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http://matsu.idv.tw
主題: 怎不見國內水下考古隊來馬祖海域調查和找尋古代沉船遺址?
作者: focus < > 發表時間: 2009-01-31
 定海,古稱「亭角」,扼閩江口,地勢險要,素有「閩江北喉」之稱,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唐末五代時,閩王王審知就在福建省連江縣定海灣開闢了最早的對外貿易港--甘棠港,與泉州的「刺桐港」齊名,同爲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琉球國的航海圖上,明確標明定海是古琉球國航行中國大陸的第一站。「秋來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國人」,即是當時定海港商旅雲集的形象寫照。元設巡檢司,明立千戶所,爲明代福建五大水寨之一,享有「會城重鎮」之稱譽。明兵部尚書吳文華《定海七井碑》一文曰:「……頂處雁塔高峰,峭拔峻峭,支分派衍,盤踞海上……,獨定海亙大海,首敵沖,最爲省會咽喉……。」清置遊擊署,被派作省會門戶。

  最近20多年來,定海灣的近海采殼作業,中國大陸曾挖掘出不少沈入海底的宋元時期的陶瓷片。1984年,發現了古沈船與大批古陶瓷文物。 1987年,又發現一處海底文物遺址。後經中澳聯合水下考古隊勘探,鑒定爲宋代沈船。1990年 3月1日是定海歷史上不尋常的日子,國務院總理李鵬親自簽署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東南亞陶瓷工藝研究中心、澳大利亞海洋博物館海洋考古部聯合在定海進行爲期三個月系統全面的水下調查、挖掘、測繪工作,開中國水下考古專案先河,出土了宋瓷、元陶、銅錢、鐵器、石錠、石水槽、古船板、宋瓷匙司南等2000多件海底寸物,還有元至正年號的鐵杈,特別是印有「國姓府」的抗倭炮銃爲中國大陸罕見文物。這些文物大部分收藏大陸中央及省、市、縣博物館中,小部分收藏于定海小學紅領巾文物陳列室。

 定海境內山巒逶迤,海岸曲折,岩壁沙灘,島嶼明礁,夾以綠樹紅花,浪飛鷗翔,桅檣林立,構成絢麗的濱海旅遊風景線。有「龍門春浪、雁塔秋風.、雙髻峭拔、四嶼神姿、葫蘆浮海、雲磴晚照、牛台夜月、生巾飄逸、古堡雄關、名刹聽濤」著名十景,以及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堪稱「海上畫廊」。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臺,別具奇觀。更有那元代烽火臺,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後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迹。1994年,描寫定海漁村漁家生活風情的電視劇《風吹定海灣》曾在這裏拍攝。烽火臺位於定海第一峰紗帽山(龍山)上,爲一石塔,建於元代,當時爲東南沿海航道暢通及抵禦海寇侵擾而築,與福寧之烽火臺、興化之南日、泉州之浯嶼、漳州之銅山並稱閩省五大烽火臺。

 古城堡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系江夏侯周德興檄建。嘉靖年間重修,增築新城,列東、西、南、北四門,正面南門改向,連續築有三個拱洞城門,謂「三重門」,城門勒嵌「會城重鎮」。據《福建通志�城池志》載:明代在城西攻置幹戶,城內設置參將署衙門,城北設左右中軍署,衙門剛建有接官亭,就任的參將有沈有容、沈鵬、安國賢等。城堡全部用條石徹成,全長2000多米,寬6米,高7米,現面海的南城門一節尚完整保存。這在閩東沿海實屬罕見,已列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 focus < > 發表時間: 2009-01-31
馬祖海域是古代南北航道必經之路,因此宋元明清等朝代沉船事件頻傳.
曾有國內(台灣)海上考古隊來此海域勘查過嗎?


註:大陸定海灣是位於馬祖南北竿航道正對面,
和南北竿航道同屬一個海域.
作者: focus < > 發表時間: 2009-02-01
按這裡檢視網頁


馬祖島的歷史和
最早踏入島上且有島上居民活動,其時間應該和福建其它沿海鄉鎮相仿.可追溯至上千年前.
作者: focus < > 發表時間: 2009-02-04
大紀元8月8日訊】2005年〔自由時報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沉寂一段時日的澎湖考古熱,最近又掀起風潮!繼將軍一號古沉船打撈上岸後,今年馬公港進行清港淤泥工程,在淤泥中發現大批古文物,由於港中有3艘不同年代的古沉船,引起考古專家及文史學者重視,相關單位將在10月下水實勘,並評估打撈的可行性。
韋恩颱風 讓古沉船重見天日


民國75年韋恩颱風重創澎湖群島,導致海底生態重新洗牌,許多古沉船得以重見天日,當時專業潛水人黃加進發現將軍一號古沉船,並起出部分古物,同時78年透過澎縣立委陳癸淼在立院提出質詢,引發外界的注意。

教育部在80年成立專案小組,並展開籌備會議,但仍遲遲未有動作,陳癸淼再度質詢,時任教育部長的郭為藩將責任歸咎於黃未提出正確地點,雙方埋下心結,同年由歷史博物館展開將軍一號水下實勘工作,但黃也僅參加第一次打撈古沉船會議後,就完全被摒除在外。

將軍一號古沉船由84年持續至88年止,歷時4年的時間,總計打撈上岸300餘件古文物,現由澎湖縣文化局負責保管,不定時舉行古沉船文物特展。

據專家學者考證,將軍一號古沉船為清朝中葉的貨船,出水文物與現行保留的澎湖先民常物相近,研判應是由中國運往澎湖途中,不慎發生海難沉沒。

考古學者 10月將下水實勘

黃加進曾於4年前再度提出澎湖海域5艘古沉船位置,其中馬公港3艘、空殼嶼、姑婆嶼各有1艘,並將地點提交澎湖地方法院公證存檔,但未獲相關單位重視。直到今年馬公港淤泥清港,從淤泥中清出大批古文物,引爆澎湖新一波考古熱,由於港內有3艘不同年代的古沉船,再度引起考古專家及文史學者重視,相關單位將在10月下水實勘,並評估打撈作業是否可行。

曾在澎湖發現五代十國的越窯3000餘件古文物,成為中國以外世界最豐富的考古發現,而在國際考古界聲名大噪的成大歷史系教授陳信雄率先抵澎,由中屯廢土棄置場發現許多宋明清古陶瓷碎片,並由馬公國中王文良老師整理出萬餘件文物,數量相當驚人。

隨後中華民國水下考古學會由理事長謝新曦領軍二度抵澎並下水進行初勘,發現9點2米水深處有大型船板,長約5米、寬20公分,12點1米處則出現大量古物,並有多個完整的安平壺、曾竹山陶瓶及珍貴清瓷碗盤,除拍攝成影帶,也將完整的碗盤提供文化局珍藏。

馬公港古文物大量出土,也使得中屯廢土場出現挖寶人潮,後來還是文化局長曾慧香祭出文化資財保護法,揚言嚴辦盜國寶宵小,才遏止偷挖國寶歪風。


8/8/2005 5:22:50 AM

台灣歷史上開發甚早,古代從中國大陸福建泉州港或甘棠港均有通往台灣的商貨船或客船,尤其船隻出港後遇到俗稱黑水溝的台灣海峽潮流,更是波濤洶湧,船家若不懂海流,發生船難事件時有所聞.
作者: focus < > 發表時間: 2009-02-04
按這裡檢視網頁
作者: focus < > 發表時間: 2009-02-04
日期:2008-08-20 10:35:08

【大紀元8月2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日電)中國國家水下文物考古隊近日在福建省平潭縣海域「碗礁一號」沉船遺址附近發現另一艘古代沉船,初步判斷是明朝末期船隻,時間約公元一千六百年。

香港「文匯報」報導,考古隊原定為「碗礁一號」古沉船打撈進行前期的測量及抽沙工作。在作業期間,潛水員在遺址以西約兩海里處發現半截船體殘骸,周圍還留存少量瓷器碎片。

福建省水下考古隊隊長栗建安說,古沉船已遭不法分子盜撈,幸好還留存少量碎瓷可判斷沉船年代,初步判斷該船年代比「碗礁一號」還要早約一百年。至於船體另一半,考古人員估計,可能已被海水沖走,尋獲機會渺茫。

考古隊近期將對二零零五年發現的水下古沉船「碗礁一號」船體進行正式打撈。當時,從「碗礁一號」共打撈出清朝康熙年間的青花瓷一萬六千多件,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水下文物發掘紀錄。
作者: focus < > 發表時間: 2009-02-04
南海一號古沈船打撈 很可能來自泉州
2007年05月07日17:04

來源:泉州網-東南早報
  
專家估計價值將超千億美金很有可能來自泉州地區
早報訊昨天上午,南海一號古船打撈沈井正式從廣州打撈局小洲碼頭啓航開赴陽江打撈現場,這標誌著南海一號古船打撈正式開始。南海一號打撈總指揮吳建成工程師向記者介紹,沈井將由“穗救拖3”拖船拖帶,途中歷時兩天,預計本月8日到達陽江現場。

預計,古船將於今年(2007年)7月出水。專家表示,南海一號古沈船整體打撈無論在世界考古界還是在打撈界都屬首創。
  
據瞭解,南海一號是1987年在廣州救撈局和英國某潛水打撈公司在廣東上下川島外發現的,發現至今已經20年,是沈沒800多年的宋代木質船。有專家估計,打撈南海一號的價值將不亞于發現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

最熱門的三個懸念隨著南海一號7月中旬浮出水面,將逐一解開謎團。
三大“懸念”將揭曉

懸念一:南海一號是否超載?

“關於南海一號的沈沒原因,我們已經有了新的發現,不過目前還不能透露。”專家表示,歐洲有兩條著名的軍艦,一條是瑞典的“瓦沙”號,另一條是英國的“瑪麗·羅斯號”,他們都是因爲加裝了大炮,造成船身載重量過大而沈沒的。那麽南海一號是否也因爲超載而沈船呢?

懸念二:南海一號始發地爲何處?
  
南海一號出水文物大多是江西和福建的瓷器,還有景德鎮的瓷器,江西景德鎮位於福建的西北方,船逆流而上去運貨可能性較小。此外,中山大學歷史系宋代史專家曹家啓教授分析,史料中曾有記載,在宋代廣東港的船少有向北航行的,多發自泉州及以北港口。所以綜合分析,南海一號發自廣州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福建泉州地區。
  
懸念三:生活艙濃縮中國海洋時代?

南海一號的文物價值,已經有人估計可能會超過千億美金。
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曹淳亮告訴記者:“南宋的中國其實也是‘海上馬車夫’,好比近代的荷蘭”。曹廳長表示,南宋是中國最富庶的朝代之一,因爲國家財富積累大部分都是依靠海外貿易,所以南宋甚至可以稱爲古代中國的海洋時代。古船生活艙可以說是濃縮了整個時代背景,包含的歷史資訊可能超乎人們的想象。

  整體打撈考古界首創
  吳建成表示,南海一號古沈船的整體打撈在世界考古界還是首創。北歐國家的考古打撈雖然發達,但是其採用的方法大多是水下切割方法。首先把古船的貨物全部運走,然後對船體進行切割,將切割之後的小塊船體打撈上來進行復原拼裝。“這種方法打撈容易,但丟失了很多考古資訊”,吳建成表示,本次打撈之所以採取整體打撈的方式,主要是爲了盡可能保存重要的考古資訊,“一個瓷器擺放位置也要復原。”

  吳建成表示,整體打撈還採用了一項非常新的技術,那就是半潛駁技術,也就是說巨型浮吊將包住南海一號的上沈箱垂直上提,然後在海水中水平移動至已經事先沈沒在海底的駁船,等到將上沈箱固定完畢,再讓駁船抽沙上浮將上沈箱水平托出水面。“半潛駁技術的採用無疑增大了成功的砝碼。”吳建成很有信心地告訴記者。
  
揭秘----
南海一號可媲美兵馬俑
  
初步斷定從泉州揚帆遠航
  考古界有“一艘船十座墳”之說,一艘完整的古船是當時一個社會的濃縮整體。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初期的古沈船,從2001年至今,考古人員僅從南海一號週邊清淤及其中一個船艙裏,已經打撈出水金、銅、鐵、瓷類等器物5000多件以及南宋以前歷代皇朝銅錢10000多枚!沈船所載瓷器分屬浙江龍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鎮等南宋幾大著名窯系的外銷瓷器,造型獨特,世間罕見。南海一號船身30.4米、寬近10米,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商船,是見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實體。
  
隨著打撈工作展開,更珍貴的文物將重現天日。專家估計整艘船文物超過6萬件,其文物價值及考古價值足以媲美秦朝兵馬俑、敦煌石窟和北京故宮!  
宋代時,從中國到東南亞甚至更遠的西亞等國的貿易船隻,絕大多數是福建製造,船員是來自福建的。南海一號上絕大多數的瓷器來自福建,可以作出南海一號就是福建船隻的判斷。
  
另外,這幾年在福建沿海陸續發現大量古沈船,年代從宋元到明清都有,船上都裝載著大量的瓷器。與此同時,南海海域也發現了不少古沈船,從船上發現的瓷器與福建古沈船上的相似。
  
考古專家進一步分析,廣州自古就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集散地,也是全國重要的物流中心,自漢代以來,對外貿易就相當興盛,而在唐宋物流商貿則尤爲發達。“宋代,來自各地的瓷器都雲集廣州,南海一號古船可能在廣州採購到各地名瓷,同時也購買了大量價廉物美的本地瓷器,然後再出外銷售。”如果大膽地推測,南海一號來到廣州參加宋代的“廣交會”採購盛宴,這一情形也不是不可能出現。

南海一號的始發港在哪里?德化窯古陶瓷研究專家認爲,沈船的始發港應爲泉州刺桐港。理由有三:其一是沈船所在位置爲中國帆船進行歐洲貿易的傳統航線;其二是宋元泉州刺桐港爲“東方第一大港”;其三是船中古瓷大多是德化窯和晉江磁竈窯所産。從宋朝開始,我國的政治、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泉州刺桐港成爲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被稱作“東方第一大港”,當時德化隸屬泉州,作爲中國古外銷瓷最重要産品之一的德化瓷,大量從泉州刺桐港出口到世界各地。從目前打撈出水的大量德化窯瓷可以初步斷定,南海一號商船應該是從泉州刺桐港揚帆遠航的。(《廣州日報》供稿)
作者: focus < > 發表時間: 2009-02-04
按這裡檢視網頁
作者: 王建華 < > 發表時間: 2009-02-05
兩年前 筆者曾經貼過相關的文章
(請搜尋 湯匙二字)
今見FOCUS網友很關心這樣的議題
趁著文物館 馬祖史前遺址館的成立
建議文化局 為馬祖海上考古再出一點力
筆者相信中研院史語所應該也會有興趣的
就地緣與地形來看 先從東莒的犀牛嶼先來試試
淺見以為 當夏天大退潮時 犀牛嶼靠福正這個方位 潮水退的特低
也許會是個比較理想的試勘點

這是從東莒犀牛嶼撈上來的湯匙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