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歐陽柏燕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Christiania 震撼自由行! | |
作者: 歐陽柏燕 < > | 發表時間: 2018-08-02 |
*滿城塗鴉,牽動旅人的心 從航拍圖看「克里斯欽自由城」(Fristaden Christiania),可看見一條優美的水道曲線,兩個長條月芽形的土地,有外城牆、內城牆,護城河圍繞著,這座位在丹麥首府哥本哈根一隅的小半島,擔負著特別的角色。它曾是海上防禦堡壘,丹麥海軍的駐紮基地。如今變成眾人熟知、十分響亮的景點。 1971年宣告成立的克里斯欽自由城,已經存在46年,它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佔地 34 公頃,走近它,立即便被它特殊的風格吸引,忍不住帶著讚嘆再靠近一點,發現自己身處一座塗鴉城,滿眼盡是張狂、恣意揮灑的斑爛色彩。仔細看,牆面上的圖畫像似在凸顯、控訴什麼,強烈的色彩隱隱流露恍惚與落寞。我們帶著好奇心,四處走逛,來到綠樹與花草掩映的小公園,眼前出現一片波浪狀的龍形景觀牆,一塊一塊彩繪的紅磚,拼組成鮮明的圖案,旁邊接連的矮柱與橫條木板都是塗鴉,它們相互搭配形成一種風景,這種風景在自由城隨處可見。塗鴉在這裡是最直接的宣洩,如果想要探挖居民在吶喊什麼,只需把滿城塗鴉接連看下去,各種聲音便一一浮現。 1971年,一群嬉皮士、藝術家、弱勢族群、無政府主義者等,以不同於主流社會的價値觀,聚集軍方一處廢棄軍事基地,建構屬於自己的集體生活。在這片佔有極大綠地,被稱作哥本哈根「綠肺」的土地上,一群人自訂律法,擁有自己的國旗、自行設立貨幣,帶著無政府主義的夢想,追尋另類的生活。 漫行在克里斯欽自由城,我被一種獨特的氣氛吸引,興奮的舉起相機,但很快被人制止,我這才發現,我的鏡頭已超越界線。我放下相機,觀望著周遭,走到一排搭有鷹架的建築前,旁邊的石舖路一陣響動,迎面馳來一群頭戴安全盔,戴著太陽眼鏡,腳踩滑輪鞋的青春滑輪族。一位穿著桃紅上衣的女孩,矯健的飛馳過我身邊,一邊回頭招呼她的同伴,幾位腰間繫著水壺的女孩隨後飛馳而來,她們快速滑出我的視線,石鋪路哐啷哐啷響著,沿路充滿歡樂的笑聲。 我繼續往前走,又是一大片塗鴉撞進眼底,那畫面像似在告訴進入者,這裡是自成一格的世界。自由城內只允許自行車穿梭,汽車不能進入,因此生活步調顯得十分悠閒。我四處走逛,因為分不清那些區域可拍照,那些不可拍照,舉起相機時,心理手壓力很大,尤其被陌生的眼睛盯住的壓迫感,讓我不得不收起相機,但一回首,一個特別的場景又勾住我的心緒,我忍不住又拿起相機。我走走停停,好奇的觀望四周,自由城內沿途所見,不管是彩繪塗鴉、手工藝品、裝置藝術,都偏自然隨性風格,這些創作沒有他人的影子,充滿草根的力量,色彩也是。城內的居民,依著自己的思路,在畫面上呈現本心,滿城的塗鴉,如要解析它們,很自然會連接上吶喊、掙扎。走過早期、中期,來到近期的漫漫長路,自由城居民經歷過無數風風火火的抗爭,在「世界最宜居城市」的哥本哈根,有這一處完全不同於其他景點的自治區,每個走進這片土地的人,想必心情都很複雜,自由城為何會對自己產生別樣的吸引力,一時也很難說清楚,只能自己慢慢探索,找答案。 *另類色彩的店家 穿過塗鴉牆,走向另一個區域,我東瞧瞧西看看,自由城的商鋪店家,自在呈現它自己的色彩、氣味。露天市集的攤位上,擺著各種手工藝品,一些紀念品、卡片和T恤上,都有自由城的標誌,不管走到那,這「紅底上三個黃色圓點」都會躍入眼前。自由城的市集、餐廳、酒吧、咖啡廳等,都有它自己的營生模式與節奏,經過這些店家時,我都會好奇的拍攝它們週邊的塗鴉,它們那樣醒目,居民的聲音都直接潑灑在牆上,想不看見也難。 經過滑板公園,我看見塗鴉房子旁邊的一棵樹下,一名男子抱著吉他正在自彈自唱,放在地上的吉他套子裡,擺著一個小碗。他旁邊沒有人駐足圍觀,但他依舊投入表演,似乎已把自己化成地景之一,我繼續往前走,感覺那歌聲一路跟著風跑。 在自自由城漫遊,是一個極新奇的體驗。當地居民努力營造周全的生活機能,相同的理念和適宜的決策,考驗著居民增進未來發展的能力。有共識,才能避免內部衝突,它是創新也是回歸。遊客在城內四處走逛,想要看表演、聽講座、找書、挑唱片、買藝品、用餐、喝咖啡、試嚐大麻,都可以找到滿足自己的據點,這些充滿經營者個人風格的各式店家,包括餐廳、酒吧、咖啡屋、服飾店、藝品店、個人工作室等,很多都隱藏在高密度的塗鴉牆後面。當你望向牆面的彩繪時,便會接收到愛、憎強烈的故事,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們都大剌剌的用強烈色彩撞擊你,彷彿在宣告,入了城,就是另一個世界,每個人都得敞開自己,尊重自然,過更貼近土地的生活。 *穿過迷霧的氣味 除了走逛色彩鮮明的市集,遊客最感好奇的是販售大麻的攤位。過去,大麻銷售集中在自由城的普舍爾街(Pusher Street),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大麻交易市場。如今,這一條專賣大麻的街道,留存的是零星攤位。在不能拍照的大麻攤位區,一個一個有偽裝網罩的迷彩攤位上,攤主戴著墨鏡,捂著大口罩,只露出半張臉,我靠近攤位,看著各種大麻貨品,用力吸氣,深呼吸嗅聞著,盼望感受到不一樣的氣味,想著會不會吸入一些二手煙,體驗到飄飄然的迷幻感,然而這只是我的想像而已,我並沒感覺到什麼異狀,我一直都很清醒,越逛越清醒,因為忍不住想剖析人的精神、心靈層面的種種活動,一旦與大麻相碰觸,何以一株「草」會引起諸多激烈的反應? 丹麥政府一直想收回克里斯欽自由城,除了「無政府主義者」佔屋佔地的爭議外,在丹麥仍屬於違禁品的大麻,在自由城公開銷售更是其中一個激烈的導火線,為此雙方長處在對峙狀態,重複循環著衝突、抗爭、溝通、協調的拉鋸戰,尤其一度因惡勢力、激進份子的介入,造成了傷亡事件,丹麥政府更強力想清除克里斯欽自由城,杜絕禍源。自由城居民為了保存居留權,主動拆除了普舍爾街聚集的大麻區,因為居民不希望因一條街而而失去長年捍衛的土地和家園,更不希望生活的空間與癮居子、黑幫畫上一條等號,被歸屬為危險、墮落之地。如今,自由城的大麻銷售仍舊存在,但走向化整為零的另一種局面。我在自由城拍下的各種塗鴉,都可看到自由城居民的心聲,包括一株碩大的大麻植物旁邊,畫的是擊碎針筒、反對硬性毒品入侵的心聲,自由城自訂的規則律法,也包含這一項,其他還包括禁止汽車進入、禁止武器、暴力、防彈衣、煙火、偷竊等,也都顯示居民追求獨立、自然、和諧生活的心聲。 除了大麻這敏感的議題,自由城還有更多內涵值得探討。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烏托邦願景,走進自由城時,人們內心隱密的一根弦便被觸動了。在自由城居民努力爭取空間、捍衛家園的漫長歲月中,不乏各種身份的人士表達對自由城的支持,其中包括藝術家進駐城內,進行各種創作和展演,也許藝術家的特質與命運,和烏托邦世界有著極微妙的連結,他們對人類終極夢想的探索與追尋,有著異於常人的韌性與堅持。 *自主,架構新生活機能 離開熱鬧的店家和各式各樣的攤位區,我們往前走了一段路,回頭看見高高矗立的「救主堂」(Vor Frelsers Kirke),它外露的螺旋梯有許多小小的人影移動著,許多人走向自由城時,都會特別登上救主堂塔頂,眺望自由城風光,以及四周遼闊的美景,我們沒特別走向救主堂,我們順著塗鴉牆一路往前行。 機動車不能進入的自由城,處處可看到停擺在路邊、牆角的自行車,遊客也可在這租自行車,騎著四處閒逛。有一種自行車,前面有一個帶輪的大筐,可載人也可載貨,因為是自由城所設計出來的,被稱作「克里斯欽自行車」,我們在丹麥各處走動時都常看到它,因為它具備多種用途,深受歡迎。如果在丹麥停留得更久一點,我也很想擁有一輛。但在生活步調十分緩慢、悠閒的自由城,我更喜歡走路,仔細觀察自由城的各種面貌。 儘管自由城的公共設施不是很完善,很多建設都是靠居民利用廢棄物,拼拼湊湊組合而成,但看得出居民十分用心在架構周全的生活機能。我拍攝下一座小型滑板場,因為它週邊有許多彩繪,我遠遠就看見它的存在。我也拍下供人自行取用的開放式二手物資站,它是一座簡易型棚架,裡面有一些長方形塑膠籃筐,擺著花花綠綠的衣物,以及日常生活器物,讓需要的人自由取用。自由城居民奉行「共有共用」的生活信條,這只是其中一個物資站而已,其他處還可看到以各種型態存在,落實實踐理念的事實。 走著走著,我看見石鋪路的縫隙長出許多小草,它們形成一大片縱橫交錯的綠格子。來到一棟用粗格網當矮籬,圍成一片露天庭院的房子旁,一位花白頭髮的老太太正在澆花,她拿著水管四處噴灑,圍籬內花草繁茂,還種有幾畦翠綠的蔬菜。這一路走來,我看見許多用石塊隨意圍成的花圃和菜圃,還有散置在路邊的大小容器也都種滿了花,雖然整體環境有些淩亂,但無私的陽光把花草照顧得很好,一片斑爛、花團錦簇,充滿生機與活力。這裡的老屋與老人,自在過著安靜的生活,他們不在意花草淩亂生長,自由城就像都市裡的鄉村,褪盡社會化的附加物,回到更早的年代。我隔著圍籬看老太太澆花澆菜,她沒發現我,似乎在這生活的人們,不會特別向外張望,老太太活在她自己的世界,花開花謝,觀光客來來去去,自由城的居民早已習慣,他們守著自己的城,過著自己的生活。 一條石鋪路,自然風徐徐吹拂,我繼續往前行,一個特殊場景跳進我眼裡。幾棵大樹穿過一排二層樓房屋的走廊,恣意往天空生長,濃密的大片樹蔭形成一張大傘,樹下的二層樓排屋,有高高的大樹遮陽擋雨,看起來平安又充滿自然野趣,這成排的樹屋十分吸睛,讓我忍不住想像,住在這裡的人,可以在二樓走廊抱著樹幹,聽風唱歌,多麼愜意啊,我連拍數張照片,心裡感覺一片蔭涼。 離開樹屋時,我又拍下另一片野趣風光,那是一輛破舊、車身已分離的自行車,它被改造成一座花架,上面擺著一個紅色茶壺,壺內長出了花草,紅綠交映,十分醒目。自行車的把手也繫著一朵碩大的太陽花,這讓人看了微笑的場景,吸引我繼續往前探奇。 沿途,我拍下色彩鮮明的彩繪屋,那房子的紅磚外牆,經過亮彩噴漆造型,變成醒目的特色屋,遠遠的就吸引人靠近它。我拍下斜屋頂和筆直的煙囪,拍下站在屋簷的幾隻鴿子,牠們和帶有畫面的房屋連結在一起,顯得十分協調。路邊,常可看到一些充滿巧思、另類的裝置藝術,它們是利用廢棄物、回收物品拼貼而成的。走走停停看看,我特別喜歡沿路恣意生長的花花草草,它們毫不受限制,自在開落,一生都美麗。 *舞臺上自由的標籤 在自由城逛了大半天,突然豆大的雨滴落下來,我們快步走向搭有棚子的餐飲區,它靠近一個戶外演出的舞臺,表演尚未開始,舞臺上人進人出忙碌著,自由城的旗幟標誌,到處都看得見的「紅底上三個黃色圓點」在舞台上顯得特別醒目,透露出更多聲音。我們走向靠近舞臺的長形桌椅區,發現每一桌都滿座,只能就近找一張直立的高腳圓桌,站著吃簡餐。一段時間過去,舞臺上仍沒演出動靜。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們用完餐,雨已停了,表演卻仍未開始,我們順著餐飲區後方的斜坡往上走,越走越幽靜,景色也越美。眼前一條綿長的水道,一水之隔的對岸是熱鬧繁華的哥本哈根市區,它與自由城有極大的差異性,不知從那頭望過來,人們會怎樣看待自由之城? 面對一塊新型社會的試驗田,觀光客在水濱兩岸來去,寫下各種不同的評語。這些各抒己見的遊客,不乏對立、相反的立論,有的贊同接納都市繁榮的一方,有的嚮往自由城的理念追求。他們有心或無意拍下的照片,呈現出克里斯欽自由城不同階段的面貌,一些曾在這裡演唱的歌手、短居過的藝術家,被特別紀錄下來作見證,留下一頁獨特的回憶。閱讀這些紀錄,我發現克里斯欽自由城的存在,帶著一種獨特的啟發性,而歌手、藝術家的進駐,明顯提升了當地的文化素質。 克里斯欽自由城的頑強活力,直接投射在許多地方,在主要入口的圖騰柱子上,人們走進來時會看見Christiania,走出時會看見You are now entering the EU。這裡不存在個人,只宣示集體的存在。在這,有些長住居民已有第三代,當滿城塗鴉,經過漫漫歲月,有些畫面已經褪色、黯淡時,因為城在、人在,未來也就一樣存在。理念與行動一致的居民,早已習慣在各種色彩中掙扎,那些暫時難以兌現的計畫,依舊跟著自由的旗幟在風中招展。 在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眼中,它是一個特殊景點,就地理位置來說,它是哥本哈根的一部分。每一個走進自由城的人,自然會有自己的觀察與看見,烏托邦的理想和夢想是否已經死去,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評估與解讀。在我心裡,自由城充滿獨特魅力,第一次走進來,陌生中有一種極奇妙的感受,知道後續自己還會再來,不是一次接觸就可滿足我。在我眼中自由城不僅是一個景點而已,我相信每一次走向它,它都會有新故事對我說。 *水濱延伸的特色建築 自由城的吸引力,內外相扣,堅強或軟弱的人,在這裡都會找到可以依靠的力量,它是一根緊繃的奇異的弦,碰觸它時,它會因人而異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不管是理想或夢幻、激昂或委靡、踏實或飄浮,人們心中所追求的都會在這一根弦上找到投射。也許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片秘境,藏著邊緣人的心思。走進自由城而被撩起的心事,不單是因為眼前看見一些景象,還有更多早已存在的事實,當環境改變,世事互相撞擊,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時,一層一層剝解難題,新的覺醒與抉擇,自然會改變原來的處境與生活。 看哥本哈根地圖,可清楚看見一條寬闊的水道,將哥本哈根一分為二,靠近自由城一方,月牙狀的水道邊有成片的綠地,往東北角延伸過去,有壯觀的碼頭,如果貼著自由城的水道邊小路走,可以通往更深處的樹林及水域區。在那,會看見居民自己動手興建的各式各樣的房子,這些特色屋根據地勢,採用二手材料自由變化,每一棟都獨一無二。那些吸引人的兩坡頂、四坡頂、燕翼屋頂、菱形房屋、六邊形屋頂等建築,是自由城居民順勢地形,立足林間水畔的見證,這些獨門獨戶的建築,還包括香蕉屋、飄浮水中的蒙古包等。 在自由城四處走逛探奇時,我常感受到一種特別的震盪,越往深處行去,感受的震盪越強,面對它,我越探挖越覺得它的存在背後潛藏著多重意義。自由的追求,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自由城居民將他們對社會制度的省思,直接呈現在他們所選擇的生活上,穿過46年的風風雨雨,堅持脫離丹麥、脫離歐盟,走自己的路。這一條獨立之路,穿過時間,頑強存在自治區,在互助、集體的公社生活中,每一個居民都是大本營的一分子,人人心中只有大我,沒有小我。自由城居民面對日新月異的環境變遷,充滿功利的現實變化,夢想若想兌現,就必須具備守持和變通的能力,因可以維持並延續的社會制度,必然是組織架構能跟著時代發展,不斷調整。 人在、土地在、建築在、遠景在,克里斯欽自由城抗爭之路走久了,居民自然凝聚更強的向心力。遊客來來去去,歲歲年年,寫下他們的觀察感懷,有一個聲音默默在說,真我一旦跨進更深邃的生命情境,理想與現實的對立會更加強烈,當真我與假我臨鏡相視,看得越清晰也會越迷惑。那些早已存在的疼痛,被困在局勢、環境中的吶喊,除了在塗鴉牆上展現,順著水濱往前走,尚未實現的建築藍圖,仍可繼續延伸。那些我尚未走進的更深遠處的風景,以及曾經讀到書面資料但尚未真正看到的建築,包括園林景觀設計、圓形社區市集設計、窯洞倉庫設計、碼頭住宅設計、圍合式聚落設計、穹頂建築群設計等,都帶給人們美好的願景。眼前,自由城已然成為丹麥極熱門的景點,據說前來此地的遊客比走向世界最著名雕像之一的「小美人魚」還多。當遊客看見居民在廣場自由擺攤、在水邊愜意曬太陽、在雜貨店前群聚聊天時,他們覺得自由城的環境親切又自然,讓人彷彿經歷一場回家的旅行,充滿溫馨感。當居民的故事與土地緊密結合,誰也不能輕忽他們大聲說出的話,而屹立在水濱的建築,說的話更是堅實有力。 *回望,一彎月芽土地的傳奇 站在高處,眺望一水之隔的兩岸,我對著滿眼的綠意讚嘆。群聚在克里斯欽自由城的居民,是另一種微型縮影嗎?人們心裡嚮往的最好的生活,就是自由城追求的實驗標竿嗎?60年代嬉皮的思考,是否真確連結自由城居民的角色身分呢?他們能夠順利攀升、達到烏托邦追求的精神、心靈境界高點嗎?不管答案是什麼,一群人在一片月牙形土地堅持了46年,讓人不得不正視他們堅持的原由,以及努力追求的終極目標。 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國家,才能承擔一個時代顛覆、前衛的獨立思考,丹麥被譽為全世界最幸福、最接近天堂的國家,首都哥本哈根被譽為是全世界最適合居住、最佳設計城市!在這樣的環境,自成一國的自治區,它成形、它存在,因為唯有繁榮、先進,富強的國家,才能包容另類的自治,才能讓一項社會實驗維持46年之久,在其他國度,這實驗很難長久存在。 一個不見得會被納入旅遊攻略的地方,卻讓去過的人都留下深刻印記。不管你喜歡或討厭、接納或排斥,它仍堅持自己的理念,帶動社會實驗。不管你如何界定它,將它視為桃花源、生態村,或與嬉皮精神相通的烏托邦,克里斯欽自由城,已成為一則傳奇,它也是丹麥的另一項「世界第一」。 從哥本哈根市區走向克里斯欽自由城,我沿途拍下高聳的尖塔、運河上的遊船、優雅的建築、美麗的街景、櫥窗等;走進自由城,我拍下滿牆塗鴉、各種拼貼裝置藝術、獨具風格的店家與市集、充滿特色的彩繪屋等,想要探索更多,瞭解丹麥這高度現代化國家,如何包容多元文化,以其優勢不斷創造奇蹟,走進克里斯欽自由城,觀察它、紀錄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條河道的兩岸,風景可以連結成生命視野,相互觀摩可以帶出新的創造力。克里斯欽自由城的存在,或可提醒我們,當人們習慣符合大眾標準,不再激發內心的潛力火焰,讓原創力向外延伸,人們便會不知不覺變得俗化,導致夢想與理想跟著萎縮。 離開克里斯欽自由城時,我知道我還會再來,一群人集體尋找精神出路,引發的社會思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在「世界最宜居城市」美名下,克里斯欽自由城的存在反應多元包容的可貴。面對「世界上最長久的烏托邦」,面對一則現代傳奇,下一次再來,我要走得更深更遠,關注住在一彎月芽土地的人們,如何繼續堅持一條自由意志之路。 PS:早早寫就的一篇專稿,業已早早刊登,只因貪圖暢快旅行,一出走就是兩個月,荒涼了個人網站和FB,今兒終於回頭,讓自己稍作休息,把舊作貼上網,只因旅程中我一直對人說,眼前一切只是過渡(跳板),我真正的目標~仍在遠方! 歡迎光臨《歐陽柏燕詩文隧道》 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ouyangpy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