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歷史不會傾倒 「馬祖大樓」-翁家大宅的故事之1/文:宋志富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10-03-26 |
2010-03-26 馬祖日報 馬祖大樓青石牆正門屋簷有泥刻「馬祖日報」四字,目前被薜荔蔓藤的覆蓋,只剩下「報」字及本報在現場與馬港社協及鄰居訪談了解大樓歷史背景和人物。(圖:劉秋月) 文:宋志富 這棟叫做「馬祖大樓」的大宅,在長年無人居住下,熬不過歲月更替,禁不住蔓藤的覆蓋,以及風雨的摧殘,日前一場大雨中,屋頂轟然塌下,響醒了人們對她存在身影的關注,滿地的瓦礫、斷木堆積,也舖出了她豐藏歷史的故事。 青石牆未倒,歷史更不會傾倒;頂塌牆在,期待各方一起走入、介入,喚回歷史樣貌,讓她披上外衣,重回時光走廊。 「馬祖大樓」位在馬港舊街後巷,現今文化局大樓下方,正門屋簷上有泥刻「馬祖日報」四字,左下角落款是「何俊」題字(註:何俊,馬祖指揮部首任指揮官,時兼馬祖日報創刊發行人),給人第一眼印記,她是馬祖日報舊址;再者,民眾普遍印象就是坊間鬼怪之傳言。 過去的她靜靜在巷角轉彎,就像冷宮後院任其荒廢,當屋頂倒塌之後,再度牽起大眾注目,本報走訪、電詢街坊耆老、翁氏後代子孫、親友等,推測當年海盜時期恐懼心理因素,前輩未多作提述,加上年代久遠,說法較欠缺具體論證,也因此長久以來被蒙上神祕色彩。 在多日訪談、查詢、請教中,可以確認的是海盜曾佔用設部,年份也可以概略推算在民國30年之前(對日抗戰後期),迄今至少有70年上下屋齡,甚至更久。翁氏家族部分在台成員及馬祖親友說,是林義和手上所建(按:林義和是於民國31年9月遇害);而在大陸翁氏家族說是自家建造。至於,真正興建於何時,是何人興建,查閱地方相關資料,尚無記載,因此,正確年份及興建者仍待進一步考證。 目前,可資參閱的相關紀錄,大樓屋主是翁成燦(加註:翁氏「成」字輩分,子嗣後面是「金」、「星」:::),曾任竿塘聯保保長、竿塘鄉長,是馬祖近代史名人之一;在抗戰期間,海盜頭子阿楻(俞宏清)一度進佔,設「福建和平救國軍總司令部」於此。該篇報導中,描述了北竿海盜頭子王忠平發跡的經過,提到這棟馬祖日報舊址。(海盜屋傳奇人物陳忠平一文,馬祖通訊第103期,劉家國,2004年2月23日出刊) 馬祖日報社的遷入,根據第一代老報人周嘯虹記載說,報社在油印時期設址山隴,因空間太小,之後改為鉛印,馬祖指揮部撥配一棟樓房,這棟大樓位於馬祖澳,是著名的馬祖大樓,時間是民國46年夏,9月3日鉛印創刊號就在這棟大樓誕生。(追憶馬祖日報創刊一文,周嘯虹,原載青年戰士報,收錄在「時光隧道�珍藏馬祖」新聞選集,宋志富編著,2001年12月15日,馬祖日報印行) 周嘯虹在文中還記錄說,馬祖大樓一直沒有人敢住,因這裡曾經是海盜大本營,樓下曾經處決肉票,地方人士說這裡鬧鬼,我們當兵的人,自然不相信那一套,事實上搬進去以後,連個鬼影子也沒有‥‥。 在周的記載中提到,大樓是由馬祖指揮部(按:馬祖防衛司令部前身)撥配,等於是說在國軍進駐之後,海盜時期終結,大樓由軍方接收,一說是到了民國60年前後才歸還翁氏家族。(未完待續)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10-03-27 |
2010-03-27 馬祖日報 歷史不會傾倒 「馬祖大樓」-翁家大宅的故事之2 在地方聚落保存運動興起,古厝修繕風潮也隨之吹起,「馬祖大樓」仍聞風不動,依舊躺在後巷角落,拉住她的背後,連串起龐大家族成員,並散落兩岸,導致祖產修復陷於拔河之中,後代子孫退不出又走不進她的世界。 歷史的緣起,從人出發是最基本的探尋,可確認的是翁氏來自琅岐島(現屬福州市馬尾區琅岐鎮),因漁產事業延伸在馬祖澳(馬港舊名)生根發跡。在馬祖家族應從祖父輩的「成」字輩牽起下一代脈絡;成員據記載資料可查是「成」字輩的曾任竿塘聯保保長、竿塘鄉長翁成燦,是馬祖早年名人之一(資料來源:大陸連江縣志,劉家國提供)。在近日訪談、徵詢及查證翁成燦有兄弟三人,地方長者記憶中的「成」字輩是一個外號叫「青盲」(馬祖話指瞎子,其實非眼瞎,是翁金福之生父、翁星南之祖父),另一個「成」字輩的兄弟與名字均不詳。 按翁氏家譜,「成」字輩的下一代是馬祖澳長者所明確知道父輩「金」字輩排行的人物,其中叫「青盲」子嗣一房兄弟6人,翁金福(長子)、翁金祿(次子)、翁金喜(四子)、翁金銓(最小、在大陸),三子、五子姓名則不詳,1女(山隴7-11店主陳書燦之母);另一房翁金標(年齡最小,約60歲)則人在大陸;還有「金」字輩就是翁成燦大房生的,乳名叫紅紅,之後翁成燦在大陸二房也生有子女,目前也都在大陸。早年戶籍未建立,子嗣或因過繼同宗他戶,或因送人後嗣,查詢較為困難。 至於,子輩分的「星」字人物目前大都在台灣,年齡層在 55-60歲上下,也是馬港同齡熟悉玩伴,得知的是翁金福的後代翁鑫、翁東等兄弟(他們兄弟未照族譜,則取單名);翁金祿的後代有5子2女,長子翁星南(59歲,馬祖初中橫跨第9、10屆)、次子翁星北、四子翁星西,三子、五子過繼親友;同家族同輩份還有翁依黁(服務國泰人壽馬祖翁碧蓮之父)等。其他的自家人還有馬港力安簡餐老闆翁家等。 「馬祖大樓」的產權,外界所知的分4個區塊,分別是「金」字輩翁金標、「星」字輩的翁鑫、翁星南及翁聲忠(紅紅之子),真正產權人應以地政實際登記為準。 從上述的輩分、房數來看,翁氏家族子孫成員枝繁葉茂,又分散台灣、大陸,因此祖產處理非單一房可做最後決定,致使馬祖大樓修復懸而未決,也是馬祖在地大宅、大戶人家的通案。在此特別一提的是,上述列舉人物必有所遺漏或不全,仍待進一步考證。翁氏家族成員眾多,又分隔兩岸,家室之間成員都待確認,更遑論外界。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10-03-28 |
2010-03-28 歷史不會傾倒 馬祖大樓-翁家大宅的故事之3 文�宋志富 馬祖大樓翁家大宅「值錢」的地方,主要在於海盜時期事件及首腦張逸舟、林義和設部進駐的歷史背景,再外加馬祖日報創刊號誕生處,故事加新聞,將是設置馬祖海盜館南竿館最具代表性的現存建物,也是最具價值的街角型博物館。 這棟大宅興建者及年份,經相關多次走訪、電詢後,再進行資料比對、推測,可以論證的是土地產權屬翁氏所有,青石牆建物於民國30年前後,由張逸舟、林義和先後興、擴建,非大陸翁氏(翁成燦二房子嗣)所言是由翁氏自家建造。 據翁氏家族在台成員及馬祖親友、鄰居大部分說法,是由林義和手上所建(按:林義和是於民國31年9月遇害);翁依黁口述,於民國 30年至32年間,由張逸舟、林義和先後興、擴建,再擴建時,他家的土地還被蓋走了一公尺。翁宅鄰居並與林義和有姻親關係的60歲陳再祥則說,他父親生前曾說林義和增建這棟大宅時,曾有意延伸連接到他家,父親不同意。 80歲翁依黁目前是翁氏家族「星」字輩最年長也最受敬重的長者,他是翁碧蓮之父,翁東(單名)、翁星南、翁星西的堂哥,也是翁氏家族史的一本活字典,不過近年甚少與外部接觸,本報透過其女翁碧蓮近距離探詢得知。 馬祖海盜強行是在對日抗戰時期,這些故事曾在馬祖各島角落,不僅是馬祖大樓翁家大宅歷史考證,也是馬祖演變歷程不可或缺的篇章。 偽和平救國軍在閩海約有五年半時間,儼然是海上王朝,鼎盛時期約有三千多人,從盤據閩南到閩東的白犬島、南、北竿塘、西洋、東引等諸島,主角人物有王福民、余阿煌、張逸舟、黃玉樹、林滄圃(老田)、林震、林義和、翁尚功、黃正平、鄭德民(阿肥)、王仁貴等。(記偽和平救國軍張逸舟部�金炎�96.01.01馬祖日報) 「和平救國軍」不是正規軍隊,他們佔據閩江口外各島,接受汪偽政權收編,周旋在日寇、國民政府特務系統和個人英雄私利間,是三方互利共存下的產物。(記偽和平救國軍張逸舟部�林金炎�96.01.01馬祖日報) 馬祖大樓屋主翁成燦,曾任竿塘聯保保長、竿塘鄉長,是馬祖近代史名人之一;在抗戰期間,海盜頭子阿楻(俞宏清)一度進佔,設「福建和平救國軍總司令部」於此。該篇報導中,描述了北竿海盜頭子王忠平發跡的經過,提到這棟馬祖日報舊址。(海盜屋傳奇人物陳忠平一文,馬祖通訊第103期,劉家國,2004年2月23日出刊) 海盜設部於今翁家大宅前,一說是原為兩戶翁氏的一般瓦房,一說是翁氏酒庫,經多方確認燒毀而重建是事實;至於為何被燒,一說是林義和部眾所燒而擴建償還翁氏,但真正原因仍待進一步考證。 民國38年,國軍進駐馬祖,大宅由馬祖指揮部接收,民國46年夏,籌備鉛印馬祖日報由山隴遷進,同年9月3日創刊號在此誕生,約民國52年遷出至下腰山;之後馬祖國校、小艇隊、工兵連等相繼進駐,民國60年前後,曾任國大代表曹順官,曾租住樓上,之後人去樓空一直荒廢至今。縱然碎瓦、斷木滿地,但掩埋不住過去歷史場景,也遮蓋不了人物與事件。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10-03-28 |
2010-03-28 張逸舟小檔案 張逸舟原名張澤,人稱之為「依嫩」,綽號嫩妹,福建仙游縣人民國廿八年八月正值抗日,由日寇授命組織「福建和平救國軍」第二集團軍司令部,以張逸舟為總司令,就此產生。而張逸舟同時也參加了國民政府軍統特務系統,充當軍運組組員,扮演雙重角色。張逸舟從民國廿八年九月下海至民國三十四年,這五年又八個月的歲月裏,勒稅劫掠、販毒生財成了張逸舟等偽軍的海上王朝。對日抗戰張逸舟盤據海島六年,有罪惡、有經略;是漢奸、也是特務,錯綜複雜。 (記偽和平救國軍張逸舟部�林金炎�96.01.01馬祖日報)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