政府文化局舉辦「百人百歲慶百年」活動,由專業攝影師為100位台灣人瑞拍照,並以文字簡介他們的生平事蹟。外公也在受訪之列,接受拍照那天,他精神很好,還與攝影師有些交談。攝影師在為此活動出版的專書中,如此形容外公:
在台灣光復初期的動亂時代,有一支傳奇部隊,他們半民半軍,既非正規軍,也沒有薪餉,卻肩負台海安全,讓台灣免於赤化的重責大任,鎮守馬祖列島5年,威震閩江口,這就是東海部隊!前國大代表、高齡107歲的魏耿老先生,正是東海部隊119縱隊司令,也是碩果僅存五位縱隊司令之一。魏老先生很愛聊過去的歷史,他常常說:「我在第一前線打仗,不是現代人可以體會的。」
外公的身體狀況一直都不錯,直到100年初起床時不小心跌倒骨折,之後便時常進出醫院,101年更多次接獲病危通知。醫生說,外公的身體器官,比實際年齡年輕至少10歲。然而,就算年輕10歲,也已97歲,器官應都衰竭了。
外公的安息禮拜於102年7月19日上午8:00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行,入口放了一幅由二舅舅魏澈畫的外公外婆油畫,大廳前有一尊外公銅像、總統馬英九頒佈之旌忠狀及褒揚令。上午9:30結束安息禮拜後,親友直接驅車南下,下午3:00在小舅舅的主禮下,外公安葬於外婆身旁,結束了108年的人生旅程。
安息禮拜結束前齊唱的「奇異恩典」中有句歌詞:「許多危險試煉網羅,我已安然經過。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導我歸家。」是的,外婆已在天堂等外公17年,他們終於可以相聚了。
就不會被人遺忘
它會變成別的東西
關於我們身分的記憶
關於我們未來的希望
When the story was told
This not forgot
It become something else
The memory who we were
The hope of what we become
~電影「心鎖 (Sarah’s Key)」片尾口白
參考資料:
1. 東海部隊奮鬥史錄,東海聯誼社出版,87年。
2. 魏耿老先生訃告,「追思父親文」,102年。
3. 馬祖資訊網論壇,劉家國,「魏耿小傳」,102年7月18日。
4. 馬祖資訊網論壇,劉家國,「東海部隊五年欠餉索討無門,108歲魏耿留下遺憾」,102年7月19日。
5. 馬祖資訊網論壇,蛇島特派員,「忠魂永昭 垂範人間-向東海部隊119縱隊司令魏耿先生致敬」,102年7月19日。
6. 馬祖資訊網論壇,劉枝蓮,「失落的記憶(二)∼海保部隊VS.美軍顧問團」,102年8月19日。
7. 馬祖日報電子報,邱竟瑋,「總統馬英九褒揚 前國大代表、馬祖東海部隊前縱隊司令魏耿」,102年7月19日。
8. 闽东薪传--红色火炬,苍之松,「魏耿其人」,101年7月20日。
應前,請先註冊或登入。
作者自我介紹:
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學系,進入職場後卻一直從事著與所學不甚相關的工作。曾任職於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目前在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服務。
願意嘗試新鮮事,樂於與人接觸。喜愛接近大自然,四處旅遊。自2007年開始學習當媽媽,十分珍惜陪伴三個寶貝成長的時光。興趣為閱讀、聽音樂、看電影,與學做菜。
作者全家福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