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尋找燈塔故事 香港城市大學東莒拍攝紀錄片 --閱讀人次 : 1996 --2017-05-09 馬祖日報
香港城市大學3日尋找東莒燈塔的故事,訪問東莒燈塔主任張維倫,並進行科學考察和紀錄片拍攝。(圖:香港城市大學)
【記者吳嘉榮報導】香港與馬祖的燈塔奇緣,在香港東南部的鶴咀半島屹立著一座鶴咀燈塔,它是香港第一座燈塔,和馬祖東莒燈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一座燈塔,香港城市大學傳統文化保育與傳承項目組3日到訪莒光,尋找東莒燈塔的故事。
鶴咀燈塔和東莒燈塔均在1875年啟用,兩座燈塔均為白色洋式石材建築,它們的外型塗裝、燈器等十分相似(當時為英國Chance Brothers and Company生產的一等透鏡),可以說是一對姐妹塔。因為鶴咀燈塔的燈室與燈器在1905年移到了青洲燈塔且燈器已經更新成LED燈,為了盡可能還原百年前燈塔的原始細節,用數字影像技術採集數據,項目組一行來到莒光進行科學考察和紀錄片拍攝。
東莒燈塔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也是保存歷史文物、文獻資料最多的燈塔之一。在交通部航港局的精心維護和修繕下,東莒燈塔的展覽室中保存了許多珍貴資料,包括反映不同時期燈塔行政管理權轉移和更名歷史的文物(Middle-Dog Light-house、東犬島燈塔、東莒島燈塔),早期燈塔守與福州、廈門等地的往來信件、1947年白崇禧將軍發布的保護燈塔的軍令狀等。
東莒燈塔主任張維倫在接受項目組訪問時提到,這張軍令狀可以說是物資匱乏時期燈塔和燈塔運補艦的護身符,因為有了這張護身符,當時的燈塔守和運補艦才能免遭滋擾,這些歷史文物才能保存的如此完好。作家白先勇在看到這些燈塔文物後對項目組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是很重要的,不知過去,怎知自己身處何方,將去何處,過去靠什麼呢,一個是靠文獻,一個就是靠古蹟,通過它們可以知道當時的人是怎麼生活,因此燈塔古蹟的保育與傳承是很重要的。
項目組這次來到馬祖,除了拍攝紀錄片,紀錄燈塔的歷史人文故事之外,也把他們的研究帶給了馬祖,比如項目組教授景祥祜提到的1931年《中國沿海鐙塔誌》,這是一本詳細記載當時中國沿海燈塔情況的英文文獻,包含了許多歷史圖片和數據,對於將來燈塔的修復還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其中一個重要的例子是,在沒有電子通訊技術的年代,燈塔與海上船隻的溝通倚靠的是國際通用的海事信號旗,在這部塔誌中,有兩張非常珍貴的照片清晰地顯示出當時東莒燈塔旁豎立的旗杆位置。如今,東莒燈塔是東亞國際水域範圍內,唯一一座保留了旗杆基座和整套信號旗的百年燈塔,塔誌中的照片對於未來燈塔旗杆的修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參考。
正如交通部次長祁文中所說,燈塔的研究保育是無國界的,燈塔古蹟是全世界的財富,我們應該協同合作,將各自的研究成果進行交流共享,才能更好的做好燈塔古蹟的保育與傳承。才能像張維倫所希望的那樣,讓不爭不搶、踏實肯幹的燈塔精神融入到更多年輕人的血液中。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