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http://matsu.idv.tw
主題: 核四議題發表個人淺見
作者: < > 發表時間: 2021-12-15
嘿,你會回家投票嗎?​

這週六就要公投了,不知道我忙碌的朋友們有沒有心力關心公投議題​

網路上的意見與懶人包都不少,隨便搜尋都可以找到各個議題的資訊​

在此只想作為一個普通民眾,逐步梳理自己對於這四案公投的想法,會以自己的理解,去跟完全不懂的朋友來解釋的方式呈現,所以如果你對這些議題似懂非懂,那歡迎來看看~​

文章可能會有點長,畢竟每個議題都不只像決定上班午餐那麼簡單(還是那其實更難?)​

但我不是任何一個議題的專家,在思考跟查找資料的時候都有可能會犯錯,歡迎與我一起討論、指正並共同思辨,並在 12/18 一起投下屬於自己的決定​

就先來聊個我覺得最沒有爭議的核四公投吧!​


《第 17 案,核四公投篇》​

第 17 案主文:「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

俗稱的重啟核四公投,要理解每案之前,我習慣都先從題目走起,畢竟公投的目的就是展現直接民主的精神,對單一案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不在這案子裡的,都不算在這範疇中​

首先,「重啟核四公投」這稱呼有誤,正確名稱應為「續建核四公投」,因為在核能規範中,重啟(Restart)是指已經完全建好並發電過,但因事故進入停機狀態(Shutdown)後,再次啟動反應爐發電才算。然而,核四廠自 1999 年,也就是 22 年興建至今尚未完工,目前是封存中,也就是中止施工(Construction Suspension)的狀況,要達到商轉發電,要先經過續建(Construction Resume)才行​

理解這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既然要續建,那所花費的時間、金錢以及行政程序的代價都會與重啟有所不同,第 17 案的核四公投跟第 20 案的藻礁與三接公投都是電廠爭議,也就是能源的選擇,每個電廠都是一項重大的投資,接下來我會試著用投資案的角度來切入,去看其相對應的機會成本,究竟蓋了,我們要付出多少成本;而不蓋,我們又要付出哪些代價?​

好,那究竟續建核四電廠到它商轉發電要付出多少成本呢? 可以從四點去看,時間、金錢、效益與核廢料​


第一點 時間​

根據國際續建核電廠的經驗,平均需要 123 個月來執行,也就是大約 10 年的時間,與原能會預估的時間如出一徹,中間包含預算審核、地質調查、環境評估、廠商簽約、更新數位儀控設備、福島後安全強化、安全檢測、試運轉測試等,其實不難想像,10 年是個非常合理的時間​

特別的一點是,核四廠是在 1980 年規劃的,也就是 40 年前,在當時地質檢測並不夠完備,而後在 2013 年發現底下穿越一條 2 公里的 S 斷層,2019 年發現在距離核四廠不到 10 公里的外海有數條斷層,連接起來將近有 94 公里,當時與會的地質專家評斷核四廠目前的耐震係數是不夠的​

不論你相信正方提案人的說法或是反方數位地質專家的報告,可以確認的一點是,在新事證的地質報告下,至少還需要將近 4-5 年的時間來確認其地質安全,畢竟安全是大家的絕對共識,所以依照合理的安全程序,就至少需要 10 年的時間​


第二點 金錢​

一樣根據國際續建核電廠的經驗,平均需要花費 855 億來進行,這也跟原能會預估的 800 億差不多,而在這之前,核四已花上將近 3000 億的經費來興建,也就是說,要將核四興建完成,大約需要 3800 億​


核一廠花費約 300 億、核二廠約 600 億、核三廠約 1000 億,這三座核電廠加起來約 1900 億,剛好是核四電廠所花費金額的一半,從這點可以看出來,其實核四非常昂貴,而這些估算僅建立在前面所述流程可順利通過的情況下,若有任何一點卡關,有做過 PM 的朋友都知道,延宕工程的成本是會如雪球般的方式滾下去不斷追加的,而國際上有 7 成續建反應爐都超過原訂預算,同樣也可預期核四可能會有此狀況​


第三點 效益​

核電廠不是每一座都一樣,就跟智慧型手機也有不同機型一般,有不錯用的 Iphone 12,也有會起火的 Samsung Note 7,那核四呢? 它用的機型是 ABWR (先進沸水式反應爐),自 1990 年代推出以來,全球只有 4 座 ABWR 機組曾經商轉發電,都在日本,而從 2013 年後,全世界就無人使用此機組了​

為什麼呢? 因為其效率與安全性過差,我們如何去評估一座電廠的效率好不好,就是去看它的實際發電量 / 最高發電量,又稱平均負載因數,ABWR 的因數平均為 56.6%,對比全球反應爐的 77.7%,以及臺灣現有核電廠 85.1%,可以看見核四裝載的 ABWR 機型發電表現遠低於平均值​

而此機型之所以效率如此之差,就是因為其運轉情形十分不穩,上述 4 座機組都有長達一年的停機經驗,曾出現渦輪機異常,且抗震能力屢遭質疑,日本原子力產業協會對比同廠區內舊型的機組,發現 ABWR 容易受影響的規模大 2 至 3 倍。可以想見,當一座電廠不斷停機,實際發電量肯定會持續下降,這也是它效率比其他機型都差的原因​


第四點 核廢料​

要使用核電,就閃不開核廢料的議題,就像辦活動會產生垃圾,煮菜會產生廚餘一樣。而像核廢料這樣處理難度、影響範圍及危險程度都高的東西,自然會有非常多爭議,不只在台灣,全世界都是。​

核廢料之所以麻煩,在於需要讓其輻射回歸環境背景值,也就是無害的狀態,而在這期間內,要用什麼安全的方式儲放,又要放在哪裡? 是最困難的地方​

核廢料一共分為兩種,低階與高階,低階就是大家常聽到的蘭嶼核廢料,主要包括放射性污染的衣物或零組件等,這些廢棄物經核電廠包裝處理後,目前貯存在蘭嶼貯存場以及現有三座核電廠內,需隔離靜置 300 年​

高階核廢料就是核電廠所使用過後的燃料棒,處置需要經過三個階段。先在用過燃料池中存放三到五年,讓燃料棒冷卻;接著移到設於地表的乾式儲存場隔絕,一般建議至少要四十年;最後找到「深地質處置」地點,藉由多重障蔽,將高階核廢料存放於地表下 300 至 1000 公尺(101 大約是508公尺),存放 20萬年左右,由於存放時間非常長,篩選場址的地質條件相對也相當嚴格,有多嚴格呢? ​

現在最有機會可以處理的國家,是在全國幾乎沒有地震的芬蘭,好不容易找到一處超過 18 億年的穩定岩層(台灣大概在 600 萬年前到 200 萬年前才形成 XD ),此處基岩穩定,而且地下水流動緩慢不帶氧氣,再挖出位於地下 420 公尺深的洞穴來作為最終處置場​

好,現在一個要 300 年,一個要 20 萬年,在我們核能發展的近 70 年歷史中,都還找不到真正的好方法可以處置,我是真的不覺得把有毒的東西埋在地底下算是什麼好方法啦,而且還要 20 萬年耶 ( btw 你知道智人也是大約 20 萬年前出現的嗎 XD),然後 300 年是清朝的康熙傳給雍正的時候,要是他們那時候決定要用一個發電方式,但會製造自己也無法處理的垃圾給現在的我們,不知道你會不會也覺得超級荒謬​


總結來說,續建核四電廠這個投資,至少還需要 10 年、800 億以上的成本,且效益較其他核電機組還差,並其產生的核廢料至今仍無法妥善處理,目前都還沒談到興建歷史中各種詭譎奇妙的安全疑慮與弊案,這有非常多人在討論,歡迎查看下方補充連結,而都將使此投資案的時間、金錢且安全成本再上升​

最後,如果不續建核四,到底會不會有什麼損失? 因為核四本來就不在目前的能源規劃內,若將它算進去,大概佔據未來 3-5% 的發電比例,不過那也是至少 10 年後(2031)的事情,以它需負擔的種種成本與其最終效益相比,我想是完全不划算的,因此,第 17 案核四公投,我會投下不同意票

我覺得更應該將所需耗費的時間與精力,拿來討論如何落實能源轉型,與國際一同邁向 2050 淨零排放,如再生能源與儲能發展、各產業與住商的節能投資、交通載具電氣化等,並務實地討論核一二三廠留下的核廢料議題,政府需與社會積極溝通,建立高階核廢料處置條例等​

能源的議題之所以相對龐大且不好理解,這是現代世界追求方便與效率,減少人們生活的複雜度,所留下的抽象化議題,好讓我們可以專注在處理生活重要的部份,就像我可以按一按手機,門口就出現一台車來接我。我能辦到,是因為 Uber 以及底層的所有技術,包含手機、晶片、電信、地圖、支付、衛星等,全部都抽象化了​

然而,公投就是將這樣抽象化的系統攤開來的時候,讓我們一窺系統底層的原始、複雜,甚至是醜陋。例如當你找不到預定的 Uber 車子,就得回到原始狀態,手忙腳亂地打電話給司機。同時這也是個好機會,去驗證在代議民主體制下,過往發展的政策決定到底是不是我們想要的​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相信人民才是國家應該服務的對象,那我們就不該被政黨的口號影響,投下幾個同意或不同意票,應有義務在每次直接民主的公投裡,對每個議題進行思辯,投下屬於我們的一票!​

公投參考資料如連結,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想法~​

#核四公投不同意​
#17SAYNO​
#1218回家投票

參考資料連結在此~ https://pse.is/3wrwbj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