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十年後的馬祖,醫療人力不足能夠解決嗎? | |
作者: 馬青001 < > | 發表時間: 2020-09-20 |
自民國四十五年起的連江縣衛生院,到七十五年楊醫師接任院長後遷院址到現今的縣醫,鄉親漸漸從「看醫官」到「看醫生」,接著劉局長任內的擴建醫療大樓,雖然設備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有新的突破,甚至上個月底衛福部長當面答應劉縣長添購核磁共振儀,未來在腫瘤鑑識帶給馬祖更多的方便,不過專業醫療人力始終是醫療的本體,也是離島醫療的硬傷。9月18日臨時會,林惠萍議員提出的台大醫院馬祖分院,目前聽起來也許認為難以實踐,不過想想二十年前劉立群縣長提出的許多鄉親認為「天馬行空」的政策,如今也已一一實現,驗證了劉立群的前瞻性,馬祖分院或許確實有討論空間。 事實上同為離島的金門、澎湖都有部立醫院亦或是醫學中心分院,不同金、澎的是馬祖除了人口基數少,常住人口僅約五千人以外,有限的醫療資源還必需分攤四鄉五島,從莒光王議員的質詢中不難發現莒光對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病痛並無地域之分,醫療便利性也許無形中也成為島嶼發展的阻力。以目前的醫療人力需要照顧四鄉五島的確稍微困難,加上服務年限的放寬,以醫學系為例回馬後服務七年便可以選擇留任或調台,相較於留任馬祖,調台不論薪資、發展性、生活水準來看都是相當大的誘因,隨著軍醫裁撤或少了醫療替代役協助,馬祖的醫療人力的確更加吃緊,尤其東引、莒光等等地區影響更為明顯,雖然現在有北市聯醫的支援,不過終究是過渡時期的辦法,長久來看還是需要當地醫療人力的留任,馬祖平均餘命87歲的背後隨著年紀的增長也表示鄉親對於慢性病、物理治療、長期照護等等需求的大幅增加,十年後現在的醫院「熟面孔」大多也退休了,若是往後公費生依舊無法留任勢必造成馬祖一波醫療斷層,從較為表象的醫療經驗傳承困難,甚至到更深一層的年輕醫師由於不擅使用馬祖話造成老年長輩因語言不通帶來的不信任感,醫療人力多年來依舊是馬祖除了交通外的一大問題。 雖然要在常駐五千人的小縣養一個五臟俱全的醫療系統的確相當困難,不過人命是無法以商業的成本考量作為依據的,曾聽醫師朋友說過以重大傷病來說,直升機後送台灣的路途仍然可能有許多不可掌握的風險,送與不送都是一大困難的選擇題,以之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訪問金門醫院的例子來說,他建議金門醫院若是能夠先培養領頭羊科別(如:牙科特別突出等等)吸引廈門病患前來求診,三百萬廈門人口帶來的效益不可小看,也有助於支撐醫院財政負擔,金門和馬祖在地理位置上較台灣更能吸引中國沿海的病患求診,加上台灣高品質的醫療,或許是解決離島醫療的一條出路,減輕醫院的財政負擔。 醫療出身的劉縣長在醫療這塊必定受到鄉親更多的矚目與期待,在人口基數少、四鄉五島資源均分這樣的特殊條件之下,馬祖與金門、澎湖或許不能夠一體適用現在的醫事人員保送計畫,或許應該嘗試協調由縣府自行出資培育醫療人力,並且加長服務年限,才能真正減緩醫療人力不足的問題,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鄉親對醫療的依賴只會越來越重,前些日子有網友對於新任衛福局長是否適任感到疑惑,我想不論是哪一位衛福局長,醫療人力不足的問題都是一大重要的評分指標,十年後的馬祖,醫療環境究竟是如何?十年後,醫療人力不足能夠解決嗎?縣府務必要及早規劃。 |
|
作者: 馬資網政治評論員 < > | 發表時間: 2020-09-20 |
現在年輕一輩要留在馬祖除非是有石姆姆那種浪漫或是家庭在馬祖,否則台灣的拉力實在太大,縣府的確該討論自行出資培養醫療人力並且拉長服務年限,否則醫療人力的問題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 |
作者: Johnalex < > | 發表時間: 2020-09-21 |
要留人不容易 要留住醫療人才更不容易啊 人才大家搶著要 搞不好這邊服務還沒滿人家台灣都已經找好工作了 留住人才是要花錢的 拿的出誘因人家才願意點頭 而且花這個錢還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很大機率還會被大眾認為是賠錢的投資 不像補助旅遊業那樣灑灑錢馬上店家荷包有感 但這個投資對馬祖的長遠絕對是有正向的助益 鄉親的福祉和幸福 也不是金錢能輕易衡量 就看縣府和衛福局的眼光是否看得夠遠 為馬祖的將來好好打算 |
|
作者: 芹壁唯一保留建地 < > | 發表時間: 2020-09-21 |
我有一個夢六年了,劉縣長你的本業是醫療,請問馬祖醫院醫療技術原地踏步,唉~ 請問我有一個夢何時驚醒! | |
作者: 馬青001 < > | 發表時間: 2020-09-21 |
芹壁唯一保留建地 wrote: 說原地踏步或許有失公允,許多醫療儀器的確有一定的進步,依據108年施政報告衛生局提供的資料,台灣支援醫師去年共支援420診次,議會質詢依然有議員對於醫療服務希望能夠給于更多資源,可見醫療人力之缺乏,馬祖分散四鄉五島,地形險峻、公車班次少,島際交通依靠海運,縣內又有不少兒女在台工作的長輩,可想而知就醫不便。要以薪資吸引醫療人員留任馬祖或許該列為長程計畫,現階段似乎只有以縣府自行出資加長服務年限才能夠解決醫療人力問題,否則各島議員在議會爭取醫療資源的場景在未來頻率會更加頻繁,馬祖人不能再等下一個十年了。希望衛生局能夠討論可行性,馬祖的確在醫療人力比金、澎有更迫切的需求性。醫療問題若無法改善也無形成為馬祖發展的阻力 |
|
作者: 章魚籠天堂 < > | 發表時間: 2020-09-21 |
衛生局可以試算一下以過往醫事人員的留任率/加上十年後現在五、六十的醫師退休/87歲餘命的馬祖過幾年更是爆發性成長的醫療需求/現行的制度下的確留不住人,是該研擬自行出資加長年限的可能性/否則醫療問題遙遙無期 | |
作者: 芹壁唯一保留建地 < > | 發表時間: 2020-09-21 |
[說原地踏步或許有失公允,許多醫療儀器的確有一定的進步,依據108年施政報告衛生局提供的資料,台灣支援醫師去年共支援420診次,] 你說你的,管我說什麼?我說馬祖二、三十年保送多少馬祖籍醫師返馬服務,現在在馬百姓若有重大外科手術是否還是後送臺灣教學醫院了事?馬祖縣立醫院什麼時候能獨立自己馬祖籍保送醫師自己操刀手術完成?劉縣長難道這不是你要承擔的馬祖夢嗎? |
|
作者: 乞丐 < > | 發表時間: 2020-09-22 |
還是一句老話, 錢錢錢 醫療並不如上面推文寫得那麼廉價 馬祖就5000人, 根本不可能靠看病賺錢 醫院做越大,每年醫院就虧的越多, 大家口中叫的出名字的醫院(本身還能賺錢) 每年預算都是億來億去得 要有市聯等級 每年至少要先億的補助 要醫學中心等級 每年至少要先10億補助 縣府有辦法? 要提升醫療, 錢先掏出來 |
|
作者: 乞丐 < > | 發表時間: 2020-09-22 |
重大外科手術是否還是後送臺灣教學醫院了事?馬祖縣立醫院什麼時候能獨立自己馬祖籍保送醫師自己操刀手術完成?劉縣長難道這不是你要承擔的馬祖夢嗎?> 你該不會以為開刀就是開刀醫師和開刀護士就好! 首先你要有開刀醫師和開刀護士, 但外科醫師其實也分很多專科, 非自己專科, 可能就加減開開。 一個外科醫生算500萬好了, 看你想備幾個科別, 然後如果希望天天有就乘2,1000萬。 然後馬祖人口就5000人, 可預期刀會很少, 所以1000萬就當是燒掉了 然後再來, 要不要有術後的ICU team, 又是一筆錢, 不會回收的錢。 然後, 如果開不下來, 有後援嗎? 別科的外科醫生協助? 別的新穎設備? 葉克膜小組? 好, 都是錢, 不會回收的錢 。 有錢可以燒(每年幾億), 當然要怎樣就怎樣 如果沒錢, 還是加強後送機制,才是實在 當然, 如果中央政府“強制”台大設分院 當然贊成啊! 外派的人力都是錢啊 ~ 能爭取到,當然是最好的 PS: 金門有10萬人口, 原文一句話輕輕帶過, 比馬祖多一點, 是20倍, 不叫一點。 PS: 金門搞那些花多少, 新聞寫 ”金門縣府陸續編列10多億醫療基金”。 PS: 剛Google, 金門緊急開腦120/5年, 緊急心導管130/4年。 同樣的養團隊的錢。換算馬祖人口比例, 一年開腦1~2例, 心導管1~2兩例。 |
|
作者: 馬青001 < > | 發表時間: 2020-09-22 |
乞丐 wrote: 的確如你所述,馬祖病患數過少,南北竿跨海大橋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北竿鄉親可以共享南竿縣醫資源,不用受航運限制,但就算南北橋蓋好了,莒光呢?東引呢? 以緊急醫療為例,若是靜脈出血,醫師在離島衛生所是否有充足的設備提供醫師做全面評估?不夠危險只能送南竿、危險時要送台灣、太危險又只能送南竿觀察,如何拿捏?若是賭命直接送台在航程大量出血會被認為醫療疏失沒有先送縣醫觀察,送縣醫醫師怕浪費黃金救援時間,縣醫再馬上轉台灣家屬又會認為延誤送醫,況且在醫師出走的情況下,若是年輕醫師值班是否有足夠的經驗能夠判斷呢?就算認為該直接送台或許也會採「防禦性醫療」送南竿給學長判斷 若是出事了該誰背鍋呢?病患運氣差生在馬祖、醫師沒有大膽賭命,還是縣府的醫療人力不足?一個醫療人員因為醫療資源問題導致可以活命的病人死在自己手裡,心理創傷難以想像,況且馬祖地方小,三天兩頭可能遇到家屬,長久以來誰還敢留在馬祖呢? |
|
作者: Johnalex < > | 發表時間: 2020-09-22 |
馬祖的醫院是不可能有台灣同級的設備水 急症患者在醫院先穩定病情後 再後送去台灣看病 應該是比較經濟也比較安全的做法 不緊急的手術 大部分鄉親也不會想留在縣立醫院開 所以我覺得我們倒是不用那麼多常駐的專科醫師 反而要著重在緊急醫療的量能 和慢性病與年長者的照護 除了緊急醫療的醫護人力外 也應先未雨綢繆補足長照人力配置 照服員、社工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 這些人力都不夠阿 馬祖迅速邁向老化社會 如果在地小孩都沒辦法留下 難道要期待台灣來馬祖工作的人照顧大家? |
|
作者: 連江縣衛生福利局 < > | 發表時間: 2020-09-22 |
親愛的鄉親您好:針對您關心醫療的問題本局回復如后: 醫療的進步是無止盡的,人才的培育也是持續不斷包括各行各業並因應整體大環境的變化,醫療人才的培育已經有一個很好的基礎會持續下去並微調以因應整體醫療需求,但是整體的鄕親健康照顧不是只有醫療人才,還包括預防醫學、公共衛生、緊急醫療系統,傳染病防治、食品衛生等,我們都會做整體的規劃為鄉親提供整個的健康照顧。 本縣持續培育中不同專業別之醫師暨醫事人才(包含在醫學中心訓練及在學中)約計40名,未來會持續陸續返鄉服務,本縣持續會與衛生福利部共同辦理「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不會有10年人才斷層之疑慮,本(109)年9月1日已召開本縣109年度返鄉服務醫保公費生(醫師三名、牙醫師一名、物理治療師二名、聽力師一名)座談會,詳見109-9-2馬祖日報「縣長約見今年返鄉服務醫保公費生 分享推動馬祖醫療經歷」。 倘若鄉親您對醫療相關議題仍有任何疑惑需要諮詢或提供寶貴意見,歡迎您可於上班期間撥打083622095轉8820-8828,我們將由專人為您詳細解答,也歡迎E-mail:juf@matsuhb.gov.tw信箱 連江縣衛生福利局關心您的健康。 縣長約見今年返鄉服務醫保公費生 分享推動馬祖醫療經歷 |
|
作者: 馬青001 < > | 發表時間: 2020-09-22 |
連江縣衛生福利局 wrote: 以月中衛福局工作報告為例,不論莒光的物理治療師、護理師、醫師需求,或是南、北、莒光議員共同提到的長照問題,背後隱含鄉親對快速高齡化的擔憂,曾局長提的【三個感動】要能夠順利執行也需要充足的醫療人力,況且現在全台灣高齡化,醫療專業人員本島搶著要,要吸引醫療人力來馬祖除非是抱著【做公益】的心理,否則幾乎完全不可能,只有靠額外培育當地醫療專業人員加長服務年限才有機會緩解醫療人力,當然每年都有新的公費生回馬,但也不少服務期滿調台,醫療人力問題和交旅局面對大霧大浪關島一樣棘手。就算議員開議破口大罵,鄉親聽了心裡很爽,衛福局也不可能憑空生出醫療人員,可以預期的是未來議會議員們依然會要求醫療人員下鄉,且隨著人口老化,頻率只會愈加頻繁,不知道下一任,甚至往後還會不會有醫生擔任縣長,醫療是劉縣長的老本行,鄉親一定是給予極高的期待。 另外五月的會期議員們幾乎清一色希望衛福局能夠清楚讓鄉親知道後送機制、相關處理流程,馬祖大概是少數緊急醫療需要出動陸海空三棲的地區,對於後送機制的不了解,診間外家屬的心情真的只能用「度秒如年」形容,除了求媽祖保祐,別無他法。 |
|
作者: 古厝芹壁 < > | 發表時間: 2020-09-23 |
馬青001 wrote: 高齡化的社會中 醫師護理師之外,物理治療專業也顯得非常重要 年邁的民眾不一定有生病 但一樣可以透過物理治療的幫助維持他們關節活動與肌肉柔軟 也可教他們做肌力訓練 預防跌倒且提升晚年生活品質 更不用說老人家本身的關節痛 就可以到醫院透過物理治療儀器緩解症狀 > 我有個堂哥在板橋開骨科診所 我前陣子去他診所做電療的時候 聽他說最近物理治療師很難請 因為他們都跑去自己開業了! > 我覺得我們縣府還算是有遠見 在好幾年前物理治療還不流行的時候就持續招收公費物理治療師回來 也因為以前的政策 讓馬祖各島都可以擁有物理治療資源 其實已經比很多台灣偏鄉強多了! > 今年有2位物理治療師加入縣立醫院與各衛生所的大家庭 衛福局也聽取了莒光民意 為莒光加開診次 期待衛福局持續增加物理治療師人力 落實各島有專任物理治療師的願景 現在的決策會影響往後數十年的發展 不能等到全國大缺工的時候再找人 因為缺工的狀況下馬祖沒有本錢搶贏台灣的!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