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以標新立異方式拜票 綠營新人硬闖藍營鐵票區馬祖 --閱讀人次 : 1285
轉載自:https://www.zaobao.com.sg/znews/greater-china/story20191209-1011735
來自 / 聯合早報
文 / 黃順傑
攝影 / 黃順傑
發佈 / 2019年12月9日 3:30 AM
為吸引選民注意,李問穿上特製貝殼裝,化身馬祖在地名產淡菜,以“淡菜男孩”的形象掃街拜票。(取自李問面簿)
字體大小:
• 小
• 中
• 大
從臺灣本島“空降”的民進黨籍的連江縣立委候選人李問表示,要讓馬祖居民“至少有兩個品牌可選擇”,兩黨可以互相監督,讓馬祖進入一個比較正常的政黨政治生態。
臺灣離島馬祖上月底正式迎來第二個便利商店品牌進駐,下來還可能出現第二家航空公司插旗,打破此前一家壟斷的局面。循著這個規律,民進黨籍的連江縣立委候選人李問,也期盼長期由藍營佔據的馬祖地區,能走向兩黨競爭的政治生態。
“馬祖居民都希望便利商店品牌有兩家,航空公司也能兩家,那政黨是不是也該有兩個呢?就算民進黨在馬祖比較小,國民黨比較大,但至少有兩個品牌可以選擇,可以互相監督,讓馬祖進入一個比較正常的政黨政治生態。”李問上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
身為毫無選戰經驗的初生之犢,李問的期待乍聽之下如異想天開,畢竟馬祖政壇長期為藍軍全面主導。但有別於以往,由於國民黨因兄弟鬩牆分裂,加上參選人數大爆炸,來勢洶洶的民進黨不無成功插旗這個深藍票倉的可能。
臺灣將在明年1月11日舉行總統及立委選舉,共有五人爭奪一席連江縣立委席次。除了李問以及國民黨提名的現任立委陳雪生,曾任國民黨連江縣縣長和立委的曹爾忠、前連江縣議員王長明,以及泛藍的國會政黨聯盟候選人李克焜也都加入戰局,選情激烈。
“金馬撤軍論”陰影未散 選民不信任民進黨
由臺灣政府管轄的連江縣,又稱馬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西北方,由30餘個島嶼組成,主要包括南竿島、北竿島、莒光島與東引島。馬祖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兩地最近的距離不到10公里。
作為臺灣防禦對岸武力威脅的屏障,馬祖與同為離島的金門,經過多年的國民黨軍事管制,已成為泛藍鐵票區,長期由藍營執政。
自開放民選縣市長以來,連江縣從未選舉出非國民黨籍首長,該縣單席立委也持續由藍營政治人物拿下。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記錄,民進黨此前只在1995年、2004年和2008年推派候選人參選立委,而上回代表綠營到“前線”征戰的馬祖區漁會總幹事曹成俤,僅獲142票,得票率區區3.23%。2016年總統大選,總統蔡英文在人口近1萬3000人的連江縣,只得739票。
此外,由於民進黨早期曾主張從金門、馬祖撤軍,一席“撤軍說”不僅在臺灣本島引發激烈抗議,更引爆金、馬前線居民的不安與疑慮,使他們有被遺棄之感,進而對民進黨產生高度不信任的負面印象。
家族勢力扮演勝選關鍵角色
在地人士也指出,馬祖人屬地情感深,每次選舉家族勢力都扮演關鍵角色。以明年立委選舉為例,爭取連任的陳雪生(67歲),在連江縣莒光鄉出生,是道道地地馬祖人,經營地方20年,基層實力雄厚;反觀初來乍到的李問年僅30,新竹市出生,部分成長歲月更在美國度過,明顯缺乏先天的在地情感連結優勢。
面對新人踢館,曾任八年連江縣長、兩屆立委的陳雪生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淡定的語氣藏不住一股勝選的自信。他說:“因為‘五同’(同學、同事、同宗、同廟和同鄉)的關係,所以其他黨在這邊比較不容易競爭。雖然民進黨在這裡推人,但因為沒有深耕,空降的,要勝選很難……但他來,熱鬧嘛,畢竟民進黨是執政黨,借著選舉關心馬祖,我覺得是好事一件。”
“氣球”“淡菜”上身 為選舉注入新氣象
儘管眼前的任務艱巨,身邊僅有兩名20多歲幕僚共同奮戰的李問,始終保持樂觀,力圖以自己的年輕、活力和過去從事政策幕僚的經驗為號召,爭取選民認同。投入前線至今三個月,常背著競選大氣球到處拜票的李問,已徒步走完連江縣四鄉五島。最近他更是出奇招,穿上特製的貝殼裝,化身馬祖在地名產淡菜,既成功抓住眼球,也製造話題。
相隔八年,民進黨在連江縣推派政治新人李問(左二)參選立委,直搗深藍票倉,與深耕馬祖地區多年的在地人、現任國民黨立委陳雪生(背景看板右一)一決高下。(黃順傑攝)
李問畢業自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擁有美國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他幾年前放棄美國籍回台當兵,曾任英文媒體記者、黨政系統的外交事務和國防幕僚以及民進黨發言人等職務,是黨政高層重點栽培的新星,這次卻毅然走出舒適區,投入民進黨人避之不及的深藍選區。
李問受訪時說,党秘書長羅文嘉曾向他提議到臺北或新北市參選,但他一心想當政策幕僚,故無意選舉而拒絕。直到今年7月,羅文嘉再提起選舉,一氣之下說:“就跟你說國家需要你,不然你去馬祖好了,讓你知道什麼叫艱困!”在那當下,李問頓時有所啟迪,幾經考慮後遂請纓上陣。
他告訴本報記者:“我過去來過馬祖,也關注馬祖的文化特色和戰地風光,尤其自己本來就研究國防議題,所以以前只要來到馬祖,我就特別感動。我覺得這是前人,不管是軍人或民眾,用很艱辛的過程保衛我們的家園,讓我們今天享有民主自由,所以對馬祖這個地方,我雖然一直沒有久居,但其實是有感情的。”
他也談到,因為歷史因素的關係,“確實有民進黨人不夠熟悉馬祖”,希望利用自己的參選推動雙向溝通,“讓更多馬祖人瞭解民進黨,也讓民進黨高層或長官更願意關心和重視馬祖”。
李問也認為,雖然馬祖人對民進黨政府在馬祖的執政效能“是肯定的”,尤其銜接馬祖兩座最大島嶼南竿鄉和北竿鄉的大橋興建計畫,是在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通過,蔡英文政府也核定新臺幣11.4億元(約5100萬新元)的新“台馬輪”渡輪建造經費,但要馬祖人票投民進黨恐怕不容易一蹴而就;除了當年“金馬撤軍輪”的陰影未散,近在咫尺的中國大陸多年來引導,鼓吹熱愛中華文化就該支持大陸或與中國血脈相連的國民黨,對當地也起著一定作用。
李問:台澎金馬才是“命運共同體”
他說:“民進黨沒有排斥中華文化,或排斥中華民國的體制。對民進黨來說,要捍衛的核心價值是現在的民主制度。”
李問表示,他明白馬祖人視大陸為“生活共同體”,但他認為“台澎金馬才是命運共同體”。在這脈絡下,李問的宣傳戰略有兩面旗,一面旗以民進黨黨旗的十字為背景,畫出十字路口的馬祖列嶼,代表年輕世代共同思索馬祖的未來;另一面則是不常見於綠營活動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代表台澎金馬團結的價值。有輿論點評,此舉意在淡化民進黨的台獨色彩,李問則強調,“中華民國”國旗不應被特定政黨壟斷,也不該變成特定候選人的標誌。
吸睛的拜票招式,重視兒少、教育和文化等議題,提出多元政見與對各種基層活動的參與,讓李問短時間成為馬祖紅人。
一名在南竿鄉經營民宿的28歲第二代負責人受訪時說:“這裡的老一輩投黨不投人,但年輕人不同。馬祖政治長期被宗族勢力掌控,這個結構需要被打破,所以我支持李問。”
58歲的一名國民黨籍馬祖居民,上周剛從李問手中接過象徵“除舊佈新”的抹布競選小物後則告訴本報:“這年輕人真的不錯,有創意,有朝氣,我的女婿、女兒應該都會投他。但我畢竟是國民黨黨員……。”
對於對手的高人氣,陳雪生受訪時不諱言,李問確能撼動年輕選票,但“中老年人對國民黨比較友善”。他說:“經國先生非常愛護這裡的老百姓,這邊幾乎是藍軍……當然我也沒有攻擊(李問)他,我攻擊他的話,他就很累了。來者是客,對不對?”根據連江縣的人口結構資料,35歲以下縣民占當地人口約兩成。
堅持正向選舉的李問則相信,投票行為需長期才能改變,而馬祖人的意識形態也並非一成不變。他說:“不管選舉結果如何,我選後會繼續住在馬祖深耕,希望更多的馬祖朋友願意給我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