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陳友民 http://matsu.idv.tw
主題: 《茶經》閱讀札記
作者: 陳友民 < > 發表時間: 2023-06-25
撰者/陳友民

陸羽所撰述之《茶經》可說是古今茶學園圃裡的奇花異葩(叭pa)。陸羽幼年是一個孤兒,被竟陵龍蓋寺(今西塔寺,在湖北省)僧智積發現並收養。智積和尚俗姓陸,故隨其俗姓焉。另一說,陸羽成人後,以《易經》為自己占卜,占得蹇(柬jian3)之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為儀。」因據以定其姓為陸,命其名為羽,稱其字為鴻漸。陸羽從小聰明且勤奮好學,性格詼諧,喜好思辨,淡泊名利。一生嗜好茶茗,並精於茶道,被尊為「茶聖」。有《茶經》等著述行於世。

《茶經》成書,距今已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茶學寶典,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統性、全面性闡述茶學著作。在茶業發展史上做出巨大的貢獻,在茶文化普及史上也有卓越的地位。

該書內容凡十章,釐為上中下三卷,具體情況是卷上,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中,四之器;卷下,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至於十章論述的內容要旨,簡述如下。

‧一之源,茶的起源
‧二之具,製茶工具
‧三之造,採製方法
‧四之器,煮茶器具
‧五之煮,煮茶過程
‧六之飲,飲茶方式
‧七之事,茶事載記
‧八之出,茶之產地
‧九之略,省略器具
‧十之圖,製圖懸掛

其中「六之飲」章是《茶經》最核心的內容,是講述有關飲茶諸事,主要闡述茶的功效、歷史、習俗,以及達到精致飲茶的難處和煮茶分飲等內容。至於「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五章,則是圍繞飲茶方式而產生的茶事,簡言之,即從茶的起源、製茶工具、採製方法、煮茶器具、煮茶過程等方面來論列之,自然與飲茶有最直接的關聯。另外,「七之事」「八之出」兩章則從時空兩側面來敘述自遠古以迄唐代之茶事逸聞趣事,以及唐代各地產茶情況,增加了許多與飲茶的相關知識。

「二之具」與「四之器」兩章內容,講的固然都是與茶有關的器具,但內容性質並不相同。大體說來,前者是有關製茶工具,包括採摘、製茶和保存等工序,如籃、籠、竈(皂zao4)、釜(斧fu3)、甑(贈zeng4)、杵臼……;後者則是有關煮茶和飲茶各種器具,如風爐、炭檛(抓zhua)、火筴、則、水方、瓢、碗、巾……總之,整體考察起來,兩者間同異之處,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七之事」章收集了自遠古以迄唐代與茶有關的歷史文獻凡58條,主要包括茶事人物、字書、史傳、志異、詩文、茶飲、地方志、醫籍等茶事載記、人物藝文和逸聞趣事。

「八之出」章係論述唐代茶葉之產地,主要評述了唐代山南、淮南、劍南、浙西、浙東以及黔中、嶺南等地的產茶情況,另外對茶葉品質也做出「上、次、下、又下」四個等級的評價。這些產茶區,至今依然是我國茶葉的主要產區。

「九之略」章敘述在特定時空情況下,可省略不用某些製茶和飲茶的器具。另外,陸羽還特別強調二十四種不可或缺的器具,否則,就稱不上完善的飲茶之道。總之,本章一方面體現了陸羽對製茶、煮茶方法的靈活變通,能隨時空之不同而異其器用;另方面也彰顯了陸羽倡導「茶性儉」的茶道精神,與他「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的論點也相呼應。

「十之圖」章,內容所述為關製圖懸掛事宜。覈按本章內容,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其一,應另有圖譜;其二,並無圖譜,所述之圖不過將內容寫為書法,懸諸室壁,便於閱讀鑒賞而已。茲進一步析論如後。

關於前者,我國古代文獻之撰述,原有「左圖右史」的傳統,文與圖在文獻世界裡本具有相互對照、相互補充的作用。因此,在文字敘述之外,另再加上圖譜,有兩全其美的優點,是自然不過之事。或許後來因在流傳過程中散佚亡失,以致成了目前只有文而無圖的版本。

關於後者,如從目前版本「十之圖」文意看來,倒像「餘話」或「附誌」性質,似不應闌入《茶經》正文。果如此安排,或可減卻吾人閱讀理解上之諸多紛爭也。

細觀《茶經》原文:「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陳諸座隅,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目擊而存。于是,《茶經》之始終備焉。」再參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評述:「其曰圖者,乃謂統上九類,寫以絹素張之,非別有圖。其類十,其文實九也。」合兩文考察之,可知《茶經》「十之圖」章,其意應是教人遵其囑咐,將文獻內容寫成書法,製成圖譜,懸諸室壁,便於閱讀欣賞,並非說明該書另有圖譜。這或許更接近《茶經》的原意。

陸羽說:「茶性儉,不宜廣,廣則其味黯淡。」意思是說煮茶的水多了,味道就很淡薄。這種情況不僅是緣於「茶性」的原因,另外也在說明一個做人的基本道理,就是做人要與煮茶、泡茶一樣,秉承中庸之道,要心存高潔,要淡泊名利,要看輕榮辱得失,不要貪多而務得,得寸而進尺,貪得而無厭。《茶經》原是有關煮茶和品茶的專著,理應比較偏重技藝或藝術層面,不過由於陸羽提倡「茶性儉」的觀點,反而對人生修養、品格砥礪也有很深的影響,這或許是我們現代人閱讀《茶經》最寶貴的收穫與心得吧!
112 05 25 Thu(112 06 25 Sun)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