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站務區 » 刪文留置區 http://matsu.idv.tw
主題: 台灣俗諺:無福不成衙 與歷史真相
作者: 旅台鄉親 < > 發表時間: 2024-06-05
台灣民諺與歷史真相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經緯觀察 2021-12-21 10:06:14
(作者 汪毅夫)台灣民諺“福建總督管兩省”,常用來諷喻市井、鄉土社會裏愛管閒事之人。然而,揆之歷史真相,“福建總督”其實是“閩浙總督”;台灣建省之前,閩浙總督管閩、浙兩省;台灣建省之後,閩浙總督管閩、浙、臺三省。由此可知,有的台灣民諺可以生動地反映民間生活,卻未必能準確地記錄歷史真相。從台灣民諺“福建總督管兩省”,到閩浙總督管轄閩、浙兩省乃至閩、浙、臺三省的歷史真相之間,須經過一番正確的的解讀。
台灣民諺“無福不成衙”有一種解讀:“清代,台灣的官吏多數是福州人,此因福州是福建省的省垣,而當時閩、臺管轄未分離,所有台灣的州廳縣官大部分是由福建總督、巡撫,從省內揀選,自然上到巡撫衙門的幕僚,下至縣丞衙門的雜員,都充斥了福州人”(吳瀛濤《台灣民諺》,台灣英文出版社1979年版)。這是錯誤的解讀,是誤解。清代職官的回避制度規定:“督撫以下,雜職以上,均各回避本省”。本省人不得在本省擔任文職館員(武職和文職裏的教職可以寬限)。“無福不成衙”記錄的歷史真相是:清代台灣府、州、縣學幾乎都有來自福建內地的人士擔任教職,清代台灣各級、各地、各種衙門裏,幾乎都有來自福建內地的人士擔任幕友。幕友(俗稱師爺)不是職官,而是衙門主官私人聘請的佐助人員。台灣民諺“無福不成衙”經過錯誤的解讀,造成不少台灣民眾的誤解,而後又被“台獨”分子用來煽情:“清代不許台灣人當官,台灣的官員都是外地人,台灣人被打壓了幾百年”。由此又可知,有的台灣民諺經過錯誤的解讀,歪曲了歷史的真相,甚至被“台獨”分離活動所利用。
https://big5.huaxia.com/c/2021/12/21/938614.shtml
作者: 旅台鄉親 < > 發表時間: 2024-06-05
https://www.lifetoutiao.news/125902/
出處:
臺灣民間舊有“無福不成衙”之諺流傳。吳瀛濤在《臺灣諺語》(臺灣英文出版社1979年版)裡解釋說:“清代,臺灣的官吏多數是福州人,此因福州是福建省的省垣,而當時閩、台管轄未分離,所有臺灣的州、廳、縣官,大部分是由福建總督、巡撫,從省內揀選,自然上至撫台衙門的幕僚,下至縣丞衙門的雜員都充斥了福州人”。這裡有一個誤解。

清代回避制度規定,督、撫以下,雜員以上,均各回避本省;即使非本省,500里內亦不得為官;教職稍可放寬,止於回避本府。而幕友是官署裡沒有官職的佐助人員,其聘用不受回避制度約束。福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教職和幕友是福州文人樂於接受的職位和職業。所以,“無福不成衙”反映的歷史真相是,清代臺灣各地各衙門常有福州人充任教職和幕友。

另外,“福建總督”是民間的說法,臺灣建省後有“福建總督管三省”之諺喻人管得太寬。“福建總督”準確的說法是“閩浙總督”,管的三省是福建、浙江和臺灣。建省後的“福建臺灣巡撫”接受“閩浙總督”節制。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