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http://matsu.idv.tw
主題: 洪東標的五副馬祖畫作,以及他的創作理念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09-04-06
以下五幅作品是在網路上搜尋到的,經由站長打電話給任職新莊高中的洪東標先生,徵求他的同意後,將圖與文轉貼如下。以下的文章是摘錄自大紀元網站副刊,整理自洪東標2008年11月16日國父紀念館演講內容,演講的題目是:「洪東標《創作的理念與實踐》」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東引夜景

常聽在馬祖服兵役的兒子說,他在東引島站夜哨的時候,看到月亮從東方海平面上升起,銀色月光灑在平靜的海面上很美。他的描述引發了我去馬祖的動機。所以8月我去東引探望兒子的時候,順便到海邊,發現東引的確很美,令我很感動,很值得去看看。過去那裏屬于國防部管轄,現在雖然村落已經改建了很多,但是還是很美,尤其是它的海岸線。我的一系列夜景也是聽了兒子的描述,我到東引的實際感受而引發的創作。

這一張照片是東引的海岸線。我怎麼拍的呢?那時我搭『台馬輪』要回台灣了,11點的船,那個船從基隆前一天晚上九點開船,到馬祖南竿,早上6點再開到東引;10點、11點從東引載著旅客回台灣。離開港口的時候,它要繞個東彎,才能走台灣海峽,往東南的方向回到基隆。在繞行島嶼的時候,我用十二倍光學的數位相機拉近距離拍下了這一張照片。我把照片洗出來後觀察了好久,一直想,要怎麼去把這麼神奇雄偉的海岸線畫一張好的作品。足足考慮了將近兩個禮拜的時間,最後畫出來是這樣的,這也是我畫的第一張夜景,那種寧靜的感覺出來了,我自己相當滿意。

海面那艘船來自另一張照片,比例上比原來縮小,為的是讓海岸景觀看來更壯闊。畫的時候,我把後面第二層岩石在整個構圖上拉高——這就是畫家的好處,移山倒海,沒人干涉。不高興就把它填平,高興就把它加個石頭,不能說我違法,畫家就是有這樣的自由!天馬行空的想像構圖,但是也不能太離譜。這艘船是我搭台馬輪離開南竿島的時候拍的,後面是湖澳,那個村落叫復興村。其實馬祖很漂亮是因為它還保留很多閩北的民房,就是石頭房子。討厭的就是上面有一些鋼筋水泥、貼磁磚的『現代化』房子,很煞風景。如果把它去掉,光看這個地方,就像地中海。你就不必花大錢買機票飛到希臘,你只要兩千塊馬祖來回,就可以享受地中海的情調。這艘船就被我從南竿搬到東引去了。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東引后澳

這一張也是東引島的一個港灣,一個小海灣。我去西引島的最北端,有一個碑,叫做「國之北疆」碑,這個碑應該是在阿扁執政以後才立的,『國』之北疆嘛,立在東引島的最北端。去那個地方會經過這個海灣。這個岩石的結構令人覺得東引島的海岸真的很美,很特殊。當時看到這個景的時候我也在想怎麼畫,後來決定把它畫成夜景。這一張作品名稱叫做《東引的夜釣客》。我把明暗高反差做大了之後,月光的亮度出來了。這海灣其實不是彎的,因為在這些堅硬的岩石、稜角很多、塊面很多的時候,我使它呈現一個弧度,圓弧的海岸,應該是會更美的。這個直的海岸線改成彎的,然後把光線作出來,月光在海灣裡面有一個倒影,就非常的平靜,沒有什麼浪,因為浪太大就不會有月的倒影。有一個釣魚的人,拿著燈在沙灘上走,燈光會在沙灘上拉出一個人的影子。當然這是靠我繪畫的經驗去想像,畫出人拿著燈的動作,背著東西和一個釣竿,所以叫做《東引的夜釣客》。

我有一個朋友在東引當過兵,他看了這張畫就跟我講﹕『洪老師你騙人!』我說為什麼?他說﹕『東引是軍管地區,怎麼可以夜釣!』我就這樣被『抓包』了,不過呢,這也正是畫家的權利,這是我的想像嘛!哪天說不定真的開放夜釣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夜釣客了。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東引燈塔

我有一件大幅作品畫的是燈塔,靈感來自於東引的東永燈塔,我稱之為『台灣最漂亮的燈塔』。它座落在一個很高的岩岸上,我沒有機會從海面上看它,但是我從自己拍的這張照片去設想,從這個步道一直下去,我就在那邊看這個燈塔。我就在設想,如果我能從海上畫它,加上一些東引海岸的岩石,再把它理想化,可以畫出什麼樣的畫?於是我開始大膽嘗試。初步的鉛筆稿上,我讓畫面有一個大大的Z字結構,這個形狀從這山頭、步道,走近到燈塔,然後跟著這個岩石的稜線,這樣下來,就形成一個Z字型,中間的大三角形正好穩定這個畫面。然後加上一艘船,這艘船是剛剛的那艘船,它現在開到這邊來了。

設計好鉛筆稿後,我在少數地方塗留白膠,就開始刷第一層顏色,保留橘色的亮面,在潮濕的時候把亮的暖光先刷上去,包括它會照到的地面,近景的地面。白白的是留白膠,水分刷不上去,等留白膠去掉再做處理。岩石的部分,在沒有乾的時候就開始做一點色調的變化和重疊。岩石最重要是表現結構的基底和明暗。我刻意的把這個岩石做成稜角分明,而不是圓圓的石頭,圓石頭就不好看嘛!一定要做出稜角分明的結構。重點是素描的概念,我要讓哪裡暗、哪裡亮,非常重要,它的結構、空間,然後再修正、再把暗面做出來。燈塔上的斑點是因為留白膠,刷上水以後它會殘留一點水分在上面,把膠拿掉就沒事了。底部接近水面的地方,接著慢慢整理細部,岩石的部份就出來了。到這裏已經差不多接近完成了。下面有一些海浪會打到石頭,浪不是很大,會有一些海濤,但不是很大。我一直想表現的是一種比較寧靜的感覺,所以我不要大風大浪。雖然大風大浪有他的美,有他的壯闊,有他的陽剛之氣,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希望的是陰柔,希望是平和、是寧靜的,所以那些浪都是小小的、小小的。最後完成的作品是這樣子。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北竿芹壁

接下來畫的是北竿的芹壁,這個地方是大家去馬祖一定要去的,它已經成為馬祖的招牌了!因為這個村落面對中國大陸,砲擊的時候是最容易被打到的,所以他們當時就全部遷村。村子因此保存的很好,才能夠維持閩北的這種民房的特色,用石頭砌的建築。我在這住了一個晚上,感到馬祖的夜晚真是享受,尤其傍晚的時候,把椅子搬出來看海,真是很舒服。我住的是這個不錯的石頭房子,很便宜,一個人700塊。一樓是客廳,二樓是房間,前面是通道。傍晚的時候我們把椅子拿出來就坐在露台,我就在這個石頭欄杆上畫了一張速寫。

上面就是我畫的速寫,用我那個小畫箱,我旅行時總是帶著它。我大概20分鐘可以完成一張速寫,所以我有很多那樣的小品。我覺得小品也滿不錯的,可以推廣;如果大家出去隨身都帶一個小箱子,可以隨手畫畫,是很好的一種藝術活動。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芹壁夜景

第二天早上我在芹壁村上四處逛,拍了這張照片。因為這個角度是在山的東北角,面對大陸,後面(東邊)是山,這個時候太陽還在山的背後,所以還沒有陽光。我覺得這張照片在『面』的結構上很漂亮:有朝東的面,有朝西的面,朝那邊、朝這邊,還有高高低低的台階。我自己對一幅『畫』的標準,是要讓人有走進畫中的感覺,我覺得這才是『美』——人可以感受、可以深入,才有意義。這張畫正好有這種效果。

我把這畫面轉換成夜景,但是轉換成夜景必須設想兩個部分,一個是光線從哪裡來,也就是月光投射的營造。這個部份我很擅長;因為我以前畫光影重疊、分割表現的作品的時候,很多光都是自己設計的,是很理性的推想。因此我去思考﹕月光從這邊來,所以這面牆是亮的;這邊背光,會有影子投射過來;而這裏就會明亮;屋簷有影子,有一部分受光,所以保留一條明亮的線,也代表窗臺的厚度;最後再加上兩塊屋主忘記收進去的床單;用動飄的床單點出晚風在吹拂。

第二個要設想的就是畫中人手上拿的燈光,它會照到哪裡。我很難說明那個光會有多強,可以照多遠;只是設想這個燈光導引著人回家,溫暖的燈光照到路面、照到台階;還照到牆壁,特別是這一面石壁。這一面牆壁有來自月亮的冷光,也有來自於人物提燈的暖光。石頭上受光的部分,暗面部分被石頭反射光拉進去,會有什麼變化,這都需要經過冷靜的思考後,最後才呈現出這樣感性的畫面。要把一張照片轉換成夜景,一定要靠想像力。所以來看畫的朋友都說﹕『你怎麼畫的出月光下的夜景?黑暗中根本看不到什麼東西。』我說看不到東西是自然現象,但是我們要詮釋自然,畫家就可以讓人在月光下看得到東西。


洪東標的全部文章(一至九):
http://tw.epochtimes.com/b5/8/11/29/n2345207.htm
http://tw.epochtimes.com/b5/8/12/13/n2361569.htm
http://tw.epochtimes.com/b5/8/12/22/n2370804.htm
http://tw.epochtimes.com/b5/8/12/28/n2377949.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28/n2377983.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9/1/14/n2396211.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9/1/22/n2406346.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9/1/29/n2411980.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9/1/31/n2412803.htm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