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山青野綠遊清水 ◎蔡富澧(青年日報副刊)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16-04-12 |
文章見報日:2016/03/31 ◎蔡富澧 「清水」四周野綠山青,還有水庫、濕地、廟宇、出海口,馬祖文化局也位在這裡。清晨的清水,街頭只有幾個早起的外來客出來覓食,路口的超商是熟悉又理想的選擇。有些人已經走遠了,想趁著人車稀少享受靜謐的時刻。 就像多數沿海的村落一樣,在馬祖,不管到哪座島哪個村,想不看到廟宇很難,甚至是不可能。清水也不例外,那座白馬尊王廟蓋在進入村莊的路口,靠近海的那一面,面對著水庫下來的河道,日日夜夜守護著附近海域船隻的進出和航行的平安。廟前這塊約十二公頃的濕地,早年是一片自然的沙灘,等到防波堤興建,以及海砂不斷挖取,便出現了如今的泥灘、砂岸、水泥岸。 由於海水和淡水的交會,山坡地地下水滲出,及家庭污水所帶來的有機質營養源,滋養了一簇一簇翠綠的水草,群鳥落腳覓食,清白招潮蟹和北方招潮蟹出沒生長,造就清水濕地蓬勃的生機。因為是退潮的時刻,整片河床露了出來,只有淺淺的流水從上頭涓細地流了下來;遠遠的河道中央,小海米、濱防風、蔓荊、高麗芝、馬鞍藤等茂盛的水草群聚叢生,讓人想起《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畫面。等到中午我再繞回來時,潮水已經漲滿了整個河面,那些水草也已浸泡在蕩漾的水波之中。 清水村口往上方走,進入介壽公園的牌樓,沒多遠就來到馬祖民俗文物館,再往前繞個彎,右上方是經國先生紀念館;前方隔著一條馬路,下方就是勝利水庫和勝利山莊,山水風光靈秀迷人。我到達時,館前路邊已經有兩位女士正準備拍照,我幫她們拍了合照,其中一位也要幫我拍照,等看到我揹的書包,她馬上認出我是昨天參加詩旅行的夥伴,沒想到今天一早就在此再度見面,讓人備感親切。 馬祖民俗文物館經過三次整建,民國八十年我來馬祖測考時,記憶中還是古老的中式建築,現在看到仿閩東聚落建築樣式的新館,則是八十八年動工新建的。其中,一樓大廳左側陳列的清代「閩浙總督告示」石碑,也就是俗稱的兩塊鹽碑之一,這座鹽碑是清同治八年所刻,高二百一十七公分、寬七十三公分,碑文共五百零六個字,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以花崗石打造,豎立在北竿塘岐村,另一塊在橋仔村,除了地名不一樣之外,其他文字幾乎完全相同。這一塊是民國七十一年才運至南竿,如今可是馬祖民俗文物館的「鎮館之寶」了。 經國先生紀念館是這一區的最高建築,主建築「藍瓦白牆」色彩風格,仿古「歇山頂」宮殿建築結構,讓人油然生出莊嚴崇高的感受。二樓的文物史料,無論是經國先生歷年視察馬祖防務的老照片或各種手稿,都令我們強烈感受到經國先生對馬祖的關愛和照顧。主建築隔壁,「連江縣政府文化局」長長的黃色木牌掛在大樓的邊緣,明白標示著馬祖文化的推手。 站在經國先生紀念館門前往下看,近處的勝利水庫、前方的清水濕地,再遠的出海口和海灣,整個清水村盡收眼簾。對於這個被青山、碧海環繞的小村,清晨或黃昏好好靜下心來,繞著山路走一趟,必然可以感受出塵脫俗的況味。 文章出處:青年日報副刊 ------------------------- 作家簡介:蔡富澧 學經歷:陸軍軍官學校機械系、陸軍指參學院畢業,現就讀佛光大學宗教系碩士班。曾任軍職、國防部上校參謀、文化總會主任祕書、《新活水》雙月刊編輯。 文學成就:曾獲國軍新文藝金像獎、聯合報文學獎、玉山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浯島文學獎等獎項。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