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粉紅帶藍就是美 | |
作者: 陳耿信 < > | 發表時間: 2015-07-18 |
再沒有一種花,如此之艷麗,卻又清新脫俗;粉紅色的花瓣中,有著天空藍的陪襯,佇立在山與海之間;與她相遇,彷彿漫步在雲端,忘了人到底在天上還是在夢裡。換錦花是她的名字,東引島上最美麗的倩影。正值換錦花開花季節,又聞有人盜採此珍貴保育花卉,故想與鄉親們一起來認識換錦花並提供些許建言。 換錦花隸屬於石蒜科石蒜屬,特性為見花不見葉,花期在8-9月間,原生於大陸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可能於冰原時期透過物種的遷移,或可能是種子經長江入海,透過東北季風洋流漂洋來到東引,然後定居下來,總之,東引是換錦花分佈的最南端。大陸因快速開發,換錦花已遭遇毀滅性的破壞,所剩無幾,東引島上的換錦花海,恐怕是當今世界上碩果僅存的了,容我這樣說,東引的換錦花,已經不是中華民國的資產,而是全世界的資產了。保守估計,若干年後,全世界大概只剩東引才見得到她的芳蹤,但若我們不予以積極保育,以後要瞧瞧換錦花,恐怕就只剩遺照可以看了。 東引的原生石蒜屬植物有換錦花與紅花石蒜,這二種花的天然雜交種為玫瑰石蒜(以紅花石蒜為母本)和紅藍石蒜(以換錦花為母本)。經研究調查證實,東引的石蒜屬植物,絕大部分都為換錦花,而紅藍石蒜、玫瑰石蒜都只有零星分佈。換句話說,我們在東引所見,粉紅花瓣末端帶藍的石蒜花,幾乎都是換錦花,不是紅藍石蒜。 介紹簡單的分辨方法: 1. 換錦花∼花色粉紅末端藍色,花被片不皺縮也不反捲,雄蕊與花被片近等長,花被筒長約1.6公分。 2. 紅藍石蒜∼花色玫瑰紅末端藍色,花被片不皺縮但輕度反捲,雄蕊與花被片近等長,花被筒長約1.04公分。 3. 玫瑰石蒜∼花色玫瑰紅末端藍色,花被片皺縮且反捲,雄蕊約花被片的2倍長,花被筒長約0.8公分。 建言: 1. 除非是安全的對象,請鄉親不再對外告知清水澳以外的換錦花棲地,保護不為外人盜採破壞。 2. 請導覽解說員幫忙宣導,讓遊客懂得保護她、愛她。特別強調此花在東引以南,存活開花的可能性極低,藉此打消想挖走的念頭。 3. 建請縣府盡速協助東引,在幾個換錦花棲地成立保護區,嚴禁盜採與開發。 4. 於清水澳換錦花棲地架設景觀柵欄,避免遊客入內攝影而踐踏換錦花。也可於該處建立換錦花解說刊版。 5. 與中興大學園藝學系合作,他們已累積好幾年的換景花研究經驗,可技術轉移給東引農改場與有心志工,有計畫的培育換景花。 6. 培育換景花建議用種子做有性繁殖,如此不會傷害母球,若以棲地為幼苗移植地,成功機會應該很大。 參考資料:彭俊翰.2013.「馬祖東引鄉原生換錦花之分類、生態與繁殖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 |
|
作者: 陳耿信 < > | 發表時間: 2015-07-18 |
東引的原生石蒜屬植物有換錦花與紅花石蒜,這二種花的天然雜交種為玫瑰石蒜(以紅花石蒜為母本)和紅藍石蒜(以換錦花為母本)。經研究調查證實,東引的石蒜屬植物,絕大部分都為換錦花,而紅藍石蒜、玫瑰石蒜都只有零星分佈。換句話說,我們在東引所見,粉紅花瓣末端帶藍的石蒜花,幾乎都是換錦花,不是紅藍石蒜。 介紹簡單的分辨方法: 1. 換錦花∼花色粉紅末端藍色,花被片不皺縮也不反捲,雄蕊與花被片近等長,花被筒長約1.6公分。 2. 紅藍石蒜∼花色玫瑰紅末端藍色,花被片不皺縮但輕度反捲,雄蕊與花被片近等長,花被筒長約1.04公分。 3. 玫瑰石蒜∼花色玫瑰紅末端藍色,花被片皺縮且反捲,雄蕊約花被片的2倍長,花被筒長約0.8公分。 參考資料:彭俊翰.2013.「馬祖東引鄉原生換錦花之分類、生態與繁殖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 |
|
作者: 江士豪 < > | 發表時間: 2015-07-20 |
日前7月14日連江縣政府召開「104年度 連江縣各鄉道路景觀綠美化改善工程規劃期初報告」,我有於會議中建議規劃公司,關於換錦花(紅藍石蒜)的研究可請教中興大學園藝系張正教授,並於西引島原生位置大面積復育換錦花打響換錦花原生種地的名號吸引慕名的而來之客源。 | |
作者: 陳耿信 < > | 發表時間: 2015-07-20 |
感謝豪哥 您所做的很激勵東引鄉親 我很感動 若來的及 換錦花種子約9-10月成熟 建議今年先行採集播種 就不用再等一年了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15-07-23 |
續修連江縣志對於本縣的珍稀植物,也有記載,其中的「馬祖捲葉石蒜(暫名)」就是上述比較接近換錦花或換錦石蒜的物種。而縣志中的「東引長葉石蒜(暫名)」則比較類似紅藍石蒜。由於均尚未正式命名,所以都用「暫名」標示。 東引長葉石蒜(暫名) 東引地區特有生態型,屬石蒜科,為鱗莖植物,秋出葉型,葉片寬大,長約58公分,寬約1.3公分,花型為杯狀十分優美,分球特性適中,花色紫粉色,瓣尖帶藍,在東引地區的分布範圍,集中在東引島的世尾山、恩愛山,西引島的后澳、清水澳、龍船沙等海岸山坡地。東引長葉石蒜多與紅花石蒜、長萼瞿麥、綿棗兒、細葉假黃鵪菜等海濱植群混生,開花期為7、8月,花期略早於紅花石蒜,已列為珍稀保護植物。 民國91年出版的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石蒜種原遺傳歧異性及親緣性之RAPD分析》,作者楊斯惟指出,民國89年收集大陸、日本、臺灣之石蒜種原共12個品種,以及未定位品種系馬祖捲葉石蒜、東引長葉石蒜進行RAPD(隨機擴增多態性DNA技術)分析,結果發現東引長葉石蒜與東引地區原生紅花石蒜的相似性係數為0.67至0.77,而與大陸的紅藍與紅花石蒜的相似性係數為0.60至0.78。其與4個A核型群種比較,與大陸紅藍石蒜的相似性係數較高,東引單株與兩個參試紅藍石蒜之間的遺傳相似度為0.80及0.84。群集分析東引長葉石蒜與大陸紅藍石蒜歸為一群,以紅花種內遺傳變異程度而言,東引長葉石蒜可視為大陸紅藍石蒜的地理亞種。 馬祖捲葉石蒜(暫名) 東引地區特有生態型,屬石蒜科,春出葉型,葉片是由基部包圍莖軸進行螺旋生長,有2次抽葉現象,秋天抽少數葉,隔年2至3月再抽多數葉,長約40公分,寬約1公分,花型為杯狀十分優美,花色為粉紅色,瓣尖帶藍,開花期8至9月,已列為珍稀保護植物。東引地區在恩愛山、燈塔前後方山崖、世尾山、小紫澳、東澳、龍船沙等地呈叢狀分布。 經由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RAPD分析,結果發現馬祖捲葉石蒜與大陸換錦石蒜的相似性係數為0.79,而紅花石蒜的相似性係數為0.56至0.61,所以應該與大陸換錦石蒜歸為一群,可視為大陸換錦石蒜的地理亞種。 --------------------------------------------- 另外,彭俊翰在碩士論文《馬祖東引鄉原生換錦花之分類、生態與繁殖研究》中,載有相關圖說,截圖如下,提供大家參考: 花型花色變異 東引原生紅藍石蒜 東引原生玫瑰石蒜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