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http://matsu.idv.tw
主題: 東引補黃魚盛況,照片在大陸琯塢海帶工廠(劉秋英臉書)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16-01-26
這是民國50年代在東引補黃魚的船隻!不要懷疑海面上的全部都是黃魚!只要有去過琯塢海帶工廠的朋友在他的餐廳就掛著這張相片!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劉秋英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7779668410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16-01-27
 《東引鄉志》專章記載黃魚撈捕概況,但獨缺照片,未來有機會續修的話,建議前往大陸琯塢海帶工廠翻拍這張珍貴的照片,補足鄉志缺憾。

黃魚

 東引地區首要高級經濟魚類之一。石首魚科,俗稱黃瓜魚,又叫「橫山」,因黃魚約在清明至小滿季節由南迴游向北行走,每月兩潮汛成群結隊,必經亮島(舊稱「橫山」)與東引之間,因此有「橫山」別名。

 黃魚一般棲息於水深60公尺以內近海中下層,厭強光,喜潮流。具有夜浮晝沈、垂直移動和結群迴游習性。食性廣,食餌種類多達百種,成魚主要攝食各種小型魚類、蝦類、蝦蛄和蟹類,幼魚主食橈足類、糠蝦、磷蝦等浮游生物。鰾能發聲,生殖期尤盛,漁民常憑藉「咯、咯」聲音判斷魚群大小,在魚群密集時發出的聲音猶如水沸聲或松濤聲。4至6月,魚群分批從東南外海越各海區進入東引漁場產卵,形成春汛。12月至翌年 2 月,從浙江海區南下的魚群經東引、亮島以東海區南游索餌越冬,形成冬汛。主要捕撈漁具為拖網和流刺網。

 撈捕概況:

 民國38年前,每年由各地前來東引捕撈及販魚船隻將近千艘,甚至有本省或外省百噸級機動商船,載天然冰塊來此銷售,或互換黃魚。漁汛每半月只有一個潮汛,一潮汛大豐收時日不超過4天,遇大豐收日,漁獲量達數百噸。黃魚盛產時,福州還流行一句俗諺「東引黃瓜打倒豆腐店」,意思是說黃魚比豆腐還便宜。大陸淪陷後,兩岸敵對,千艘漁船捕撈黃魚盛況不再,而東引本島僅有數艘人力小舢舨,加上指揮部限制作業區域,只能以延繩釣在近海作業,漁獲最多時每日尚不足千斤。民國41年,馬祖行政公署統計,東湧區漁民人數計352人,漁汛季節捕獲黃魚4500擔。

 民國45年,黃星華鄉長到任,有感東引大(糸孟)定樁3枝較之南北竿翻網(板繒)定樁2枝不但成本較高,而網口方向固定,也不如翻網因流向不同,可自動調整,以適應魚群流向之效果。乃隨漁船出海紀錄打樁情況,依其人員編組、作業型態、漁具名稱,詳具報告,向農復會申請補助試驗經費,獲補助6000元,僅夠人工、材料,不足購置漁網,於是黃星華提供私人舊有翻網2張,延請資深船長林木喜負責執行,試驗成功,自此漁獲漸豐。

 民國60年至70年間,南北竿、東西莒來東引捕撈黃魚的漁船,每年約有3、40艘。某年,潮汛期第一、二天即頗有所獲,販船一艘滿載,赴臺銷售,僅剩另兩艘總載量不過50至60噸。孰料第3天,10餘艘漁船即捕獲7、80噸,依約應由販者全數收購,兩艘船滿載後,尚剩下10多噸,遂在過磅後全部倒入海中。

 民國70年春季,南北竿、莒光尚有23艘漁船及175名漁民組成船團,抵達捕撈黃魚。但由於漁獲不佳,民國71年,南北竿、莒光僅8艘船隻抵達。直到74年春季,馬祖地區最後一批12艘漁船抵達,此後,東引海域船帆集結,捕撈黃魚的盛況,就此走入歷史。

 民國79年11月,東引鄉漁會曾推出「黃魚禮盒」,每斤售價約300元,提供軍民選購。但由於近年來,大陸漁船濫捕、亂炸,漁獲更是一落千丈,有時1年全島尚捕不到1、2百公斤,時價每公斤高達1000至1200元,經常是有行無市,若以當年倒入海中10多噸,換算今天現值,竟達1千萬元,金額之高,著實驚人。撫今思昔,令人不勝感慨。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