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討論與交流 » 馬祖開講 http://matsu.idv.tw
主題: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作者: 愛鄉人 < > 發表時間: 2014-09-28
馬祖教育界,搞鬥爭也令人嘆為觀止,自古文人相輕,更難怪馬祖會有這種為人不齒之退休陳校長產生(請勿自行對號入座啊!)。

祝全天下教師教師節快樂

參閱
韓文所言之『師』特別指『傳道解惑之師』 而非『句讀之師』,
這類老師,依現代人的術語指的是老師除必須具備『專業』,尚須具備『敬業』及『熱情』。
『敬業』及『熱情』正是優秀教師所須具備的必要條件,唯有具備這二者,才能稱得上『人師』。

我認為師之人格修養更重要。
作者: 愛鄉人 < > 發表時間: 2014-09-29
轉載由網路一篇文章,期許馬祖高中重視三年文化基本教材教育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教育,嘉惠一生。(馬祖未來靠你們及青年)


當前文化基本教材教學的難題與改進之道
一、前言-文化基本教材教學的重要性
當社會大眾慨嘆風俗敗壞,人心不古.盜竊亂作頻作之時,教育改革應聲而起。各界對這方興未艾的教育革新亦寄予厚望,期望由它來帶動社會改革與心靈改革。其實,透過好的教育來造就好的國民,以組織成好的社會,這樣的理念是十分正確與可貴的!而衡諸高中教材與授課時數,能擔負此等改造人心重責的,國文教學實當仁不讓,這其中又以文化教材的教學為最。如果人人都能實踐儒家的道德哲學,體現忠恕之道,克己復禮,推己及人,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社會上亦將由祥和的瑞氣來取代烏煙瘴氣。 再者,一個中國青年,如果志不在研究文史,那麼他的一生或許只有高中三年有機會在國文老師的指引下接觸四書,思考儒家經典著作中的問題,進而了解儒家思想,體會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若其觀念在高中三年能深受儒家潛移默化,而日後服務社會,能在處事接物,思慮云為之際,表現出溫良揖讓之德,忠恕仁厚之風,這豈不是國家民族幸福之源,社會人群和諧之基!由此可見,文化教材之教學實關係著世道能否匡正,明德能否彰顯,豈能不從長計議,謹慎將事?
二、文化基本教材教學所遇到的難題
文化基本教材教學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然而近代教育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經濟、科技教育太過發展的結果,忽略了人格的陶冶與道德觀念的培養,文化教材的教學遂不被重視。就教學目標而言,本教材乃欲教導學生從中國固有經典中,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義、培養學生倫理道德之觀念與愛國淑世之精神。由此學到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進而在生活中身體力行,以有助於個人的立身處世。然在杏壇教改一味西化,功利主義抬頭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欲達成目標,已面臨了一些難題:
(一)就社會風氣而言:
因為物質生活的提昇,社會價值觀丕變,人們往往急功近利,甚至為求利益而不擇手段,忽略了內心道德的省思,漠視人格涵養之功,文化教材縱有惕勵人心之功,卻早已秋扇見捐,被束之高閣了。
(二)就教育風氣而言:
一味取法西洋教學精神與方法,造成迷思。歐美各國利用科學技術與最新的工具,固然可以發揮較大的效能,然過於信賴數量、分析的研究,卻忽略了教育活動本身的特色,陷入了機械的,唯物的窠臼,忘了教育其實是人性的自覺工作,而教學應從了解人性,實踐道德哲學為基礎。
(三)就學習動機而言:
欲引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就必需依據學生學習的需求特性和原有的經驗來安排。然而文化教材不論文字表達方式或思想內容,都是二千多年前的產物,它產生的時代、背景與當今社會相異,學生原有的經驗與古人相去太遠,更何況還有一層文字的隔閡,加以在知識導向與升學主義盛行的風氣下,倡言道德的聖賢古訓,如何能引起學生研習興趣?
(四)就教材而言: 文言文的解釋與翻譯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大負擔,耗費不少處理訊息的時間和記憶空間,使得學生可用在文化思想本身的時間、空間大為縮減,故文化思想的學習淪為附庸。現行的教材在此方面的補充工作明顯不足,因此學生對儒家思想的精義自無暇多顧。並且篇後亦無可供學生反芻學習的問題討論或相關題目或歷代以來足以印證聖賢言論之相關記錄,學習的效果自是有限。
三、文化基本教材教學的改進之道
(一)前提:教師本身對文化教材要有相當的堅持與認同:
誠如心理學家所言,「教師自然形成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的成就和學習歷程。」教師對文化教材的教學懷有堅定的信念與熱誠,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真切的期望。高中教育有責任澄清學生的價值觀念,協助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真,以開拓圓滿的人生。而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是自律道德的典範,提供了傳統文化中極高智慧,教師若能肯定其內容和價值,進而影響學生,自能掌握教學成功的契機!
(二)聯考佔分比例的堅持:
以前的文化教材在聯考僅佔四、五分之多,學生迫於現實,往往不愛這種低報酬率的投資;近些年來佔分比例稍增,有十多分,故學生不敢忽略。教學宜把握此等契機,並聲請聯招會繼續此項堅持。同時亦須呼籲,出題時應側重思想與觀念推論的題目,如此方能督促學生對教材認真地做一通盤、徹底的了解。
(三)教材本身的改進
1.在論孟學庸的教材之前附加導讀。導讀須以學生讀得懂的文字(白話或淺近的文言文)寫成。內容包含它的成書、性質、由來、作者、傳本、注本、地位、評價等的概述,讓學生在研讀教材內容之前,能對儒家思想及學習方法有概略的認識。
2.在每一分類單元的開始附加引言,概述單元學習目標與性質;結果部分附加相關義理的述論、闡發,並附記歷代以來的名人事例以為佐證,更重要的,須設計義理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深思,讓學生在學習過後能思索玩味,反覆再三,以加強學習的效果。
3.掌握時代的脈動,配合現代思想、觀念及社會文化的內容,重組教學單元。,除了論仁、論孝、論政、論…等現有的單元外,可以增加儒家思想與文學、藝術、科學、經濟、宗教、命理、環保…等,甚至是當前流行的話題,如EQ(情緒智商)、運動…等關係之單元。如此,一來可證明儒家思想與現實社會仍能密切契合;二來可以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讓批評儒家傳統不合時宜的說法不攻自破。
4.酌附相關圖表、照片,並加以解說。藉著清晰生動的圖表照片,讓學生印象深刻,從而對教材中所言人、事、物有更精確的認識,以提昇學習的成效。
(四)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
文化教材的編輯已屬僵硬,此時端賴教師掌握良好的教學方法,以提昇除了考試以外的學習欲望。教師應盡量在學生的角度,同情地理解學生現有的觀點,把握有限的教學時間,將儒家思想與現代科學或民主生活相結合,並以儒家觀點的優越性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動機。
1.由於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事先須製作講義(如字的形音義、翻譯等),要求學生事先預習,屆時予以測驗(不限於紙筆測驗),而將上課時間充分發揮於四書義理的闡述,而指引學生正確的行事依據與人生方向。
2.以視聽媒體為輔導教材,可以選播與四書教材或儒家思想相關的錄影(音)帶或歷史古跡、文化的幻燈片、照片或祭孔的實況影片…等;此外,如講授到論政、論仁,…時亦可蒐集有關民主、政治…的錄影帶、紀錄片,以資映證、比較。
3.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除了教師講述法外,亦可由學生上台講述,或以短劇、角色扮演、分組討論、團體遊戲等方式來達成教學目標。透過具體的生活體驗或模擬操演,去體驗聖賢之道、必可達到不菲的教學效果。
4.留心歷代名人軼事,關心社會國際新聞,加以系統整理,融入各個教學單元之中,並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批判事件。如講授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時,泗汴頭案的伍澤元,中油弊案的主角李慶榮,或者連戰家族和伍澤元親友的匯款問題;青少年自殺尋短與飆車違記之事件,均可提出討論。(這是學生相當感興趣的,不過教師須注意不能有政黨宣傳的色彩,要維持中立的態度。)講授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恒存乎疢疾。……」時,蘇東坡的流宧生涯與文學創作、貝多芬、海倫凱勒、鄭豐喜、杏林子……等等故事,更是最好的佐證。這些都有賴教師運用智慧、費心安排,以加強教學的效果。
四、結語
文化教材的教學,如何在整合文意之後讓學生有綜合的體悟,猶如蜜蜂釀蜜一般,採集百花的花粉而釀成甘甜的蜜汁;如何增進學生道德判斷能力,培養學生能在科技發展與社會結構改變的時代裏,具有認識自我能力,不致在複雜的環境中迷失了方向;如何在闡明義理後,為學生注射道德的強心針,使學生深切體會,並躬行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實是當今文化教材教學的重要課題。陶鎔高尚情操,培養健全人格,誠如李師所言:「任重道遠,須堅持理想,奮戰不懈!」豈容絲毫怠慢?身為教育工作第一線的教師,自當兢兢業業,慎重其事,以期文化教材教學目標之達成!
作者: 念慈 < > 發表時間: 2014-09-29
因為物質生活的提昇,社會價值觀丕變,人們往往急功近利,甚至為求利益而不擇手段,忽略了內心道德的省思,漠視人格涵養之功,文化教材縱有惕勵人心之功,卻早已秋扇見捐,被束之高閣了。

說的好,希望馬祖文教協會諸公省思,身為"文教"人民團體領導人,並曾為人師表者,自當提升人格涵養,躬行實踐,以身作則!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