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http://matsu.idv.tw
主題: 美麗的錯誤
作者: 曹楷智 < > 發表時間: 2005-07-06
美麗的錯誤:「我在中正的美術課」
為什麼會去中正國中、小上美術課呢?到目前都搞不懂是怎麼回事,是圖一個美麗的頭銜,還是有高薪的引誘?當初為什麼會答應王主任的呢?本來是希望王主任能去文物館上班,奔走的結果,並沒有成功,這是對他的一種虧欠所產生的補償效應嗎?如果把點燃自己當作補償,這恐怕是又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於是每週兩個半天,就如同當初在社教館(文化中心)上班時,一樣的奔忙於清馬道上。只是這次不是忙著文化藝術的行政工作,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
前一陣子;網路上列出各學校的設備及資源,讓我有錯誤的幻想,或許是一種要命的樂觀使然,以為可以買一些美術材料或教具,結果每班大約只能支六百元,這些錢是學生註冊時每人繳的三十元,「再群窮也不窮教育」大概美術不在列,因此只有自求多福了。我想我用不到豪華的數位或來卡相機,也不需要筆記型的電腦,在藝術與人文的課程中還有音樂、戲劇、舞蹈等領域,可能她們要用這些器具吧!如果我教的是「美術班」,也許是需要這些專業的設備了,我想我的學生連做練習的時間都不夠,很難經常看片子或簡報教學,偶爾會使用到這些器材,但並非絕對必要。
我不喜歡囉唆,教室裡有什麼我就用什麼,用完了再想辦法,偶爾還得倒貼金錢去買一些材料,就是不想為了幾百塊錢去煩辦公室的老師,教室裡有素描紙、有版畫機、有水性版畫顏料。版畫機已被其他老師創造出的特殊用途,給弄得面目全非,沒有上油保養,修理了好半天,才讓他恢復往日的雄風,只可憐國中的版畫機就少了一個毯子了。不過雕刻刀仍然得買,刻版也沒有,孩子們也只好買了,其他的設備只有借用李若梅老師的版畫教學用具,和我的油畫刀了。這樣我就開始教我的版畫課了。
在國立藝專上版畫課時,我從沒用功過,一學期居然有兩位老師,原來前面那位是代課老師,等另一位老師從日本回來後,本該是他的工作也就理所當然的還給他了,前面的那位老師也算倒楣,臨走還教訓我們一頓,以消心頭之恨,看年紀大概沒有比我大,是否太年輕的關係呢?到了西班牙後,花自己的錢繳學費,很是珍惜學習的機會,其他的課又聽不懂,四科全選術科,於是把廖修平版畫書看了頂熟的,三年級的版畫課居然被我拿了第一高分,還參加第一屆馬德里版畫展,現在作品還在馬德里大學美術學院的版畫教室呢。很難想像在那年的暑假,還和一位南韓來的同學,共同租了一間專業的版畫工作室,後來因為轉校到了西班牙的南部,不得不暫時放掉這個興趣和專業了。如今又回來教版畫,這個工作不正是藝專的那個代課老師嗎?真是始料不及啊!
除了收集相當的學生版畫外,我也教她們從平面的走向立體,將廢棄物包在當中做基底造型,外面糊以廢報紙,等乾後再上彩。在做造型以前,誘導學生計畫草圖的概念,和完成後能夠對照,可惜大多數的學生並不遵守遊戲規則,好在藝術不是自然科學,藝術是追求多重答案和多元目標的。
能夠讓她們忘我的還不是這些,應該是玩陶吧,但是很多人問我,沒經費,沒有窯,沒有陶土,是如何教陶呢?是啊!這個問題很好啊!當然要得克服這些困難的。於是我帶著學生去找土、挖土、揉土、堆土、接土、塑造型、挖空造型的內部、慢慢的陰乾…..等等,人類陶瓷的發展本來就是如此簡當的啊!或許較大的困難是在燒陶吧!用土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是要一些廢木材或漂流木、枯樹枝、樹幹,還要幾近天的製作土窯,一整夜的燒窯,這樣初始化的本土的陶就產生了。也許不會太精緻,但他絕對不是鶯歌窯、跤址燒、華陶窯、金門陶,他會是「馬祖陶」的元年,可惜已經沒有時間燒窯了。
教小學生做陶,讓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剛去台灣進入中華陶瓷工作之後,結合了一群人,打算開陶瓷廠。由於「役男」的「臨時召集令」,一去就是兩年,自然陶瓷開廠的夢想也破滅了。這些散在各陶瓷廠實習的同伴們,也一一散去了。雖然我習陶持續五年,足跡踏遍北投、淡水、鶯歌等,將近十家的陶瓷廠,在毫無心理準備之下,當了兩年的兵,卻讓我瓦解了開工廠意念,轉向考取大專美術科系,從此不再接近陶瓷,專心純美術相關科目。即至西班牙才又接觸了,不僅只有陶藝,西班牙南部的陶藝、玻璃彩繪、雕塑、製模、翻模、玻璃纖維、脫臘翻銅、表現主義的素描、動態素描、電腦繪圖、設計等等,還有雖然沒有學油畫修復,卻不小心闖進修復圈,認識了一群修復師,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比較起來國中生較小學難教,當然人也大了,較有自己的看法了,根深蒂固的概念,使得近乎一半以上的同學,對美術失去了興趣和信心。但是我採取更大的彈性,以碳筆、鉛筆素描,水彩寫生、臨摹,觀念的誘導啟發再加上塗鴉和壁畫。學校的課業忙碌,課外還有六月畢業典禮的訓練彩排,每兩年的縣運動會,讓半數以上的學生熱衷於體育活動,或許是教育方針的變化?和一面倒的鼓勵措施?我不知道如果每兩年也來個「縣美展」,會不會讓每個同學都學一種美術專長呢?我想我較適合教對美術有天份、有興趣的學生,讓他們成才,讓他們得窺「美的殿堂」,對於那一半無法接受這種「美意」和「用心」,甚至看輕美術的學生,學校是否有「一本多綱」的策略和措施?教育局可有解決方案?如果沒有!是不是就讓那有興趣的一半(或者只有三份之一)同學,失去了可以栽培的機會了呢?如果這樣我會為他們婉惜!
大詩人鄭愁予的錯誤:「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在中正國中小的美術課,或許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作者: 陳清枝 < > 發表時間: 2005-07-06
其實我在馬祖學校看到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是純樸和無華>但卻充滿了藝術的本質>就像整座馬祖島>就像一幅畫>很美很美>真感佩曹先生的熱誠>而您的建議真是進入到教育的本質>適性教學因材施教>就是如此簡單的道理>但在現行教育體制下>那可是天方夜譚哪!很高興能看到一個無私付出的好老師>也看到三十年前剛師專畢業的自己>加油!您努力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的>加油
作者: 寬哥 < > 發表時間: 2005-07-06
加油!要堅持下去,不要只是教一學期或一、二年。
為家鄉的孩子犧牲奉獻是值得的。希望馬祖將來能
有國際級或國家級的藝術家出現,曹老師的辛勞絕
對不是白白付出。這個地方需要無怨無悔擺上自己
的人。
作者: 曹楷智 < > 發表時間: 2005-07-07
感謝陳先生的認同與鼓勵,也佩服先生對馬祖的感情和所做的一切,馬祖子弟該當汗顏。再說天方夜譚是人創造的,不是神創造的,不是嗎?這表示馬祖還有機會的。
謝謝寛哥的鼓勵與教誨,楷智會考慮您的想法,畢竟我只是一相情願,自然無悔無怨,要做的事太多,恐力有未怠。
作者: 阿佳 < > 發表時間: 2005-07-11
看到曹先生返馬後投入藝術創作與扎根的努力,實在非常的佩服。

可是也看到曹先生筆下所傳達對地方藝文活動的疼惜與辛酸....

從學校教育的資源分配來看,在大家吵著要不要併校的同時,有沒有聲音可以吼出馬祖除了升學教育之外,對於投資特殊教育或專長教育呢?大家總是害怕併校後的資源短缺,卻對於併校後,資源如何重分配的加分效果失聲了...

擁有特殊專長或興趣的學生,在馬祖也許每年只有三五位,可是他們可以深化學習的機會卻在大人模糊又無知的爭論中被抹去。只為了併校後老師權益該如何,學區如何整併,教育經費是不是會減少.....那有無人提出在國民教育的九年期間內,馬祖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機會給沒辦法到台灣就學,但卻擁有特殊專長的學生學習的機會。當然不只有音樂班美術班...還有其他專長或特教班

個人過去在台灣的高中有美術班,我所認識的同學有將近三分之一者,至今仍在進行創作與教學的活動,或許有些名不見經傳,可是他們卻活化了台灣的藝壇。美術班的人數剛開始也不多,可是給他們足夠的學習機會和空間,他們也不怕考不上大學,因為他們到後來的成就也不是從念大學中獲得。而且,就算一個專長班只有三五個人又如何?此種小班化才是菁英化的開始。
作者: 曹楷智 < > 發表時間: 2005-07-14
我不在意併不併校的問題,併不併都沒有對這些「特有天份」,或是「急待照顧」的弱勢族群,勾勒出希望的明天。大家不僅怕資源的短缺,更怕面對教學或是工作上強烈的競爭和衝擊,怕工作領域的突變產生難以適應的反彈結果,但是這個結果卻反射在特殊教育的學生身上。
具有特殊天份才能的範圍很廣,不只局限於美術、音樂、體育等的領域,但就美術來講;馬祖地區每年不只三、五位,應該說每年每校至少三、五位對美術表現良好的學生,是可造之材,其他的也是一樣。誠如阿佳先生所言「他們可以深化學習的機會卻在大人模糊又無知的爭論中被抹去」。
本人過去的文章中經常提到「文化層面」,而非教育、觀光、建設・・・,因為這些最後的目的都是編織成「文化」的,這個文化的精緻與否就決定該國國民的素質和競爭力。
精英不必多,「就算一個專長班只有三五個又如何」,可以被犧牲被抹去嗎?只有你我有如此見解,如何力挽狂爛呢?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