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http://matsu.idv.tw
主題: 兩岸史話-最後島嶼--旺報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11-09-22
2011-09-22
旺報
【文�長天傳播 整理�王超群】

 華慧英記得,海軍兵艦來了,它(游擊隊)把國旗升起來了,海軍兵艦走,就把國旗降下來,你說它是游擊隊也可以,說它海盜也可以。說它八路軍、土八路,所謂共產黨也可以。

 1949年蔣介石帶著60萬國軍來到台灣,可是在沿海還有一群來不及跟著走,或者必須離開的人,在時局變幻中,他們竟成為自己也不認識的一群武力──可以稱為游擊隊、海盜或無以名之。

 中情局的影子部隊

 在國府看來,他們的功能是不容忽視的,有著象徵性意義的稱謂──反共救國軍。在關鍵的年代扮演著沿海騷擾戰、打第一仗立第一功的角色。而更加不在他們意料之中的,是這群武力的幕後指導者──美國中情局所設的「西方公司」(WEI)。默默低調地擔負著訓練、調派、鼓勵和後勤補給的協助。這不是美國人出自對國府或蔣介石父子的情誼,更具體地說,這是源自整個東亞情勢的變局,美國人為其本國利益而不得不肩挑起「老大哥」的角色。

 1950年6月25日凌晨,韓戰爆發。朝鮮人民軍跨過北緯38度線,向南韓進攻。毛澤東提出抗美援朝口號,號召百萬大軍參與韓戰。

 為了牽制解放軍在韓戰的部署,中情局以西方公司為白手套,和蔣介石合作。就在現在靠近台北圓山的花博位置,是當年美國中情局轄下的西方公司設於台北的總部。

 簡稱WEI、台灣方面通稱西方公司,業務是發動沿海突襲,希望能牽制中共兵力,不至於全部投到韓國戰場。美國為了打贏韓戰,西方公司希望藉由這群不具正規軍身分的游擊隊,進行騷擾戰並且蒐集情報。

 一心想打回大陸的蔣介石心中的盤算是透過游擊隊,來試探反攻大陸的可能性。為了避免國際紛爭,美國和國府的合作,都只是檯面下的活動。

 當年福建居民許越雲說,「那時候共產黨要抓我爸爸,我們就跟另外一個人、也是地方的仕紳,就雇一條船去偷渡到東山島。」

 當年浙江居民李桂榮說,「我家裡又是地主嘛,如果不逃出來,不參加打共產黨的話,可能會被共產黨消滅。他稱我們黑五類反革命分子,在家鄉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

 東南沿海成根據地

 在這樣的心理因素之下,一群又一群的地方居民,在中共政權剛剛在大陸站穩腳跟之際,卻成為東南沿海地區一批頗具數量的武裝游擊隊。東南沿海島嶼成為他們的根據地。

 如果看過《長白山上》這類台灣早年的電視劇,把土匪、鬍子,江湖好兒郎,換個場景變成海上,也就很像這批游擊隊的景況。

 這群海上游擊隊分布在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一帶,共3萬餘人。他們不屬於國共任何一方並且擁有屬於自己的正義。

 曾加入江浙反共救國軍的方立說,「我沒有說效忠張阿六(首領),也沒有說效忠我國家,沒有這觀念,從來沒想到過。」

 時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華慧英記得,海軍兵艦來了,它(游擊隊)把國旗升起來了,海軍兵艦走,就把國旗降下來,你說它是游擊隊也可以,說它海盜也可以。說它八路軍、土八路,所謂共產黨也可以。

 這群原本可以遠離國共紛爭找到存活方式的人們,沒想到因為一場韓戰,將他們推向了邊緣戰場的最前線,甚至被冠上反共的稱號──「反共救國軍」。

 前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陶涵受訪指出,在中共涉入韓戰之後,美總統杜魯門下令說容許國府這種小規模的海上突襲。後來CIA和海軍陸戰隊軍官被派到金門和國府進行合作並且提供武器,但是這些其實都是很小規模的。主要就是去攔截大陸漁船。給他們一些反共教育,再放他們回去。把他們的貨拿走。

 陶涵說,美國當時的大使是非常支持蔣介石的,可是他也說這些攻擊就好像拿羽毛去鬥老虎,起不了大作用。

 1951年5月這群沿海的游擊隊、反共救國軍功能逐漸吃重。今年86歲的楊文炳就是其中一員。「我們屬於國防部保密局的,為什麼變成游擊隊呢?就是韓戰的關係。」國軍不能夠攻擊大陸,「跟美國人有一個協防條件,我們做的是國軍的任務。國軍不能夠打大陸,但游擊隊可以上岸去突擊他們。」

 馬祖列島的西莒,當年人稱白犬島的西莒是西方公司人員訓練反共救國軍的基地之一。

 楊文炳表示,國軍不管西方公司的白犬島(西莒舊稱)。它(西方公司)給我們裝備很厲害,裝備我們兩個大隊。他(蒙哥馬利)帶了十幾個顧問住在海屋後面。美方人員所有裝備都是自給自足,定期由水上飛機運來供應。

 福建反共救國軍南海部隊侯公權記得,西方公司人員和華人分開住。它在總部的右邊有一個白顏色的兩層樓。在當時,西方公司人員使用的如氣墊床之類用具,都是一般人見所未見,新鮮得很!

 大陳島、馬祖列島、西莒和金門等島嶼都有西方公司人員活動的基地。

 當年除了訓練反共救國軍之外西方公司還祕密訓練2136名國軍做為種子部隊。金門溪邊海水浴場是西方公司訓練國軍的歷史現場。(待續)

原文出處: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08/112011092200503.html
作者: 蛇島特派員 < > 發表時間: 2011-09-22
按這裡檢視網頁
作者: ICQ < > 發表時間: 2011-09-22
中國時報社論-《最後島嶼》 向捍衛台灣的勇者致敬

2011-09-22 中國時報
【本報訊】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1092200513.html

 風雨飄搖的歲月,人有多少自主能力決定自己的命運?當國家的命運都如此危疑不確定的年代裡,數十萬島嶼軍民,坐上一艘艘艦艇,從一個島,來到另一個島,有些人幸運地在原本不屬於他們的島存活下來,踏上另一個他們從未預期的人生;有更多人,還來不及抵達另一個島,就在他們或別人的島嶼上,畫下生命的句點。誰還記得他們的血淚嘆息,讓台灣這個島能夠喘息、休養並走上今天的民主繁榮?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耗資千萬,以三年時間製作的《最後島嶼》紀錄片播出,作家龍應台寫下她的感想和傷懷:「原來台灣這個大島,是很多小島的涓涓匯聚使它繁榮的。原來我們的安居樂業,是用很多人的流離顛沛所換來的;原來我們的高樓大廈,是建築在很多被遺忘了的白骨堆上的。《最後島嶼》,是對那些為我們犧牲了的前輩,一個溫柔的敬禮。」

 一九四九年底,國共內戰失利,退無可退的六十萬國軍,轉進沿海島嶼,國共戰火的煙硝味,從陸地飄向了海洋,從海洋蔓延到島嶼。韓戰爆發後,東亞戰局驟變,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新的戰略位置。儘管美國加入防衛台灣的任務,但仍阻擋不了這些島嶼,必須面臨一個個撤離軍民的命運。

 一九五○年四月,海南島撤退;五月,舟山島撤退;一九五二年十月,南日島突擊大捷,國軍搶灘成功,然而,隔年七月,東山島空降卻嚴重挫敗,國軍傘兵還沒落地就被殲滅,死傷二千六百多人,七百多人遭俘,反攻大夢就此破碎;一九五五年元月,一江山戰役;二月,大陳島全軍撤離!

 南日島突擊戰中的曾創和,他是解放軍,被俘時才十六歲,「我是獨生子,我不願意死!」求生的意志如此旺盛,從此,他來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島嶼─台灣,在此落地生根,娶妻生子;東山島戰役中的馮西榮,他是國軍,被俘後度過悲慘的卅九年非人歲月,即使被遣返老家安徽,熬過勞改、下放、文革浩劫,歷經各種身體的摧殘和精神的折磨,到老才終於回到台灣取得身分證。

 一江山戰役中的司令官王生明,受命防衛一江山前返台受勳,他特別帶著孩子王應文登艦參觀,離開前一路送兒子到公車站,滂沱大雨中用一小塊方巾蓋著王應文的頭,還交代他,「爸爸這兩天說的每句話都要記住!」王應文一輩子忘不了父親雨中身影,他的父親王生明司令,在戰役中以最後一顆手榴彈結束生命,與他其實不那麼熟悉的島共存亡,「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這句話,是王生明有限人生的注腳。

 一九四九年,兩百萬軍民從大陸各地遷移到台灣,展開他們另一個人生,他們的前半生大半輩子只能隱藏在心,甚至對自己的兒孫都難述說;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五年之間,從舟山、海南、大陳列島等島嶼還有廿四萬軍民的另一波遷徙潮,在島嶼與島嶼之間,寫下的是無數人的生命血淚,白日他們如常地工作生活,入夜卻是血流成河、屍骨如山的噩夢,因為戰火而斷裂的人生,永遠有一個填不滿的缺口。

 半世紀過去了,民國一百年,還有誰知道半世紀前,那群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們,告別自己短暫的青春歲月,在戰火中以生命捍衛台灣?他們很長一段時間,被定義為「外省人」,這個標籤甚至迄今都無法從頭上摘下。他們承受鎮壓二二八事件的「外省人原罪」,卻沒有人細究,短暫駐防來台鎮壓二二八的廿一師,在國共內戰期間回防上海,在上海保衛戰中幾乎全軍被殲滅。可以說,這場發生在半世紀前慘烈的島嶼戰役,都是一群人生由不得自己的軍民,他們的生命在歷史長河中跌宕起伏,嗚咽半世紀而無人聞問。

 《最後島嶼》對許多人而言,或許只是一部紀錄片,但是,對數十萬軍民而言,卻是他們最沉痛的生命故事,他們以一生為中華民國盡忠,以愛融入他們曾經陌生的島嶼:台灣。

 戰火無情,人間有愛,曾經流離失所者,在這塊土地寫下新的人生故事,他鄉已成故鄉,因為他們的犧牲,讓民主和平更見珍貴,他們不是異鄉人,他們是真正保衛國家的台灣人。撫今追昔,少數政治人物何苦還要糾纏,在昔日誤解製造新的對立?更該珍惜的,不就是今日的共存共榮!
作者: ICQ < > 發表時間: 2011-09-22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