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那些年,我們一起反軍管(圖文:曹原彰)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12-11-06 |
——一個馬祖老人家的回憶與期盼 文�曹原彰 遠離家鄉的我,對很多事,很想回避,刻意「放下」記憶,能不想就不要想,更何況去說了。 近日接到楊綏生縣長,以及老戰友貴忠議長、以雄局長等的電話,邀我返鄉參加11月7日的戰地政務終止二十周年活動,許多當年革命情感及場景,一一浮現心頭,也百感交集,但回到現實後,卻又讓我更驚覺孔子的話說得太好了,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如要我返鄉對這活動做演講,當然就會得罪人,就如同民進黨大老常說的「現在很多仕途得意者,當初在那裏?」更何況,與會者還有當年抱殘守缺的戰地政務幹部們,因此只好退而寫篇紀念文章,比較符合所謂從心所欲,只是有點愧對當年一起「造反有理、革命無罪」的夥伴誠意的邀約。 回憶那段日子,可以戴好幾頂帽子在我頭上,所謂激進份子、反動份子、思想偏差等等。 金馬知識份子集思抗爭 面對三十多年前的戰地政務軍管,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會有除之而後快之想,尤其當年,年少氣盛,正義凜然,頗有「生年不滿百,常有千歲憂」之慨。記得大學時,當時正值白色恐怖年代,與卓至臻、陳友民等友人辦過「拓荒者」,筆端帶柔地主張,辦雜誌的目的是提出具體可行建議,供當局參考改進。但大學畢業返鄉服務後,感慨威權軍管與民主落差實在太大,在知識份子良知的鼓舞下,於民國七十二年募資辦起「馬祖之光」,從此幾乎像當年臺灣的黨外雜誌,大肆抨擊戰地政務的違憲與排山倒海的民怨,包括不能用收音機、漁民限制太多、到臺灣有黑名單、縣諮詢代表被長官辱罵還罰站、不准使用照相機、宵禁、沒有電話、不可觀光、霸佔民地不還,尤甚者縣長不能民選,軍派跟臺灣的民主完全脫節……。 最值得一提的是,看黨外雜誌差點成了罪犯,我友郭友欽購閱黨外雜誌私藏床底,半夜竟被突檢抓去審問,類似違反人權事件,時有所聞……。 還有一件事,那時我已成為軍管系統眼中的黑五類,剛離開馬祖到臺謀職,許多內人的親友,原是我家常客,但後來因我涉及思想反動,竟路過我家,頭都不敢望我門內,對內人造成莫大的壓力,她頻向我訴苦。 但那時,反軍管的思潮,在金馬已隱然成形,套句現代語言金馬已是「風險社會」,隨時會爆發抗爭。那時我常想,搞革命當然要付出代價,尤其要多讀書,這是國父的訓勉,我常偷偷看國防部戰地政務局出版的限閱的「戰地政務」,也瀏覽許多相關書籍,記得有一個晚上翻閱「金門縣誌」突然發現一段:「五十三年五月八日,總統蔣公蒞金巡視,二十一日返蹕後,於六月一日,手諭:對金門地方政治建設指示曰:金門此後政治建設,須漸向民權主義方面注重,予以實施訓政,最後進入憲政,但不宜操之過急,明年可照余所提示,先以鄉鎮長試辦民選,然後再進一步民選縣長,但每一階層,必須設有副職,輔助其主官,負實際行政業務,由政府派任之。此一副職為暫時性,時約為六年至十年,待其民選主官及人民行使政權有相當經驗,真能選賢與能,以後則副職應即取消,乃可完成民權主義之實也。現時民眾教育,務以熟悉民權初步,以瞭解其人民四權(即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精神……。 反軍管在白色恐怖陰影下進行 我喜出望外,立即電告劉家國兄,並約定次日見面,然後再約金門翁明志、劉秋貴、王長明、陳振堅諸友,共謀長期「策反之道」,接著我們已準備長期抗戰,按計畫一一進行邀請立委和學者辦公聽會、國會遊說、召開記者會,接著與翁明志、黃積軍等率金馬志士約三百人舉辦金馬人民反軍管大遊行,走向街頭痛訴民怨還我憲政等等活動,當然其中的辛酸與煎熬,外人很難體會,何況,那時還有始終無法破案的陳文成命案等陰影,記得我常提醒家國兄,行政院長郝柏村是軍人出身,情治人員又多為軍人系統出身,凡事要小心謹慎,不過家國兄在那樣環境下,仍然編出一本《我的家鄉是戰地》,幾乎轟動金馬政壇,至今看來,已是一部重要文獻。 至今最難忘的還是民國七十八年的八二三大遊行,終於成為「推翻」戰地政務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媒體幾乎一面倒支持我們的報導,後來有友人轉述國防部內部情治人員透露:「金馬反軍管大遊行,全世界有好多媒體都報出來了,他們這個組織真厲害」。其實,天知道真個是楚雖三戶、之秦必楚,我們真正做事者不到五人,只因為當時金馬民怨太深,民氣可用矣。我敢大膽地說,如果沒有那場大遊行,戰地政務不會這麼快結束;就如同小三通,如果沒有我與金介壽等人的判刑、坐牢,當然也不會這麼快小三通。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國防部決定推出落日條款「末代軍派縣長」,並宣佈於民國81年11月7日戰地政務正式走入歷史,終於結束了長達36年的軍管,金馬同胞也逐漸恢復生機。 雖然事過境遷,但是白頭宮女話當年,我還是要說,戰地政務必須終止,理由是: 一、蔣公在民國五十三年指示,先辦鄉鎮長民選,縣長之下設副職,但國防部到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前雖有鄉鎮長民選,卻未規劃縣長民選,更無設副縣長之議。 二、國防部移花接木,將「實驗」偷換為「實施」,心態可議。 三、國防部更有一公文指出,俟反攻大陸福建省收復後,金馬才實施縣長民選,近乎編造神話,欺騙又欺侮金馬人民。 四、國防部視金馬酒廠、物質處為禁臠。司令官、秘書長、縣長幾乎是馬祖的土皇帝或皇親國族。 五、金馬是中華民國民主社會的禁區,悲情的金馬人民堅決反對一國兩治。 造反有理終於還政於民 事實上,戰地政務終止後,我還在「馬祖之光」上寫了一篇「戰地政務終止後的期盼」,大意說這次成果並非流血換來,而是潮流所逼,軍方應知所進退,這是「歷史的分野而非傷痕」,軍方應本功成身退、放下仔肩,在金馬兩島上合則兩利、分則而害等語。如今,歷史證明,金馬還政於民後之發展建設,當然與軍管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翻閱近代史,推翻滿清之後,當然是革命英雄掌握了權力;可是戰地政務終止後,得利者,尤其是省主席和立委等,反多是為宣揚戰地政務的乖寶寶,難免令人遺憾。尤其是被迫遷到新店的福建省政府,終於又回到金門執政。 回顧歷史,有幾分荒唐,也令人感慨。如今,如果馬祖寫史者有飲水思源之念,願深入這段歷史的話,我建議去查尋那時期曾為廢除戰地政務發聲的社會賢達,諸如趙少康、朱高正、楊國樞、洪奇昌、文崇一、李鴻禧,以及金門人楊樹清、楊成家、董志謀等等,還有當天走向街頭的將近三百個金馬人士,以及時常在「馬祖之光」為文抨擊戰地政務的有識之士,這些人都不應被遺忘。 還記得戰地政務終止的民國81年11月7日那天,金門用了117串鞭炮燃放慶祝這個日子,而馬祖那天我在山隴品樂商店前與陳貴忠兄象徵性地與金門連線放鞭炮之時,見多數的鄉親以狐疑和逃避的眼神面對我們,我那時的心情錯綜複雜、悲涼又無奈,實在難以形容。我堅信終有一天人民會從被奴役中醒來,就好比朝鮮人民遲早會從崇拜金正恩的神話中醒來一樣,也可見證人民是需要長期調教的。 金馬未來發展唯觀光是賴 終止戰地政務,就如同推翻滿清,當然百廢待舉,但一言蔽之,金馬應朝觀光發展,在戰地政務消失二十年後的今天,我仍然要說,未來金門馬祖,仍然朝觀光發展,除了強力維護現有的風土民情、閩東聚落之外,軍事觀光不可忽視,試想全球有幾塊土地與敵人對峙半個世紀,而且軍事設施之多,令人難以想像。奉勸金門馬祖之掌舵者,應朝此定位與世界觀光業結盟,提升金馬能見度。我想起管子的話:「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打算有一年的收穫,最好是種五穀;打算有十年的連續收穫,最好是種植樹木;打算終身有獲益,最好是培植人才。」 培養金馬觀光人才刻不容緩 個人已遠離政壇,但仍不免有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之念,雖過耳順之年,仍大聲對金馬喊話,希望金門的大專院校應多設觀光及相關產業科系,馬祖高中的職教班或空中大學科系也應以觀光為主,尤其馬中根本不必再設難與大陸競爭的漁撈科。 此外,金馬觀光事業中強化主題性,就以馬祖來說,中華民國唯一的「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公園」在北竿,應與大陸的過去一級戰區大嶝或將可能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平潭戰爭和平紀念公園」結盟,兩岸共同宣誓反戰求和,然後每年舉辦各種交流活動,諸如兩岸將軍齊集書畫活動、賞月、重陽登高等等,這可成為世界級的新聞,對長遠觀光助益難以估計。 再加金門正醞釀與大陸閩南建築共同申請世界遺產,馬祖各界也有此議,欲將馬祖石頭閩東建築等與大陸平潭同型建築共同申請世界遺產,現在起火速立法維護石屋,並鼓勵新屋貼石頭造型;試想,百年後的馬祖是何等景觀,尤其先讓觀光產業與他地結盟,就像近日兩岸聯手推動海西20市「金馬澎」個人遊為最佳例證,再進而延伸更多的資源整合,此亦成世界趨勢,未來金馬的觀光事業,必燦爛可期,這才是蒙受軍管的屈辱與犧牲,以及終止戰地政務後的最大收穫;也是代代馬祖子孫永恆的財富。 最後,容我再說一句,個人大半生為了愛家鄉,從青絲到白髮,現漸邁入寵辱皆忘、把酒臨風的退休生涯,本無意寫此文章,但勉強為之,一來是感謝馬祖友人的盛情邀約;二來是不信青史盡成灰,個人一生無緣主流,非主流也難執政,一旦下臺歷史又常被遺忘或改寫。因此留下這段走過的足跡,也算不負上天將我生命與這片難以割捨的土地長相連接。 (2012.10.24 子夜) |
|
作者: 牛角仔 < > | 發表時間: 2012-11-07 |
回想 現在家鄉的民主、開放、與自由 是多少地區民主之士 付出青春歲月 熱血、揮汗、前赴後繼 所爭取而來 誠如原彰兄說過 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而是要爭取來的.... 回顧 二十多年前 家鄉民主的浪潮 風湧而起 人心思變 戰地政務的枷鎖 壓在我們鄉親身上 次等國民的屈辱 記憶尤深 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我們也共同走過 許多身在公部門的人員 也曾經暗助過 祇因顧忌當時白色恐怖 歷史可以被包容 但不可以被遺忘 對原彰兄與家國兄以及曾經為家鄉民主付出的先輩們 在這裡、說聲心底的話-感謝有您..... 當時的時空背景、膽識與勇氣. 沒有當年您們的付出 就沒有今日家鄉的民主、自由 我相信 在家鄉馬祖的歷史定位上 對原彰兄來說欠一個公道 但他一路走來為家鄉民主奮鬥的歷程與不悔 這一生斑斑事蹟與精彩生命的驚嘆號 也將永留青史.... |
|
作者: 林國源 < > | 發表時間: 2012-11-07 |
依稀記得當年替曹原彰老師「馬祖之光」的雜誌騰稿,於今思起往事情景,歷歷在目。那些年沒有電腦工具可以輔助排版,刊物內文都是曹老師手寫編輯後,再囑我正筆騰稿並校正,一晃三十多年了。 如果沒記錯,我當時就讀國中(民國66~69年),也就是說「馬祖之光」雜誌的出刊年份應該是民國67年到68年左右,與曹老師文中所提:於民國七十二年募資辦起「馬祖之光」,似乎在時間序上有些出入?那是一段馬祖青年的輝煌年代,為使歷史真實重現,可否請大家一起來正確「喚起」馬祖人的共同記憶。 |
|
作者: 曹玉貴 < > | 發表時間: 2012-11-07 |
好漢子!馬祖人的榮耀! | |
作者: 熱浪來襲 < > | 發表時間: 2012-11-08 |
雖然馬祖戰地政務解除,軍方管制不到人民,國防部無權利可抓,所以很不甘心,只好抓住人民土地才甘心,因為這樣搞國防部還有權利握在手中,請問這不是嗎? | |
作者: 斐徐門 < > | 發表時間: 2012-11-08 |
國源兄,馬祖之光月刊的確是民國72年11月創刊,可能您所記得的刊物並不是馬祖之光,而是馬祖旅台同學會會刊之類的刊物. | |
作者: 林國源 < > | 發表時間: 2012-11-09 |
感謝! I am getting old.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