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鐵板百年歷史建築真的要拆嗎? | |
作者: 胤華 < > | 發表時間: 2008-01-05 |
牛峰境新廟宇落成,連想到馬祖這些年都在舊廟新蓋,一間比一間宏觀,相對的舊歷史文物逐漸消失中;政府對於舊廟新蓋持鼓勵態度,最高補助600萬元。最近又聽聞鐵板天后宮也要拆掉重建! 個人想提出拙見,請鐵板人慎思!放眼馬祖列島各村廟宇幾乎都重新興建,保存較完整的應該算是鐵板天后宮,同治年間至今不論是峰火山牆、內殿馬祖神像,原有梁木雕飾及外牆泥朔人物等,皆表現出閩東文化特色與鐵板的歷史故事,代代相傳130幾年的建築,雖然有一些腐壞或剝落但目前無慮,更應該值得修建而不是拆掉重建,找回過去的記憶,留給後代子孫的文化資產。 可以想見,拆了什麼都沒了!歲月的痕跡再也摸不著,歷史的香塵嗅不到,還要再花幾千萬,廟宇不是比高大、也不是比華麗,有所謂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冀望鐵板人以高標思索一座130幾年的文化資產它的未來。 希望關心的朋友一齊來建言好嗎?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08-01-06 |
贊成胤華的意見,如果鐵板天后宮非要改建不可,建議比照山隴的白馬尊王廟及牛角的五靈公廟,不拆舊廟,將舊廟完整保存下來,找覓新址建新廟。 | |
作者: 捷勁廣告公司 < > | 發表時間: 2008-01-06 |
目前文化資產古蹟的保存無法與歷史、現實、社區、居民與人文研究等結合,使得古蹟保存流於空洞的建築物保存,因此古蹟保存,首重者應讓其歷史重現、文化再生,一種硬體結合軟體整體性的活化保存,才是具有生命內涵、歷史完整保存的重要模式,是馬祖地區古蹟保存必須要突破的方向與目標,也是當今臺灣及歐美、日本對於現代古蹟保存運動的共同目標。 夏鑄九說過活化古蹟保存與城市文化的關係是當前古蹟保存論述發展的前沿,吸引了全世界古蹟保存界的眼光。空間就是社會,保存實質空間,其實要保存地方社會,地方社會的結構與動力透過集體記憶的建構,有可能表現出空間的文化形式中的人的活力,這就是文化的生機,或者有的人會說,人文精神吧。古蹟保存其實是生活空間的營造方式之一(簡言之,古蹟保存就是社區營造),正是對抗資訊技術範型的創造性破壞力量,即,對現代性的魯莽與粗暴進行批判性轉化的手段之一。 在各村廟宇的新建風潮之下,鐵板也迫不及待想蓋大廟,但是碩大不一定美,其實天后宮歷史重現、文化再生是廟管會、村長及鐵板社區協會當前要做的事。 |
|
作者: cys < > | 發表時間: 2008-01-06 |
古蹟保存不見得應該拆掉重建,其實可以請古蹟保存專家針對內部結構作最完整的修繕,外觀上又能符合馬祖地區特色,鐵板精神而進行設計,能有效保存又能推展觀光,何樂而不為..不過監造過程務必監工要落實,一有誤差立即更正,品質才會優良... | |
作者: 胤華 < > | 發表時間: 2008-01-13 |
鐵板天后宮重建問題,希望委員會能夠尊重所有鐵板人的意見,作明確的意願調查,到底是全部拆除新建,還是修建,抑是部份拆除等...議題問卷。先弄清楚,不能因為幾個人就草草決定130年歷史的古蹟建築生死吧!? | |
作者: 隱 < > | 發表時間: 2008-01-13 |
常看到廟宇有這兩句話 山不在高 有仙則靈 廟不在高 有誠則靈 廟宇有些蓋的地方 有他一定的意義與靈性 就像北竿中澳口白馬尊王廟 以前在山上 小小一座 卻感覺的道有靈性 現在廟蓋大 反而沒有過去那種在深山中修煉的感覺 大家心誠則靈 並不是要多偉大 多壯觀 而且保存了這麼久的廟 也很有價值 整修或是旁邊擴建 似乎是比較好 |
|
作者: 羅莎莉毆 < > | 發表時間: 2008-01-13 |
馬祖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建築和廟宇,每一個村莊的廟宇色彩和造型,獨樹一格,是馬祖很豐富的觀光資源。近年來各村莊拆掉舊廟蓋新廟,建築形式、材質、風格幾乎是一個模子套印出來的,扼殺了馬祖最大的文化資產。鐵板天后宮是老牌、有歷史味道的廟宇,如果有一天她也消失了,那麼就和馬祖逐漸消逝的老建築一樣,馬祖人找不到歷史定位,也找不回自信。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