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http://matsu.idv.tw
主題: 官帽山故事訪談-鐵板社區營造1
作者: 馬祖地質公園協會籌備會 < > 發表時間: 2023-11-14
訪談人:張祥壽(南竿仁愛村村民)
文字記錄:馬祖地質公園協會
主辦單位: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官帽山故事訪談-鐵板社區營造1

訪談內容

鐵板社區發展協會在民國91年成立之時,因旁邊有座山名為官帽山,希望跟他有所關聯,和當時的理事長劉羽茵及台大城鄉研究所一同上山,以前官帽山山頂上有兩個據點,一個是軍砲兵,一個是士砲兵,撤軍之後已無路可上去,我們就沿著仁愛國小對面被草淹沒的舊路痕跡,披荊斬棘的爬到了山頂。

談到官帽山名字的由來,到現在都還是個謎,雖然現在山頂上那顆石頭樣貌似官帽,村里的前輩也沒有說明官帽由來。部隊進駐官帽山之前,山上都是種地瓜或是曬漁具的場所,所以我們整理時還發現了不少貝殼呢!

山頂上兩個小據點不太一樣,但都有營舍,還有兩個砲陣地,第一個整理的地方是官帽山右邊的據點,營舍屬於地下式的地堡,年輕力壯的大家同心協力整理將近1年的時間,清出約5、6百袋垃圾,包括現在砲彈路的砲彈藥桶就是從這堆垃圾堆中發現的。

後來台大城鄉所來輔導我們時,我們找地主產發處農林科科長媽媽的老家商量,移走前面那棵榕樹,我們把移掉的榕樹,從現在基地台旁砲陣地前方的階梯把樹抬上去,因為此榕樹有許多氣生根,我們移植到山頂並用磚圍住,另外,我和劉羽茵的爸爸又種了兩棵,現在都已成林,其他的是大家一起種的。山頂風很大,樹木因風剪作用,都往斜的同一方向生長。

93年我們放塊刻了字的石頭在上面,刻著我們邀請當時的司令官陸華寧共同參與。植樹與砲彈路這部分最先完工,砲彈路是我找馬管處當時的歐陽課長協助,在砲彈殼裡放入鋼筋灌入水泥,我們就把填充過的砲彈殼從空地開始鋪設,完成了所謂的砲彈路,後又雇用村莊的李先生製作階梯,我當他無償的助手,完成現在步道的雛形,陸續花了3、4年時間種了厚葉石斑木、田代氏石斑木和紫珠等。砲彈路下方路邊一處碉堡屋頂焊了欄杆,擺上石桌椅,在石桌上畫了馬祖早期的棋盤,命名此平台為望雲台,坐望雲台山、鐵堡和海景。

另外還在官帽山蓋了座劉羽茵命名的南亭,當時梅石要建高總管廟,我們請蓋廟的師傅過來幫我們,但沒辦法很完整,柱子是用電線杆,開發也花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期間我們也碰到不少挫折,但房子蓋起來後,加上人力問題,只能維護山頂和這條路,為了這件事,我寫篇文章給當時的縣長陳雪生,希望政府能協助維護,縣長知道後每年補助經費預算,僱社區的人員去割草,我無償義務性質上山指導,補助了多年,而在社區申請到多元方案後才正式結束。

陳縣長看到鐵板社區無怨無悔及自發性的作為,再度撥經費建設步道,由地質公園牌面崗哨往上,途經以電線杆做的環保公園。據鐵板居民說以前下去都是岩盤,漁具就是曬在此大岩盤上,這塊大岩盤卻經年累月被當時仁愛國小、軍方和鐵板村蓋房子的廢料填滿,後被我們阻止。在民國96或97年蓋了涼亭,村民就稱之為環保公園。

民國100年國防部進行馬祖地區排雷,第一站從馬管處大漢據點開始一路過來,以前我們從中間的路下去,由岩盤爬上來就發現過很多引線外露的地雷,當時我太太當村長,他們多次跟村公所溝通協調,因防衛部的佈雷圖已遺失不完整,只能交由他們專業判斷後續該如何排雷。排雷後會用水泥柱做標記,我也拿著十字鎬沿途把路整理出來,唯獨有一處小山丘掃雷隊未進行除雷,我開路整理時挖出3顆地雷,通知馬防部後,掃雷小組又再挖出9顆。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