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台大系教授廖咸浩投書中時,談馬祖和淡水彩繪 | |
作者: Simon.Kuo < > | 發表時間: 2016-12-22 |
我見我思-淡水淪亡記 2016年12月22日 04:10 廖咸浩 在網路上看到淡水因「發展文創」而把知名的清代古街「重建街」的某一段塗得五顏六色的照片,心中不免一驚,心想淡水受到的災難顯然還不夠多。事實上,前此在網路上已看到馬祖古樸但極有特色的老屋群被鮮艷的色彩改造,當時心中暗忖,偏處一隅的馬祖都無法躲過此劫,台灣其他地方命運可知,果不其然。 彩繪城市在西方有其傳統,如法國芒東或義大利欽盔疊壘(五漁村)的彩色建築尤其馳名於世,色彩繽紛但不失風雅。其他知名城市如德國哥隆、法國的里爾、巴西的聖保羅、葡萄牙的里斯本、澳洲的雪梨,也有一些自發或政府建議的彩繪,以增添色彩或進行舊區振興。然而真正成功的例子,還是只有前兩例。其餘不過聊備一格或無甚作用。因為彩繪是對城市面貌的大改造,與原建築風貌、地貌、氣候、文化特質都有關係,而不是任意的塗抹。這就如老太太和少女都可以化妝,但畢竟各有各適合的妝。 台灣的城市面貌經過長時間粗暴現代化的蹂躪之後,現在的確需要開始療癒現代化的創傷。然而,彩繪其實是又一次現代化的暴力;盲目抄襲所謂先進國家,而未考慮在地的合宜性。只不過這次的暴力換了個名字叫「文創」。文創是正派事業,但在事事文創、處處文創的虛胖狀況下,文創跟檢便宜的意思差不多了。比如以前台北市對師大夜市的處理方式,不過就是圈地取名,最後人潮大增弄得烏煙瘴氣,反而給了夜市近乎致命的一擊(至於夜市是否是文創,那又是另一個議題)。 淡水在這麼多年來的觀光政策之下,早就已經熱鬧有餘、而文化日蹇。重建街就是活生生的負面樣板。當初為了所謂交通,硬生生把淡水最具文化價值、甚至幾乎是全台唯一的米市街,攔腰斬斷。交通方便了,歷史也不見了。我的一位好友竟然因此差點找不到舅舅的家。我當時聽她一說,驚覺這竟是台灣盲目現代化後果的隱喻:最後會回不了家。 在西方懂觀光的國家(包括東歐那些被我們視為落後的地區),古城區都不會隨意拆或建,更極少聽說為了交通方便而對歷史動刀動斧。如今少了歷史,再想用這些俗艷的色彩包裝,能說不是捨本逐末嗎?大陸為了發展觀光常把某些古意盎然的小鎮包給所謂的文創公司經營,卻遭任意改造成充斥著假山假水假古厝的俗艷遊樂場,沒想到台灣也未見高明多少。 彩繪台灣的目的是想要讓世界看見台灣,只怕學得愈賣力,離世界愈遠。淡水或馬祖當然可以發展文創,但不應是鄉紳土豪搶榨資源的遊戲。觀光相關的文創不只要有富品味有遠見的官員,以確保在地特色掌握世界脈動,更需要民眾參與,由地方之愛出發。因此不能急著要績效,更不能為績效而胡亂破壞歷史。(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22000480-260109 |
|
作者: andrew_lin < > | 發表時間: 2016-12-22 |
誠如廖咸浩所言,一個地方如何保存特色,比模仿別人更重要!馬祖聚落保存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而現在推動的營區和據點釋出,也是未來馬祖的亮點,值得在這方面繼續努力,加油!! | |
作者: 我的主子是隻貓 < > | 發表時間: 2017-01-21 |
那是因為沒有文化美感的人以為換了點顏色就叫文創 | |
作者: 芷彤 < > | 發表時間: 2017-01-21 |
彩繪會吸引觀光客,台南住戶在住家牆上彩繪很像北歐風味 各樣卡通,上次去北竿發現防空洞有海綿寶寶塗鴉,馬祖都缺乏人維護閩東建築,都很少見到閩東式建築。 | |
作者: Liner < > | 發表時間: 2017-01-22 |
一個地方的建築要有自己的文化和移民的特色。 如何展現一個地方的鮮明特色,讓旅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和印象,是值得大家共同去學習和保存的。 在澳洲雪梨有很多英國留下的建築遺風,如QVB(Queen Victoria Building), Martin Place(馬汀廣場) 和海德公園對面的聖瑪莉大教堂等。這些都是雪梨充滿濃濃地英倫風文化遺址和古建築。 此時的南半球是盛夏,悠閒及怡人的高度生活水準的環境,吸引著各地的移民者和掏金客來此尋夢。如何學習國外的優質文化,學習別人好的優點,再以結合自己國家好的特色文化,才是一個加乘的文化效果。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