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歐陽柏燕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島嶼˙深情對唱之後 | |
作者: 歐陽柏燕 < > | 發表時間: 2009-04-12 |
<島嶼˙深情對唱之後> 歐陽柏燕 一場交會詩、歌、畫展的活動在南竿順利展開,隔日在馬報的焦點新聞照片中,我看見Kimbo(胡德夫)和姆娃(之前我都叫她瑪莉,現在喜歡改口叫她姆娃˙達拿比馬)深情的對唱,台、金、馬的詩人臉上洋溢著熱情,站在「詩與歌˙島嶼深情對唱」的紅色布幔前合頌「太平洋的風」,另一張「變身˙24節氣的完美女人」畫展照片中,我看見自己正專注的為參加開幕的嘉賓解說創作的心路歷程,我說:『「島嶼系列」是我創作的源頭、也是生命的原鄉,我將持續到生命以終………」 因為有這一分深情,海風變成一雙推動的手,繼續推動我們從南竿航向北竿,去探勘未來計畫佈展的06據點與么兩主題館,也特別去僑仔頭拜訪Kimbo和姆娃的表姊「棉花」,因為在演唱之前,Kimbo一直陶醉的說:「住在橋仔頭,早上我是被小鳥兒叫醒的,一睜開眼,看見窗外有小船兒在搖啊搖的,那真是美麗的經驗啊!」我立即被那畫面吸引住了,想像著小船搖擺的美感,所以當棉花在我們的展演現場,熱誠的邀約我們去她家玩時,我立即要她留下地址及電話,喜孜孜的說:「我們一定會去的」。 帶著美麗的記憶,豐收滿滿回到台北後的隔日,坐在「不老部落」的長桌旁,Kimbo又說起馬祖的美,說他想在那找個房子住下來,不需要芹壁的豪華,只要像橋仔頭一樣簡單就夠了……我微笑著聆聽,完全明白他的「那就夠了」的涵義,石屋群處,無處不風景,我們心中對馬祖的禮讚,讓我們很容易滿足,不多奢求。 我喝著甜甜的小米酒,Kimbo和姆娃喝著我帶去的金門高粱,這是我們大年初一相聚時的約定,所以我一直保留著姆娃特別喜歡的馬蕭紀念酒,在高腳杯與一口杯相互輕碰的祝福聲中,姆娃對我說:「現在你已經擁有好幾個部落的接觸經驗了」這是我另一個創作計畫,正悄悄展開,等待著機緣走進嚮往之地。 當小米酒與金門高粱對飲無數回後,我被拉進他們的歌舞行列,雖然我的舞步因為陌生而顯得生澀不夠豪放,但一樣釋放出對土地的感恩與族群交流的喜悅。 當部落的主人告訴我們:他們是怎樣回歸自己的土地,培育出適合的種子,年年在增進收成;也得教導已喪失本能的母雞,學習孵育小雞;而前高後低的茅草屋,是通風又防颱的智慧選擇……這一些都是大自然教的,只能臣服於它,不能對立或反抗……我不禁想起忙碌於社運的盟友,他們是真正跳脫族群對立,腳蹤走得既長又遠,帶著宏觀的視野在關懷周遭的問題,而我們彼此的交流,積極中隱藏著一種無奈的心痛,原住民在都市發展中,不斷遭遇迫遷的命運,形成了弱勢族群的惡性循環,但真正的原住民問題,漢人所受的教育,其實一直都沒有告訴我們:原住民是什麼? 走進不老部落,我看見高高的瞭望台,但它已不是為了防禦,它變成吸引人拍照的景觀;四處走動的雞、鴨、鵝等家畜,看見我們一群人,不但不躲,還迎賓式的一隻一隻聚集,成群列隊靠近我們;幾隻吃草的山羊,被賓主暱稱為「自然的鋤草機」,上、下班時都會得到讚美與鼓勵,而自在巡守的狗,牠的神態很清楚的傳達一種訊息:這是一個沒有階級之分的地方,人與牲畜,只是共用一片土地,共享一個太陽而已。 在不老布落裡,我看見許多之前我沒看見、沒思考過的東西,不只是把曬乾的苧麻剝皮、抽絲來織布的過程,不只是歌舞表演的形式(我們是自己唱、自己跳,彼此為對方的表演歡呼、鼓掌)還有其他更深層更多面的生存的問題……我走過的幾個偏遠山區,回頭爭取土地「重建」的部落,原住民努力維繫部落的生存,開墾出有機休閒農場,推行環保、生態、原生的概念,也繼續培育、教養下一代永續經營,但更多的原住民,卻流落在都市邊緣,不斷遭遇迫遷……他們想用他們認為對的方式保存生活,那也是他們僅會的、不會忘記的方式……但這一個基本的生活選擇,在沒有自己的土地的都市中,卻走成一條崎嶇又坎坷的抗爭之路,包括三鶯部落、溪州部落、崁津布落、撒烏瓦知部落等……一份對土地的繫念、關懷與堅持,足夠來挽住點什麼,開創出新局嗎?心中充滿疑惑的我對Kimbo和姆娃說出我所看見的問題,正回鄉掃墓的他們說:讓我們找個時間坐下來談一談吧。 記得「詩與歌˙深情島嶼對唱」圓滿落幕後,馬祖的友人主動走上舞台幫忙收拾、打包各類樂器,將之歸類、裝箱後,我們像一家人似的到小館裡用餐,餐敘中自然的提起成長過程中的點滴……宴請我們的馬祖友人說:「我的人生是沒有挫折的……」我完全理解那心境,這讓我想起一句話:「生命中越巨大的不幸,越值得去經歷它」。 因為當年金、馬的年輕人,從困頓的島嶼航向都會,只能努力打拼,所有的坎坷遭遇,只能將它焠鍊成花崗岩一樣的堅韌,所以一路行來,一切艱苦都變成了深刻的體驗,不再畏懼挫折,所以餐敘中我們彼此舉杯,互敬對方,認同一句好話:「我的人生是沒有挫折的……」 因為這些深刻的體驗,我們更加珍惜人間的情緣……所以馬祖的友人聽到「美麗的稻穗」歌聲響起,聽到Kimbo說起家鄉的稻穗沒人收割,因為族人都上前線去了,坐在南竿「民俗文物館」演藝廳內的馬祖友人就流淚了……這些,都是詩與歌的美麗交遇……在不老布落,當感性的Kimbo因為觸動到一點什麼而眼睛濕潤到遮不住淚水,獨自離開長桌,悄悄一個人避到茅屋外去落淚時,姆娃淡淡的對我們說:「沒關係的,就讓他一個人沉靜一下吧」……當Kimbo再回到我們聚餐的長桌,幸運的我又聽到這首歌,以及更多更多的歌謠,雖然我沒能來得及,現場馬上學會,跟著部落中人一起大合唱,但我一點也不遺憾,因為我知道深情,島嶼對唱之後,我後面還會看見、學習到更多,我只要好好把握,就像此時此刻,車內的人都睡著了,我默默的開車,回想起許多美好的點滴,心裡也開心的哼唱起自己家鄉的歌謠。 ������������������� 歡迎參觀--歐陽柏燕個展--「變身˙24節氣的完美女人」 展場--連江縣政府 文化局 展期--98.3.28--98.4.28 歡迎光臨--《歐陽柏燕詩文隧道》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ouyangpy/ |
|
作者: 張望 < > | 發表時間: 2009-04-12 |
繞道進入《歐陽柏燕詩文隧道》,可惜文章照片不可以復制。 | |
作者: 歐陽柏燕 < > | 發表時間: 2009-04-13 |
大概是網站的保護機制吧,我也是不懂,太忙了,有時找不到自己留存的檔案資料,想從自己的網站去抓,也是抓到一掌空霧而已…… 趁回覆留言之便,補充「島」文的「前言」: 這篇文章寫到尾聲,我才敢聽Kimbo的音樂專輯『匆匆』,然後腦中奇異的回想起他在一些場合中落淚的畫面,一個專注、感性、優秀的創作者,常是無法自抑澎湃的情感的,他們之於人類、土地、世界的關懷與愛,常讓他們受苦,但也因此保留住很好的創作熱情,能堅持走自己的路……過去我也很容易流淚,後來發現要進行、完成更多的事情,必須學習抑制私人情感,轉移至更重要的方向……所以我漸漸也能控制住因觸動或深層的感動而想哭的衝動了,但我還是十分歡喜看見,一些良善的人流下真摯動人的眼淚! |
|
作者: 張望 < > | 發表時間: 2009-04-13 |
是啊 「生命中越巨大的不幸,越值得去經歷它」。“必須學習抑制私人情感,轉移至更重要的方向”多么鼓舞人心的話啊!使我想起政治犯說的一句話:走進監獄,就像新郎走進新娘的家。現在人也說: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 |
作者: 歐陽柏燕 < > | 發表時間: 2009-04-14 |
「越大的不幸越值得經歷」是法國電影「偶然與巧合」深刻詮釋的一種生命態度,劇中的女主角梅麗安在連接失去生命中的摯愛後,勇敢的展開一系列痛苦的生命旅程………「她拒絕不幸,拒絕虛偽,拒絕妥協,拒絕虛假,拒絕安慰,她堅持走下去………」記得看完電影後,我為了「越大的不幸越值得經歷」這句話,特別去和我的忘年之交「夢公」(周夢蝶)討論……後來我為了這句話,又特別進戲院再看一遍「偶然與巧合」………… | |
作者: 張望 < > | 發表時間: 2009-04-14 |
「偶然與巧合」在下載了,要好好看看。應該學習堅強。 | |
作者: 歐陽柏燕 < > | 發表時間: 2009-04-14 |
是合法下載嗎? 有關這部影片,摘錄一段文字──分享: 有個影評人說:「我連續看了三天,仍想再看,如果時間容許,我覺得可以一直看到把法文學會為止,把劇本的對白背熟為止………」對一部電影的癡迷狂愛大約很難超越這番表白了………2000年起,它曾經在台北連演二十餘周,橫掃文藝青年,爾後一再上映,一直到2003年……電影院裡仍坐滿了人………一直到今天,仍不時有人會提起它………是什麼樣的偶然或巧合讓「偶然與巧合」刻進了許多人的人生?「我想我的人生已經不一樣了」網路上也有人這樣留言………沒有人在看過其他電影後會這麼說,但「偶然與巧合」確乎有這種魔力(這絕非偶然,或是巧合而已………) |
|
作者: 張望 < > | 發表時間: 2009-04-14 |
電影下載,需要4小時,下載沒有聽說有非法的。法律和實行還是有距離的。 | |
作者: 張望 < > | 發表時間: 2009-04-15 |
http://www.xunlei5.org/xiazai.html 下載電影《偶然與巧合》用4小時就可以。 “人生是各種形態的混合。人生是一出通俗劇。知識分子在里頭毫無用處。”“越大的不幸越值得去經歷”在影片1:42:16的時候。 |
|
作者: 歐陽柏燕 < > | 發表時間: 2009-04-15 |
感謝分享。 每日寫稿、看資料、收集各類資訊,我和電腦相處的時間長又長,所以我都是去戲院看電影的,可以說大台北地區的戲院都看遍了,也看倒了無數家(當然不是我的責任,而是資本主義競爭太可怕,位在商圈或老舊的電影院總是撐不住,一家一家倒店關門,哀哉)……金門、馬祖的戲院也都不見了,這印證了藝術文化在「邊陲」是奢侈、難以發展的……遑論「第八藝術」的電影…… |
|
第1頁 (共2頁) | 前往頁面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