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應推動東莒國小公辦民營,可招收兩岸學生 | |
作者: 林世惠 < > | 發表時間: 2011-08-31 |
東莒國小新學期新生入學人數再次為零,學生總人數僅12人;對於東莒島內僅一、二百住民,學校招收不到學生,已面臨廢校的困境,教職員工去職窘境。加上外島的駐軍逐年減少,馬祖除東引因戰略位置重要外,三鄉四島撤軍的先後順序,先東後西再北南,遲早都無法倖免,國軍實施募兵制後,只會加速完成,最後可能像太平島由海巡署駐守,或留下象徵性少許部隊。 來馬祖觀光有很大穩定的基本客源,就是在那裡生活、就學,工作(服役)過,對於那地方有生活情感的人,軍人撤走了、學生流失了、學校關了,那代表就業市場的機會減少,讓人口外流更嚴重,將來還需要有怎麼多的公務人員嗎?。若以後連這些基本的觀光客源都凋零了,對馬祖這塊土地有生活情感的人少了,發展馬祖觀光更艱難了? 陳清枝顧問的意見,讓東莒國小公辦民營可招收兩岸學生,發展成特色的學校,構想非常有效益可行,是解決人口流失問題良藥之一,值得縣政府推動辦理。 |
|
作者: 來自宜蘭的黑武士 < > | 發表時間: 2011-08-31 |
說來說去就沒有說到你們自己人喔....如果還把軍人當成主要你們當地收入來源的話就有點瞎咯!如何經營自己故鄉是你們要思考的~人是你們外流的想一些正面的吧....小學咧~誰會將自己的小小孩送到這裡來!臺灣不會..大陸更不可能啦...人家的沿海水平比我們低嗎?思考吧!! | |
作者: 陳清枝 < > | 發表時間: 2011-08-31 |
我想補充說明一下 公辦民營特色學校 沒有增加政府支出 仍以一般學校經費給予補助 但課程教學可以自主 可以招收一般學生 也可以招收假期<寒暑假>遊學學生 東莒具有豐富生態資源及名勝古蹟 以及學校良好教學設備寬闊空間 舉辦短期教學<一個月二個月> 可以招收各地學生 宜蘭頭城人文中小學就是一個公辦民營學校 筆者曾擔任四年多副校長 目前已辦到高中部 學校有三百多位小朋友 一半來自外地和大陸學生 本地生不到一半<其中還有一半來自宜蘭羅東> 最主要是利用目前東莒國小的空間 推展特色課程 吸收其他地區孩子 來此遊學! |
|
作者: 賀廣義 < > | 發表時間: 2011-08-31 |
首先我申明立場是以個人身分發言,行文中若有得罪之處敬請各界海涵。 東莒國小是地區小而美的校園,在當地對外交通不利的情況下,筆者既肯定也敬佩老師們的付出與努力。 針對目前的班級與學生數所呈現的概況。不久之前,地方上不是沒向中央政府提出類似將東莒校園做為「遊學體驗校園」的幾年試辦計畫,恕個人不敢以樂觀的角度來看,在現實環境特性下,假如日前試辦成效卓著的話,今日的成果應當已然呈現… 東莒,對我來說不算太陌生,若干年前與幾位文教好友進行馬祖廟宇調查,以及熾坪隴遺址挖掘時,都待上一段時日。在外人眼中,夏季的東莒彷彿一個遺世獨立的恬靜島嶼,但強風狂浪一起,交通中斷,居民連外出就醫都困難,難免有「島孤人更孤」的景況。 暑期遊人的體驗參訪,花蛤節的觀光客,或期待「未來可能進駐的學生群」,在現實交通不利條件下,似乎免不了都像候鳥一樣,不過短期效應罷了。筆者以為對島上居民而言,最迫切的才是長期生計發展,至今不管是東莒,以及全馬祖似難找到突破之道。現今東莒校園在政策上不併校、不廢校是必要的,至少保障現有學生「六年樹人」的歷程,維護他們基本的受教權益。但多出的教師人力資源,地方上也應妥適考量與運用才是。 馬祖地區校園在校務方面,與全國各縣市學校一樣,每日所收的公文量一樣,活動量、業務量與現場人力配置的繁忙程度,甚至超出台北市區大型學校。馬祖是全國最迷你的縣份,不見得比台灣都會輕鬆,舉例來說一位老師主修數學,卻必須配課體育,假日時間常這花在兩項研習,或到校上輔導課,一人當多人用,各校比比皆是,忙完之後其餘時間所剩無幾。日前,教育部某訪視小組成員到縣視導,我曾當面反映過馬祖教育條件特性,與台灣大都會迥異,每年各項龐雜的教育專案計畫,在馬祖有限的人力,被分配執行,未必就能深入落實。當然,台灣來的上級們,就是以「績效導向」來視察,難免以台北看天下來評定所謂的教育推展成果。其實,以馬祖教育單位的規模,倘若向中央爭取教育資源,相對的較易獲得專案補助,但教育特色如何走向永續性,不淪為表象化或突然改弦易轍,更是需要深思的課題! 馬祖現實的教育特性既然如此,一個僅是4個班,不到15位學子的校園。每年為了參加各項「縣內校際競賽」,歌唱、美術、英語律動及各項體育競賽等等過於頻繁,幾乎以全校皆兵方式,多次跨海奔波到南竿參賽。其實不只東莒,馬祖有半數學校都屬於微型校園,普遍不到50個學生的學校。每年凡有校際體育、學藝縣內競賽,這些學生都連番上陣,個人不明瞭長年以來全馬祖培育出多少「全能型比賽學生」?但每次都看見那幾張熟悉的面孔在競爭,幾乎免不了都有疲憊勞累的神情。 我想大家的心情一樣,希望地區各校學生均能增長,但願減班不是各校長期趨勢。就教育現況而言,筆者與一些老師心聲相同,期盼規劃政務的上級們往後也能考量校際競賽(僅只於在縣內層級,不代表馬祖參與全國性或兩岸性競賽)可採適量、適時、隔年的調節方式舉辦,以減輕每年重複參賽學生的負荷,讓各校有限的學生稍有生息喘氣的空間,或許更能使其發展自我,落實校園特色。不是嗎? |
|
作者: 林世惠 < > | 發表時間: 2011-08-31 |
東莒國小學生總人數僅12人,政府每年花費的人事成本、設施維護費等,足以讓每一位同學全費補助出國唸書了;教育事業雖然不能論斤論兩考慮成本,維護學生的受教權益才是最重要的。在迷你學校,學生的資源很多,表現及受照顧的機會也很多,一人班級,或周遭僅有二、三位同學,少了很多同學間的互動與競爭是學習最大的缺憾。 東莒在東北季風期間多狂風大浪,寒氣凛洌,期間島上仍長住有二、三佰位的軍民;少子化是趨勢,減班也會是趨勢,目前仍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現況;縣府何不查訪是否有經驗、有理念的私立教育機構,在這地方各項不利的條件下,仍是否有願意來東莒辦學呢?公辦民營特色學校,沒有增加政府支出,除了部份經費補助外,得自付盈虧,發展成有特色的學校,自然就會吸引部份家長考慮就讀。 暑期舉辦短期教學或活動營隊,可讓外地學生瞭解馬祖、喜歡上馬祖,東莒有很好吸引人的條件,公辦民營學校比公立學校更積極,更懂得去經營,現在的家長很樂意讓自己的子女,參加有特色的短期教學或營隊,有不同的生活體驗。縣府何不考慮,讓東莒國小成為馬祖公立學校以外,一所不同特色的公辦民營學校。 |
|
作者: 陳清枝 < > | 發表時間: 2011-09-01 |
窮則變 變則通 馬祖台灣所有學校 都面臨同樣的狀況 因此必須有突破性的想法 除了加強精緻教育特色教學 最主要是放眼兩岸及全世界 我們的中文教學 是一大優勢<繁簡體都一樣> 自然生態更是馬祖的另一項瑰寶 對於郝兄的看法 無比佩服 點出小型學校的困境 活動多如過江之鯽 學校光應付這些比賽 就如無頭蒼蠅般 要挽救離島小校的困境 公辦民營是一條可思考之路 公辦民營後 可以免除一般無必要的比賽活動 努力於特色教學 <人文不參加縣內各項比賽 僅選擇參加> 因教學自主 學校可自己決定參不參加 公辦民營並沒有增加政府支出 仍以一樣的經費補助 但承辦單位有責任增加學生 當時人文只是頭城國小分校 預計最多招六班120名學生 如今已達16班三百多位學生 給有心經營教育者承辦 自然會想辦法增加學生 如果說地區偏遠 26年前我創辦宜蘭森小 仍然有許多家長願意送小孩 到宜蘭就讀 只看你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家長需求? 當時費用每月含食宿約2萬五千元 如果公辦民營 可以減少家長支出 比較有誘因吸引家長學生 目前人文收費比照一般學校 因有政府補助 但學生食宿自己負擔 所以能吸引許多外地來的學生! |
|
作者: 常樂 < > | 發表時間: 2011-09-01 |
再過一年全校剩個位數,設分校也好,全部專任老師,行政業務西莒學校支援不也很好,考慮考慮吧 | |
作者: 想入菲菲 < > | 發表時間: 2011-09-02 |
好迷你的學校 這樣學生的競爭力.... 雖然某種程度也是種特別的幸福 但是長期學生沒有同儕互相學習 似乎 也並非學生之福吧 |
|
作者: 桑田恰克 < > | 發表時間: 2011-09-02 |
前一陣子,也是有遇到鄉親談到..... 現在不用考高中..... 表現稍微優異的小孩........ 壓力不見得少...... 經常被找去參加太多比賽和活動...... 除了南竿,每個離島學校大概就那幾個學生...... 老師好像也蠻無奈的...... 也許是單位和學校經費編太多...... 或是一些校長比較習慣上版面...... 喜歡各校學生互相來一下競爭...... 弄到學生很忙...... 家長自費搭船陪去南竿...... 離島學校就那幾個學生...... 辦教育最好可以少點形式化...... 不要太造成小孩,家長負擔才好......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