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不要me too,要me only,談今年馬祖擺暝文化祭 | |
作者: 翠龜灣 < > | 發表時間: 2016-02-23 |
今年馬祖擺暝文化祭在昨晚的台南和馬祖同步施放蜂炮聲中,寫下了令人讚嘆的驚嘆號!精彩的蜂炮聲光、首次與台南連線,尤其在台南震災過後,顯得意義更為重大。 不過,今年的馬祖擺暝文化祭精彩有餘,但不是沒有隱憂。從日本的祭典活動大力保存地方特色的角度來看,馬祖近年來的慶典活動,太多me too,已漸漸流失地方文化特色。例如今年的蜂炮和放水燈,引進外來文化,卻因此沖淡了慶典活動的地方特色。是否值得,令人憂心。 日本是亞洲文化大國,是很多國家的標竿。馬祖在20年前推動聚落保存,就多次前往日本觀摩,且持續20年。以下是日本的十大祭典活動,每個活動都深具地方特色,並且數十年如一日,堅持me only,不但保存地方文化,也帶動了各地的觀光發展。 http://maymay1231.pixnet.net/blog/post/191525820 -%5B%E8%B3%87%E8%A8%8A%5D-%E6%97%A5%E6%9C%AC%E8%B6%85%E4%BA%BA%E6%B0%A3%E5%8D%81%E5%A4%A7% E7%A5%AD%E5%85%B8%E7%B8%BD%E6%95%B4%E7%90%86!-%E4%B8%80%E7%94%9F%E8%87%B3%E5%B0%91 |
|
作者: 王小若 < > | 發表時間: 2016-02-23 |
蜂炮來到馬祖施放是文化交流的一種,並不會因為這樣蜂炮就取代原有的傳統扛乩儀式,變成馬祖特色,放水燈是平安祈福,台灣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活動,它並不是單一地方特色文化,馬祖實在是需要多與外界交流,不要認為這樣的活動叫做外來文化,會影響原本的傳統儀式,這叫交流 | |
作者: 翠龜灣 < > | 發表時間: 2016-02-23 |
雖然今年白沙的鹽水蜂炮連線,聲光效果炫麗,熱鬧驚奇有餘,但是馬祖擺暝文化祭的核心的價值是甚麼?更值得反省和思考。好在馬祖的傳統鼓板,在學校的支持下,仍然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沒有拜託阿兵哥來支援,否則我們的傳統祭典就完玩了! 引進鹽水蜂炮是文化交流,還是文化入侵,這是大哉問的議題。美國好來塢電影是美國文化輸出的重要資產,台灣不免被「入侵」,因此我們政府有義務輔導本土電影,以免本土文化的弱化。同樣的,鹽水蜂炮是台灣強勢文化之一,當它與馬祖擺暝文化祭「交流」時,外顯的是炫麗熱鬧煙火聲光秀,鋒頭搶盡,而馬祖的本土文化元素不見了。難道這就是我要想要的祭典成果嗎? 這幾年來,感謝文化局上上下下的努力,將馬祖本土文化發揚光大。今年再結合鹽水蜂炮,可說是別具巧思,也帶動了馬祖擺暝文化祭的熱潮。但「馬祖本土文化」的保存、精緻化與發揚,須要更深度的思考,是本人撰寫本文的目的。 |
|
作者: Liner < > | 發表時間: 2016-02-23 |
請先去了解一下周倉將軍在鹽水武廟蜂炮慶典是擔任先鋒官的角色,再來議論此事較好. 供奉周倉將軍的平水尊王廟這幾年常到下港台南鹽水參加蜂炮慶典,也訓練轎將穿越蜂炮砲陣中的膽勢和技巧. 因平水尊王廟在桃園有分宮,也有訓練南部來的乩將,可知,平水尊王廟和台南鹽水地區廟宇來往是非常密切. 有些神明降示的事,身為信徒,必然遵守. 廟宇間交流,通常是以神尊為主角,信徒和廟委會為實踐者. 樓上說什麼文化入侵不入侵的說法,'殺攏謀'. 講一個影,生一個子. 促進宗教文化互相交流,是件非常好的事. |
|
作者: 王小若 < > | 發表時間: 2016-02-23 |
有時無形神蹟的顯現,不是用有形的想法論述就可以解釋的通的。 101年平水尊王廟周倉將軍降乩表示,要到台南鎮南宮周倉將軍廟謁祖,就這樣開啟了這幾年與台南鹽水鎮南宮和武廟的交流事宜,每年只要關聖帝君及周倉將軍的任何慶典,平水尊王的乩將們就會前往參加,鎮南宮也一樣會派人員前往平水尊王廟交流,這是神尊的旨意,相關人員遵照旨意行事。 今年會有蜂炮來參與盛會,也是因為今年是平水尊王主辦擺瞑活動,鎮南宮,武廟因為雙方友好的關係才來到馬祖施放蜂炮,對廟宇的工作人員來說,他們就是為神明做事,不至於因為來放個蜂炮就喪失原有的文化元素吧!反正每年擺瞑的主辦單位都不同,不會年年都有蜂炮在馬祖放的…… |
|
作者: 小村 < > | 發表時間: 2016-02-24 |
又是一個想太多.甚麼文化入侵不入侵的.只不過文化交流罷了 你要講我就說給你聽.扛乩你以為是大部分馬祖人祖先福州人連江長樂傳過來的文化 嗎?福州哪有這種神轎.是閩南塘岐周家傳過來的.一開始只有蕭王府有 後來才遍及全北竿 現在已是我們流傳百年的文化了.你怎麼不說是文化入侵 文化就是要多元.不要一成不變!你告訴我馬祖地方文化特色是甚麼.還有不 要以為只有馬祖有繞境. 在台灣每個月幾乎都有宮廟繞境.各式陣頭出陣.動作華麗表演精彩可期. 看都看不完.一直在求新求變.馬祖有的台灣都有.連神將一手一足擺動走法 都有訓練過 再想想馬祖有什麼?連神將基本威嚴走法都不會 前年南竿媽祖昇天祭吧.全國媽祖宮廟來南竿.台灣人看那孩仔神童都笑翻了 到底在走什麼.走得像四不像.像八家將.卻又是神童.七.八爺一點威嚴也沒有 北竿更慘阿兵哥支援.老是叫它們跟上整個隊伍黏在一起.每次看它們都走著 走著都撞在一起.一點神將威嚴也沒有.至於各島的鑼鼓也沒甚麼好說的.台 灣其實也有鼓板.打得好聽的也不少. 不過.馬祖元宵繞境是純樸溫馨有人情味.還有扛乩神蹟 這是台灣廟會遶境比不上的.台灣廟會雖然精彩.但那陣頭人員幾乎都有點染黑 成員複雜根本都耍威風不是為神明做事.馬祖這點就很單純還不錯! |
|
作者: i-love-matsu < > | 發表時間: 2016-02-24 |
文化交流是好事,明年再來個馬祖和平溪連線同步放天燈吧~ | |
作者: Liner < > | 發表時間: 2016-02-24 |
閩南輦轎仔文化在馬祖北竿發揚光大及在地化100年了,在閩南泉州幾乎已經看不到扛乩文化了. 馬祖輦轎仔,台灣也很多,有手輦,有四人輦等,但馬祖的密集度比台灣還高. 在馬祖北竿,除看到福州的擺瞑文化和閩南泉州的輦轎文化,兩種福建文化在海島北竿予以充份結合,這就是在地化100年的最佳融合表現. 就像現在香港美食文化,不光是嶺南廣州的廣東菜,也有客家菜和潮汕菜,這就是文化的豐富性及多元性. |
|
作者: 翠龜灣 < > | 發表時間: 2016-02-24 |
各位如果曾經細心閱讀日本十大「祭典」,應該可以分辯得出來傳統「祭典」不同於一般的「慶典」,慶典歡迎「交流」,而祭典則需要「保存」與「傳承」,排斥所謂的「交流」。 馬祖因為冷戰關係與大陸分隔半世紀,加上大陸推動文化大革命,因此昔日大陸原鄉的的擺暝文化,禮失而求諸野,在馬祖保存了下來。即便是百年前從閩南傳入的「扛乩」文化,由於時空環境的異變,也已漸漸發展出馬祖自己的獨特風貌,成為馬祖在地文化之一。 馬祖發展觀光,在地傳統文化除了需要保存與傳承之外,更需要「差異化」,這「差異化」就是me only,就是馬祖文化觀光的競爭力! |
|
作者: Liner < > | 發表時間: 2016-02-25 |
這篇文章親像六月割菜(假有心),排他性及自我藩籬意識過重,跟民進黨公媽派很像.只能說,還好兩岸觀光客,馬祖人及北竿人對這次擺瞑文化蜂炮活動及人神共歡的活動,感到非常滿意,這是好的現象. 尤其,劉縣長藉蜂炮場合表達了全體馬祖人對台南地震的最大關心和關懷,可說是把整場活動推至最高潮,也可說是行銷人文馬祖及文化馬祖高度的極致表現,也是今年元宵節台南和馬祖連線格外最大的意義. |
|
作者: 小村 < > | 發表時間: 2016-02-25 |
一個蜂炮交流活動竟然都把馬祖的右派保守思想主義者都釣出來了 這還真是始料未及阿.哈哈!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