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劉枝蓮 http://matsu.idv.tw
主題: 是風,尋儂家的厝?
作者: 劉枝蓮 < > 發表時間: 2018-07-21
或許
對你來說,只是一本書
對作者來說,是一個孩子的出生。

我寫詩的資歷,不是很久。但,讀書,認真讀書的資歷,真的很久了。如同跑步。很多人都問我,妳跑步都在想什麼?我都淺淺的說:「想,大家認為不重要的事。」

跑步與讀書,對我而言,是自律。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好,也是自律。

或許我是自私的人,從小就不喜歡把時間發在,我自己認為無謂的事物上,也討厭做討好別人的事。在家中孩子排序,我居中,是個非常典型追隨者,很多人,都認為我的意見不是很重要。但,我偏偏就是驕傲外表,又不願把時間花在說服他人,關心別人,或者說三道四。

也由於,我天生不是個八面玲瓏、四方討好的人,就任公職之後,不是熟女的性格,自然比別人多些碰撞,但要逆著自己性格做事,是多麼辛苦的事呀!多年來,我也領悟些小道理,反正「世人之所忙的事」自然有許多人汲汲經營,我就不湊熱鬧了,那就忙些「世人之所閒著」不重要的事。

由於父母教養的關係,我也沒有狂妄的本事,總覺得任何事情,都需要時間來蘊釀,按部就班。我們除了吃飯、睡覺、工作、料理家事……所剩的時間,就更有限了;為了讓事情做的更好些,只有投入時間,專注完成每個階段,要完成的事。讀書時後認真讀書,教書時候全力投入,連跑步這等瑣事,20—30年來也少間斷。
何況,比起無意的社交,或與人說三道四,我更喜歡讀書、運動這樣穩定的生活。

寫詩,出於偶然。出詩集是作夢都沒想到的事。然而比起寫詩,我更喜歡讀詩讀論,因為它可以讓我窺見他人或自己內心靈動。詩集名為《我詩 我島》是鼓勵自己能為生我、養育島嶼,寫下更好的詩篇。

《我詩 我島》 詩集主要是
1以島嶼在地書寫為標的
2.從內心深情、到社會現象,到在地食物以及花酒和茶湯
3記實

詩集佈局,以4+1 的型式 如附圖

卷【一】

附耳,牛角灣

這本詩集主旋律,以《牛角史詩》拉出序幕,幅射出牛角灣的種種,有如電影鏡頭下拉近也拉遠,寫景也寫實。

寫近,則是以海老屋推動藝文活動片段為鋪陳;寫遠,則追六O年代牛角灣。寫景部分:比如《附耳,牛角灣》中,「在這裡,赤潮來過了,藍色腳印鏤空了沙灘;鳥兒來過了,遺落種子,讓石屋懷上一叢鮮花。」寫實部分:在《牛角史詩》中「不怎麼說話,口中噴著火熱氣息,深褐色,粗壯的臂膀、鋼骨般堅硬的脛腿,長樂曹朱村曹家四房、八房、七房來了」。當然,馬祖正酣的藍眼淚,也是書寫的陣頭裡,這兒《藍眼淚》是以春、夏、秋、冬為發想意識流,創造出不同的節奏感。《説大澳》就是以虛實漸層開展告白的作品

《 説大澳》

不能阻攔的咳。風的垂絲
搔刮喉頭,石頭屋織邊脫線
歇斯底里地招搖,猛咳。
狗兒向洞穴外的光線探頭
企圖拯救牠久未使用的吠聲。


夢去旅行了。
如同整座巷口曾經繁華
在我童年歲月邊界,旅行去了。
火炭烤香了芝麻是曹家糕餅店
瓶瓶罐罐奮力活著的雜貨店
傳說中女子為丈夫娶了新婦
離家了。前朝遺腹子
躲在牆角以貓的容身,存在者。


六0年代,巷口脫殼爬行了百里
之後,之後自行築巢振翅而出
夢去旅行了,像波濤對著波濤
肩對著肩,一起離去。


唯有記憶
它拖延它抓住它放大
在風中
在我的衣襟上蹲點
不被識破。

冷嗎?我問。
老漁夫耳朵以百衲衣般藏起
不語

我以微笑向過去說聲:「久違了。」


詩外:大澳是馬祖牛角彎的一條街,兩邊有人家, 在40年代為繁榮期,60
年代人口大量外移,整條街從此消聲匿跡 。
‧登海星詩刊24期 2017 夏季號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作者: 劉枝蓮 < > 發表時間: 2018-07-24
卷二
《微塵。眾》
如果以人為主角,卷二定是孤篇壓倒全集,這兒情感層面上以離別以價值以生活以風俗以人物,如蜘蛛以細沫結成生活樣貌,一張網。

微塵是以事件發生為主,例如,議會開會有了《宅配一杯酒》、《一張紙人令》;《通過我的飛翔》因為坐飛機,有了《飛機正在哭》;因為下雨天有了《四月的雨六月來》。
《飛機正在哭》

飛機正在哭
不斷抽搐
上上
下下

任憑肚中的我
使勁
拉住那一條筋脈
但,它仍然哭泣

怎麼了
是風惹你嗎?
我還來不及問

腹腔中的氣壓
翻出八百年
舊帳

一吐為快。

詩外:2017‧10月搭上立榮航空至松山班機,在惡劣的風向,拉起,降落,連三次,終於降落人間。


微眾是以人物故事為主。比如,在《把我賣了吧─福州倪子鄭炳燕》中「媽媽的鐵鎖打開所有家當,比痛苦一次,再多一次;弟弟盯著一碗粥,有比離散更遠的眼神嗎?「把我賣了吧!」我求媽媽說。」〈上一代〉。「一米高的雨,也從海底升起量身訂做高度,如主人。告别繁雜的虚名,錯過,無數花期和說話的速度,天馬旗讓風叫醒,花叢中的葉脈朗讀起經文。窸窸窣窣。」〈中年謝00〉以及十六歲的我們「院子邊那棵過時的,絲瓜拉長了影子,以及,用鮮黃的黃證實存在,開過花。別,誤以為,垂下,印在紗門上,虛的美,比吐出現實,更真。甚至,儀式比真實更皮毛」


星星提燈
── 寫給佛園主人謝○○


午的雨後,再次隨階而下
站在這兒,我將山谷變響
我將房屋變小
道路變成畫裡二條線

海浪拍打岩石,如歌吟
從谷底升騰,一米高的雨
也從海底升起
量身訂做高度,如主人

告别繁雜的虚名,錯過
無數花期和說話的速度
天馬旗讓風叫醒
花叢中的葉脈
朗讀起經文。窸窸窣窣。

我應聲而來,搖晃
在似雨非雨的背脊上
靜靜的分裂兩侧飄來的梵音
讓盤曲人間的灰煙
如鳳蝶的兩翼
抖落。
登創世紀詩雜誌192 期 2017.9秋季號

詩外:與牛角灣不遠山坡上,一對夫妻,一座佛堂,以及與笑看紅塵的自己,裸衣而坐。

總之,卷二,每篇都在說,像是不約而同,但又不期而遇,我能想到畫面,是天橋下的車水馬龍,來來往往人們與他們故事。發生了。
作者: 劉枝蓮 < > 發表時間: 2018-07-26
卷三
微。心事

如若「微塵。眾」是以島嶼宏觀為視角,「微。心事」則顯得微觀,很個人很私密的,走入家,走入親情,走入氣密窗內發生的事,包括對父母的思念,對寵物的愛,對愛情、朋友以及歲月的背叛。這兒節奏有些緩,其實,有些痛。比如:
「這算什麼?好一陣子了,月光不在我的屋頂過夜,豔麗垂落的夕陽橫渡匆匆。但,我總在異鄉的巷口,聽聞母親煎帶魚的腥味。」《想你在夢裡》。

「誰能為我拉住太陽,垂下的黑幔,讓我沿著,每一線光觸摸到母親乳房。然而,我同樣知道,天空下,没有那隻手。想到不近的遠方,只有蹲在古銅色陽光下。想著,明天没有饑餓的聲音。」一隻貓的故事。《凝望,太陽》

「我駝著身驅,避開拱門的迴廊如,幽靈穿過飛翔的霞光,如血液通過胸部的魂口,又像情人離去時的雲門,越走越遠越嗦越冷越纏越深 ──」《冷巷》。「我坐在黑石上,打個盹,那馬群昂首,不正是遠遠飄的昨天嗎?」時間的背叛《那星期的第二天》。《北風蹲在屋瓦上》中「我說,風別來,那是我僅有,一點驕傲。」

《名為母親花
─寫在母親六年後》


九月,屬於萱草。

金黃色花,偎在石牆上
枕著地氣,不與天光爭地盤
不與桂花爭暗香;不與荷花
爭高潔,不與雪花爭雪白

內斂自己內斂,如母親的愛
絲絲點點,在初秋的海岸線
爍爍發光。

萱草,屬於九月。

常年既綠,一亮、一暗
與月亮同榻而眠,與太陽
同笑而開;指尖輕巧的
滑過歲月風寒
豢養明天

隨時待命。
如那盞燈下的影子
銜給我會發光的花朵。

詩外:在母親辭別第六年,我在每天入口、出口處種下萱草,希望能效法古人,種下思念或被思念的芽根。
‧登野薑花詩集季刊24期 107年3月


在卷三,我不得不承認,那是我鋪陳故事的表象,真正的內隱,端看讀詩的人,如何觀色辨聲聞香了。就像民國才女林徽音《人間四月天》為女兒所寫,但普遍解釋為徐志摩所寫。那是她的意象夠飽滿,提供讀詩人想像空間。
作者: 劉枝蓮 < > 發表時間: 2018-07-30
卷四
微。聲音

這卷是我很喜歡的區塊。以在地庶民小吃、老酒、茶湯與花來發想,來探討婚姻、價值以及舌尖、鼻尖、指尖的溫度。

在舌尖,比如,「留著是他遺忘殘稿,也該化為 舌尖的甜美」〈鼎邊抆〉「飲下 第一沸 心比初雪還柔軟」〈龜桃〉。「燒退了 我躍上鼓腹尖頂,以肉身飼養了 虎口」〈繼光餅〉。

在鼻尖,比如,「為香 我不惜賜身,火刑」〈繼光餅〉「我抖落肺葉的尖澀,爬回鍋底,再 調香」〈烹茶〉。

在指尖,比如,「我是流放峭壁的詩人,蜷伏在石縫下,等待開花的芽根,如詩之葉舌」〈野菊花獨白〉。


《鼎邊抆》

1-煮

以瓢
撥開一層一層
青春白骨
在驚濤駭浪中
捲曲

2- 磨

以磨
石千斤之重
擠壓出情感
鮮嫩

3- 壓
留著是他遺忘
殘稿
也該化為
舌尖的甜美

4- 滾
米的粗糠
擅長收拾殘局
在紅塵碳火中
翻滾

5 燙
以射口的角度
跟蹤自己
在鍋底乾坤
現形。`

詩外:「鼎邊抆」是馬祖庶民小吃。「鼎邊抆」有稱「鼎邊糊」「抆」強調烹煮的動作,「糊」強調它的形狀。
◎登 吹鼓吹詩論壇 30 2018年3 月


〈酒〉則以初釀、新醅、老酒三部曲,來探討婚姻。
比如,「糯米初嫁了,雄姿紅麴入缸了,讓今年最美的新娘,合羞著驚濤穿過了 時空」《初釀》「清淺的紅,有了早春深情,如初嫁新娘 不安的,醞釀著意識流,在變酒的過程中 新生」《新醅》「讓心事不再裝罈,讓狼狽在清醒或 不清醒中,越獄」《老酒》。最後,盪出酒的出處「那種被喚醒的老味道,是千家萬戶醞釀的情義,不為避雨而來 海島味。」

《老酒》

莫道
閒人請進。吃酒去。

搖晃手中酒杯
讓火的沸點擁抱
薑末辛辣

緊鎖的門,關不住
晚春的託辭
滴著7度C的寒
獨對四時
流轉

輕輕地
把濃郁噙在嘴裡
想像歲月從不曾老去

想像黃昏只為追逐
幾片
落荒的葉子

至少,一次

讓心事不再裝罈
讓狼狽在清醒或
不清醒中
越獄

曰道:吃酒去。
莫道閒人


那種被喚醒的老味道
是千家萬戶醞釀的情義
不為避雨而來
海島味。


馬祖的風,急的上岸,空氣中夾雜海味,長在這裡的植物反映出海島人,特別是女性堅韌性格。
「紅花石蒜」(風骨)「鐵炮白合」(性格)「野菊花」(問學)住在山邊石縫間,成了我生命學習的標竿。


《 紅花石蒜》

無論
我如何逆風前行
也追不彼岸的葉

索性,以血
刺出鮮紅的花
挺立在海水腥熱處

凝望自己。一生的傲骨。
◎登創世紀詩雜誌194期 2018.3 春季號
作者: 劉枝蓮 < > 發表時間: 2018-08-02
卷五
微。詩語。

卷末,微。詩語。看像全集的外圍,其實是以另外的型式,談詩。這兒,我擇選五篇作品,包括短詩、長詩、短歌來評讀,分別是

詩人蔡富澧為馬祖所寫的《碧海連江》,詩人許水富為金門所寫《島鄉蔓延》以及我的詩作〈阿公的老酒〉。〈阿公的老酒〉做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式」的自我解剖。

短詩與短歌部分,以詩人非馬小詩〈月落〉以及陳高志短歌〈謝天〉。非馬是台灣詩壇小詩的高手,往往幾行短句,有滋有味,俐落而入神。〈月落〉以對比方式,來探看情愛,這樣幽幽的心事,與卷三〈微。心事〉有同聲息,共寒暄的味道。

〈謝天〉為福州語的短歌,我主張,取自馬祖擺瞑活動「祈」與「謝」符合《詩經》的正統性,為了表達或聽到老百姓願望而創作。與其說我感動〈謝天〉音樂之美,不如說我喜愛〈謝天〉碰觸文學的本質│淺白文字,表達50-60年代馬祖庶民生活樣貌與願望。那是說,文學或詩沒有了對人的關心,便失去意義,我是這般想。

在卷末,與其說是記錄自己寫詩讀詩的履歷外,更重要的是,想要引導對詩體陌生的讀者,來閱讀這本詩集。因為,無論詩是如何復興了, 但,對一般讀者而言,是陌生的。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