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林金炎 http://matsu.idv.tw
主題: 馬祖離離離島-大坵
作者: 林金炎 < > 發表時間: 2014-07-09
  作家苦苓說:「馬祖是台灣的離島。」那麼北竿是馬祖的離島,大坵是北竿的離島。

之一:穿越大坵時空

  大坵島位於北竿北方,鄰近高登,大坵不大(含小坵),面積僅0.69平方公里。早年島上居民大部份來自大陸長樂和連江沿海,由於附近海域漁產豐富,原為大陸沿海漁民於漁汛期歇腳,或漁具存放,或躲避颱風,短暫停靠居住之所。

  清末民初,有人移墾,半農半漁兼栽植鴉片。1950年,一場「國共海島追逐戰」後,居民被困在島上,成了島居住民的開端,於此同時,國軍也相繼駐防。

  大坵是一島一村,這在國境內是獨有的,是迷你的住民島。大坵西北面有高登島屏障,南面有北竿塘護衛,在戰地時期,這兒跟高登、亮島不一樣的是它們都有駐軍指揮官,這兒沒有,只有一個加強排。

  大坵島有「小綠島」之稱,島上住民鼎盛時期,也不過4、50戶,多是純樸的漁民,早年沒有公路,沒有車子,是生活艱苦的地區,曾在這兒居住的住民和戍守的軍人,雖然在心裡上覺得大坵是世外桃源,但是生活上是很單調枯燥的,限於交通與人力,這兒軍民沒有電影院可逛,卻能看到來自台灣各界的勞軍團演出,但要購物必需搭船去北竿島,交通工具僅靠政委會撥發的一艘舢舨,之後逐漸進步到馬達船。

  大坵雖然迷你不顯眼,夾在高登和北竿間,依然受中共軍事威脅,有次軍方派來的副村長(指導員)趙健斌指令村民林○贈挖防空洞,不幸洞塌陷而壓死(47年)。

  在大坵小島「軍愛民」在這兒也表現無遺。早年此地只靠漁獲為生,貧困清寒家庭甚多,駐軍和地方政府照顧。或贈米糧、或協修房舍、或受政府購贈塑膠船。村民陳金官還曾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50年)。還有一次,老村長林木蘭曾率領20餘名漁民,往亮島作業,創下撈獲高級海鮮-淡菜的最多記錄(59年)。

  64年該島建簡易水庫,並鋪設北竿至大坵電纜,次年通電,老村長林木蘭和服務這兒的村幹事陳國新、陳道錐、林詩水、林天祥、黃新生、王寶山、王禮登等等對本地協助最多,奔走爭取建設有功。

  65年這年開始民選村長,林德光當選,成了第一任「島主」,這顯現島嶼雖小,民主乃在,這時正是大坵最好的時候,此後漁源枯竭,移民潮出現,老村長林木蘭遷台謀生,而大坵也在轉型。

  73年張金財在大坵闢畜牧場,隔2年,這兒居民只剩3戶,乃以漁為業兼採紫菜,政府規畫將此地建設成「海角樂園」,農改場在此野放梅花鹿數十頭,直到79年大坵島上已不見人影。

  民國88年,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成立後,大坵環島步道整修,這兒成了磯釣樂園,加上梅花鹿野放復育有成,夏季又可以看到飛翔的海鷗,外加大坵分班遺址及軍事據點遺跡,成了觀光資產,於是大坵又有了新住民,來自台北的胡先生看準這兒的觀光商機。

  90年代前後,馬祖各界經常提到「四鄉五島」,這對旅外的大坵人來說是很諷刺和不爽的,難道大坵不是「島」?!馬祖列島北邊的「大坵」和南面東莒的「大埔」,兩個「大大」,有著共同的命運,繁華短暫的閃爍過,用句房產專家的說詞,這兒是「蛋白區」。

  今日隨著「博弈」在島際起舞,大坵段土地總登記申請人件數也多了,外加近年政府開發大坵生態之旅,4-10月份有往返航班1-2班,航線為福澳→白沙→大坵,聽說單去年旅運往返人數就達8000多人次,最近聽說一位由北台灣移民來的胡進江先生,樂居此島,放養「蜈蚣雞」,為野放的梅花鹿取名字,這而無光害,入夜可看飽「藍眼淚」,大坵成了生態樂園,但盼風水輪流轉,祝願大坵島重生,再次飛揚。

之二:大坵廟宇神明閒談

  早年大坵島民捕魚居多,捕魚網的師父奇缺,大陸未淪陷前,皆由大陸長樂引聘,有一回,大陸師父返鄉,留下枴杖及香火袋,入夜,香火袋卻發出亮光,漁民將香火袋掛牆頭膜拜,都漁獲豐收,拜求子得子,於是大陸「龍角峰」五靈公神明靈驗的事蹟傳開,影響到橋仔、芹壁、坂里諸村,都簇擁膜拜「五靈公」。

  大坵島上原有白馬王廟一座,建於60年代初起,由居民集資興建,也在同時期(59年4月25日),服務於大坵的駐軍戰士冬桂時上士,在他戰備之餘,漫步退了潮的海邊,瞥見小礁石旁橫躺著一尊木雕的觀音菩薩神像,由於他自已對宗教的虔誠,為該尊佛像塑金,製作佛衣,造神龕,給予供奉,任由戰士們進香,冬上士輪調離開了,而這尊觀音佛像仍在大坵部隊中,傳承供奉,部隊撤離後,該尊神明就不知去向了!

  另有一位戰士在海邊散步,檢到佛像,他如獲至寶,帶回碉堡,烘乾妥為珍藏,結果在一次長官內務撿查時,被發現移走,該戰士哭了好幾天,長官將這尊佛像交還給他,從此該尊佛像成了全體戰士每天頂禮膜拜的「偶像」,不久該戰士退役,也帶走了這尊佛像,從這個時候開始,班上弟兄好像在精神上失落什麼似的。

  大坵處在戰地時期,嚴密的海防,禁止拍照、泅水,讓島民與海日益疏遠(形同明初海禁)。兩岸局勢稍為緩和,對岸卻毒魚、炸魚,層出不窮,海洋資源枯竭,於是移民潮出現(形同清初遷界),桃園、基隆、台北新家園,原鄉成廢墟,出外的大坵人戀故鄉,他們一樣有「原鄉、故鄉、家鄉」的情結,這兒永遠是他們的「根」、「源」。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圖片由曹以鋒提供
作者: 木子詩云 < > 發表時間: 2014-07-09
請問有前輩們知道大坵上的那所國小是在民國幾年廢校的嗎?
作者: 林金炎 < > 發表時間: 2014-07-09
明天會發表大坵分校憶往
作者: 木子詩云 < > 發表時間: 2014-07-09
謝謝前輩...

詩云拿板凳 等著明天聽前輩說故事...
歡呼歡呼歡呼歡呼
作者: 木子詩云 < > 發表時間: 2014-07-10
謝謝前輩說大坵的故事...

配合著老照片

有種說不出的無名感動

聽說現在大坵分校已經被變成養雞場....

這幾天,我想找時間去看看

那兒有民宿....很吸引我...

不知,現在大坵分班長大的小孩...還留在馬祖的有哪些?
想去採訪....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