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這是整麼一回事? | |
作者: < > | 發表時間: 2009-05-20 |
地點:科蹄澳 上班的途中發現的 好像全島岸邊都有著種現象 科蹄澳岸邊 近照 近照 |
|
作者: 莊順福 < > | 發表時間: 2009-05-20 |
如果我沒有說錯應該是珊瑚在繁殖 前幾天在屏東沿海也有相同的情景 好像這個時期剛好是珊瑚的繁殖季節 而馬祖因為處於閩江口 整體潮汐落差太大 並且在各島嶼間都有閩江出海的行徑 造成馬祖列島海域海底水流太急 以至於珊瑚生存率極少 應該是這樣吧 |
|
作者: 藍鯨 < > | 發表時間: 2009-05-20 |
赤潮 | |
作者: 莊順福 < > | 發表時間: 2009-05-20 |
下午剛好在海邊 我詢問過海上走船的船長 經證實確實為˙˙赤潮˙˙ 我的前一篇文章所說的是錯誤的答案 非常抱歉 |
|
作者: sc < > | 發表時間: 2009-05-21 |
如果是自然現象,我們是無法插手. 但如果是人為造成赤潮的產生,是否相關單位應查明原因 並予以處理!! |
|
作者: 武當 < > | 發表時間: 2009-05-21 |
赤潮 赤潮,又叫紅潮,是海洋災害的一種,是指海洋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增殖和聚集,引發一定範圍和一段時間內水體變色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並不一定都是紅色,而是許多赤潮的統稱;發生赤潮時,通常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的數量、種類而使得海洋水體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成因 赤潮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人為因素引起的,是一種有害生態現象。主要有海域水體富營養化;有特殊物質作為誘發因素,已知的有維生素B1、B12、鐵、錳和脫氧核糖核;環境條件,如水溫、鹽度等也決定著發生赤潮的生物類型。引發赤潮的生物類型主要為藻類,目前已發現有63種浮遊生物,硅藻有24種,甲藻32種、藍藻3種、金藻1種、隱藻2種、原生動物1種。 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特別是未經處理直接排入而導致近海、港灣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海洋開發、海水養殖業帶來了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自身污染問題; 全球海運業發展導致外來有害赤潮種類的引入;氣候變暖導致赤潮發生。 危害 赤潮發生後,導致海洋食物鏈的局部中斷;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被海洋食物鏈中的某些生物攝入,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破壞海洋生態結構; 赤潮生物會分泌物妨礙海洋魚類、蝦類、貝類的正常呼吸而導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攝食後能引起中毒死亡;人類食用含有毒素的海產品也會導致食物中毒;赤潮生物死亡後屍骸的分解過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環境,引起蝦、貝類的大量死亡。 |
|
作者: mayes < > | 發表時間: 2009-05-23 |
據研究是工業污染造成,浙江錢塘江出海口早期工業排放曾大量出現過,應該是對岸過來的吧! | |
作者: esopresso < > | 發表時間: 2009-05-24 |
前幾天在飛機上,也看到這種狀況,近馬祖外海更嚴重而且範圍很大.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