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譚遠雄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其介如石」憶舊(附珍貴老照片) | |
作者: 譚遠雄 < > | 發表時間: 2009-07-07 |
民國六十五年先總統蔣公逝世一週年的前夕,本人正輪值東引碼頭檢查官,遙望碼頭右方有塊巨石,任憑強風吹襲、海浪沖擊,仍然屹立不搖,形似不動如山,堅毅的矗立海邊,甚是雄偉;心想若能於上刻字用以訓勉島上軍民、提振士氣,豈不更有價值。心隨意轉建議下,獲長官同意,當即赴圖書館翻閱「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文集」找文句,驀然在蔣公墨寶中發現「其介如石」,這不啻是他老人家一生奮鬥精神的寫照嗎?若能鑴刻於巨石供人省思豈不最恰當! 經層奉核准後,隨即挑選「國立藝專」雕塑科畢業戰士等人成立工作小組,請台北連絡官購買雕刻工具,後由政戰隊描繪真跡,再依比例臨摹巨石上。每日清晨即帶領雕刻戰士,腰掛水壺、袋裝口糧,攀附巨石一銼一錘的展開工作。斯時常因天氣寒冷、海風強勁,使水壺結冰、手腳凍僵而停工回營休息,工作非常辛苦。如此日復一日的敲、鑿、銼、錘,歷經一月峻工,塗上油漆後,近看細緻、遠看宏偉,加上工兵適時的整建美化,形成東引碼頭醒目的地標。 ![]() 筆者站於雄偉的巨石前 ![]() 經國先生視察防務,筆者隨侍在側 很巧合那年清明節前夕,經國先生蒞臨東引島視察,登岸後一眼望到巨石上「其介如石」蔣公墨寶,徘徊躊躇許久才離開。接著與民眾問侯及贈送民間友人林老先生一盒雪茄煙;隨後搭車赴指揮部聽取簡報、視察防務、戰備訓練、致贈官兵加菜金,與官兵代表共進午餐後轉赴馬祖視察宣慰。 ![]() ![]() 與司令官等人合影 蔣公逝世兩週年當天,於電視上看到經國先生發表「其介如石」紀念文,文中談及在東引見此巨刻之發想與感懷追思之情。目睹此一幕,所有參與鑴刻工作的弟兄興奮莫名、極感榮焉,本人激動之情亦久久未能平復,想到自己隨意的信念,以及親自參與施工的結果,竟變成一個留存後世供人景仰的佳蹟,真正是始料未及,回憶這段往事,歷歷在目,內心依然洶湧澎湃。想到為地方作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值得我一生驕傲了。 「附記」:這兩位巨星還認得嗎? ![]() ![]() 與影視歌星勞軍團合影 (上圖為林青霞,下圖為梁修身) 原文出處: http://www.wretch.cc/blog/liu341023/23410506 |
|
作者: 馬怒 < > | 發表時間: 2009-07-07 |
相當珍貴 尤其林青霞..年輕時真是清純美麗 |
|
作者: keypoint < > | 發表時間: 2009-07-09 |
這是馬屁文化+塗鴉惡習+破壞自然景觀的最好寫照。 | |
作者: 譚遠雄 < > | 發表時間: 2009-07-09 |
凡做事都有人批評,金門《毋忘在筥》也是中外的名勝。文章上載第三天1500多人次點閱也欣慰了,有人上貴網站共118篇只有128個掌聲,我1篇有12位掌聲也安慰了。何必計較太多,隨人說吧,人有說話自由,謝謝指教,馬屁,人屁各自放吧!開心就好。 | |
作者: 繼光 < > | 發表時間: 2009-07-09 |
林青霞到今天依然風韻猶存呢 真是相當珍貴的老照片 放眼當今政壇 還真沒有人可以說自己有其介如石的人生哲學了 逝人已遠 但典範長存 |
|
作者: 陳志方 < > | 發表時間: 2010-08-07 |
譚遠雄 先生,您知道 其介如石的意思嗎? 我的解釋是比喻信心的意思!! 因為蔣介石,是一個基督徒,所以有這個意思!! |
|
作者: 譚遠雄 < > | 發表時間: 2010-08-08 |
本篇報導只是把35年前值得記憶的往事,向當時在東引一起共事 的鄉親前輩朋友們陳述戰地一段回憶。因為我特別懷念他們。 同時現在馬組東引已成為觀光勝地,怕初到東引貴賓們,上了碼 頭抬頭看到﹝其介如石﹞巨石,想知道歷史緣由,這篇憶舊、就 是介紹,也許鄉公所可以立牌解說,也是一件好事。作者願意捐 贈費用。感謝一年多後還有朋友提出看法,歷史故事解釋方式很 多,立場不同各有不同見解,我們非常感謝大家的鼓勵。遠雄。 |
|
作者: 忠義驃悍 < > | 發表時間: 2010-09-15 |
譚遠雄 wrote: 我從小就曾看過先總統蔣公站立於奇介如石下的照片 記得是有穿戎裝與長袍的相片 我66年到東引反共救國軍服役 到東引我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其介如石四個大字 我立刻想到蔣公的照片 而且我也立即的相信他老人家當初就是在此巨石下照的相片 看到您的相片我的記憶立刻的回到民國66年 我還真的對您的面容存有映像感覺好像昨天才跟您見過面一樣 大哥您的其介如石可騙了我三十多年啊 讓我不得不大笑三聲 哈~哈~哈~ |
|
作者: 譚遠雄 < > | 發表時間: 2010-09-16 |
感謝民國66年在東引服役的這位朋友的賜教,我不知這位朋友看到蔣公介石﹝中正﹞穿戎裝在「其介如石」巨石下照相是出自何處,應該不是東引碼頭那塊﹝其介如石﹞巨石下。筆者62年調往東引戰地服務,記得蔣介石逝世追悼大會在東引中正堂舉辦,軍民一起依序參加追悼大會。我擔任司儀,碼頭巨石沒有任何刻字。我62年上尉軍階調到東引,67年升中校後7月調回臺灣。這5年中東引隊史館﹝忠義驃駻﹞關帝廟旁中柱島間,請王昇上將題﹝中流砥柱﹞刻在巨石上,及南澳碼頭巨石﹝其介如石﹞四字均是在那時完成。當時期指揮官梁鳳彩中將、李明瑄中將、涂遂中將、副指揮官王澄科少將、主任高興恩少將、蔣陞少將、封惠南上校﹝後任連江縣縣長﹞、東引鄉長陳安國、東湧日報許廷建社長,均是當時的核准人,督導人、合作人。我怎可能一手遮天編故事來騙人,您太抬舉我了。您66年在東引,南澳碼頭﹝其介如石﹞64年元月動工2月底完成,如果你63年12月以前來過東引南澳碼頭應該沒有﹝其介如石﹞巨石,我64年在蔣公筆墨選集中,看到蔣公民國25年寫有﹝其介如石﹞四字筆墨。閣下放心您沒有被騙30多年。譚遠雄敬覆。2010年9月16日 | |
作者: saxo < > | 發表時間: 2010-09-16 |
keypoint wrote: 你要這樣解釋,也是可以... 但,我覺得在那枯燥且壓力極大的時代, 這樣做,應該有鎮定人心的效果! 就像我退伍近20年了! 一直對南竿,我電台門口的石頭(約60公分高), 上面有刻:思念心,三個字一樣, 4年前再去看,一樣感動... 我也很想知道,那是誰刻的,這都是一個故事, 這感覺,很難與別人分享吧!! |
|
第1頁 (共3頁) | 前往頁面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