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朗 溫度:31℃ AQI:  風向:北 風力:6級 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戀戀莒光

戀戀莒光友善列印



張貼者
網管 
網管 


註冊 : 2011-05-03
發表文章 : 31266
掌聲鼓勵 : 2519

發表時間 : 2018-02-23 00:33:23
FORM: Logged


網管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網管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根據2015年地質調查 馬祖岩石特性又有一番新結論 --閱讀人次 : 2945

--2018-02-23 馬祖日報

 圖:馬祖地區地質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15)

 【本報訊】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在2015年完成馬祖地區2萬5千分之1的地質調查,又有一番新的理解與描繪。東引主要以閃長岩為主,南北竿主要以花岡岩為主,但在北竿可發現有不同時期形成的花岡岩;西莒島有別於早期調查為流紋岩(陳培源,1974),從岩石分析的結果,西莒主要還是以凝灰岩為主。而在東莒的北段(福正聚落一帶),岩石以火山角礫岩為主,在東莒南段(大浦聚落一帶),則與南竿的花岡岩相同。

 馬祖的岩石為1億6千萬年至9千5百萬年(晚侏儸紀至晚白堊紀)的火成岩類,花岡岩分布於北竿、大坵、小坵、南竿、亮島及東莒等6 個島,是由兩次不同岩漿事件所形成,岩石地層分別屬於白沙花岡岩及橋仔花岡岩。

 白沙花岡岩為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的產物,是這個區域出露最老的地層。野外觀察新鮮岩體中暗色礦物斑晶以黑雲母和角閃石為主,受風化作用後轉為褐黃色,普遍分布南竿全島,北竿坂里村、白沙村、后澳村、北竿機場,以及大坵與小坵,另於東莒島環山步道、大浦村也有分布。

 晚白堊紀時板塊邊界的拉張環境下,屬於後造山期雙模式岩漿組合則形成橋仔花岡岩與塘岐輝綠岩,前者為灰白色花岡岩體,暗色礦物極少,顆粒細且具晶洞構造;後者為深綠色岩體,岩石表面可見輝石與角閃石斑晶。此二套岩體分布位置相近,但未見有清晰的接觸關係。

 橋仔花岡岩出露於北竿島中部午沙坑道、坂里水庫、芹壁村至塘岐村、橋仔村一帶;塘岐輝綠岩出露於塘岐村中正公園沿著環島東路至橋仔水庫旁。(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15)

 東引閃長岩出露於東引島及西引島,此兩島也是馬祖地區內唯一以閃長岩為主體的島嶼;野外可依其長石斑晶分為粗粒(>3mm)與細粒(<1mm)二種,兩者的岩石化學成分與礦物組成完全相同。

 除了侵入岩之外,馬祖亦有火山活動紀錄,均為早白堊紀時期,有西莒凝灰岩與東莒火山角礫岩等2個地層。西莒凝灰岩為西莒島主體,以凝灰岩為主夾有少量英安岩及流紋岩,部分凝灰岩中含花岡岩角礫;高登島分布有凝灰岩與少部分流紋岩,岩性與西莒凝灰岩相同,形成時間比西莒島凝灰岩晚1,000 萬年,但皆屬於浙閩火山岩帶的下火山岩系(120-140 Ma ; Guo et al., 2012 ),故劃分為西莒凝灰岩。

 東莒火山角礫岩出露於東莒島,依角礫、火山碎屑物質的組成比例,可細分為火山碎屑角礫岩(pyroclastic breccia)、凝灰角礫岩(tuff breccia)與火山礫凝灰岩(lapilli tuff),其中所含角礫經化學分析與定年分析結果,確認來自白沙花岡岩與西莒凝灰岩。東莒島石沙步道的海崖上,可觀察到東莒火山角礫岩與白沙花岡岩的接觸面。上述兩個岩石地層在北竿島北方獅嶼、北竿島東南方蛤蠣島、南竿島大漢據點及官帽山南側海崖亦有小範團出露。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