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林金炎 http://matsu.idv.tw
主題: 早年馬祖陸軍醫院的回憶
作者: 林金炎 < > 發表時間: 2012-08-07
  馬祖最早的醫療機構,且較具規模的-馬祖陸軍醫院,成立於民國43年7月21日,建築在南竿牛角山麓,背靠大山,面向大海,環島中央公路繞經門前,當時醫院先後搭建了十餘棟相連的美製鋁質建築物,直到民國52年5月,守備區指揮部才拆除新建野戰醫院大樓,坑道外加鋼筋水泥房,由國軍同袍儲蓄會撥款與防區合資100萬元經費承建,一座座坑道病房,員工寢室、醫院大樓、保健中心,還有整齊排列著的各醫務部工作間,內部設備齊全,走道兩旁花圃百花爭艷,大樓底層還有傷患文康室,備沙發、寫字台、報章雜誌,大樓後方有大水井,裝置抽水機,以水管貫穿各病室給病患和家屬利用。

  這所當年與戰地學府馬祖中學為鄰的醫院,他們有健全組織,也建立支援體系,密切配合作戰,定期學術研究和專題討論,優良的醫護人員,24小時都在為戰地軍民提供最佳服務,同時支援離島衛生所,並從民國51年度起實施「為民義診」,預防接種,他們得過無數次「後勤優秀單位」的獎勵。

  該院成立以來,是塊響亮的牌子,給軍民好口碑,服務三軍,嘉惠民眾,贏得美譽,軍醫人員不但具有做官兵媬姆的本能,還具有自衛作戰能力,該院可說是慈善機構,藉現代文明輓回千萬人的生命,嘉績流傳戰地,「惠我官兵」、「澤及鄉黎」、「仁心仁術」、「同舟共濟」、「惠我袍澤」諸類銀牌、紀念牌,排滿了醫院各樓層。

  50年代住院傷患,內科較多,單以53年度平均每月住院軍民就達50餘人上下,而外科以一般外科較多,手術以胃穿孔、外傷、摘取蘭尾炎、疝氣、脫肛、痔、子宮外孕、難產、剖腹、接生、割瘤、結腸較多見。69年1至6月份,該院為民門診多達3700多人次,施行手術有57人,住院治療有138人次,凡是做了醫生、大夫乃至軍醫,無不希望給病人妥善而正確的治療,然後帶著健康的身體離去,何況是在戰地,軍民即是一家人。

  醫院雖然規定有看診時間,不像現在先預約掛號或指定醫師,但病患隨時來院求醫,縱使不是急病,也會受到親切接待和醫療,如遇急診,更是不分晝夜,「救人第一」是他們的宗旨,他們待人熱情,仁心仁術和視病猶親,難怪陸軍醫院的官兵、醫師、大夫,走在南竿或山隴各街坊,總是受到特別的敬重。

  你有聽過院長、組長、醫官為病患輸血的事嗎?這兒都曾發生過,這兒經常有動人的故事,像民國69年,服務陸軍醫院的士官長趙君言(山東人,54歲),因病去逝,身旁僅剩款1萬多元,囑捐給安老院、育幼院。這年底馬港天后宮廟祝林五妹胃出血,經軍醫院急救,7戰士輸血,軍愛民添佳話,雖然地區有一所縣屬馬祖衛生院(45年7月才改為連江縣衛生院),它是民眾醫院,但因開創不久,設備及主治大夫仍由馬祖軍醫院調派支援,除了醫療一般輕微病症外,凡屬重大病症,如手術或有待進一步治療,仍轉送到軍醫院。

  軍醫院沒有太多的血庫,只要病人急需,院方登高一呼,鄰近的駐軍單位官兵都會配合病人血型,前往輸血救人,駐軍官兵成了馬祖最佳的血庫中心,拯救病患無數,尤其地區婦女難產,生命垂危,輸血救人成了民眾對軍醫院留下不可抹滅的良好印象,也讓民眾感恩,即今乃讓人津津樂道,給民眾心中建立了名醫的招牌。

  北竿也有所「北高軍醫院」,莒光、東引也設有軍醫院,它們也多次榮獲愛民團體獎,在戰地時代,馬祖陸軍醫院是全國野戰醫院五部中的一部,由於台馬交通不便,一些重大急症患者,必須「後送」台灣,救人如救火。該院於民國57年(時已改為陸軍862醫院)開始實施「後送醫院」這一項目,這項超級作業也是該院同仁所不樂見的,因為有把握的就地治療,超嚴重或治療儀器不足才後送台灣。

  處在戰地,各部隊都設有醫務所,為官兵做預防注射,也有內、外科門診,駐所醫師多由台北醫學院畢業的預官充作醫師,門診的對象為普通傷患,「傷」者指擦傷、碰傷;「患」者包括感冒、腸胃、皮膚等的疾病,嚴重的如久治不癒的箇疾,有些是疑難病症,才後送陸軍醫院。軍醫院給官兵的是安全感,是官兵健康的維護者,在戰地的歲月裡,數十年來,每一位醫護人員都為馬祖地區立下汗馬功勞,在馬祖人物傳記上,外籍人對馬祖的付出,是都該寫的小功臣。上列當年醫院的點滴,是筆者片斷的回憶,不完整沒有完結篇,還祈盼鄉親共同來反饋,讓當年醫院點滴活現,永存記憶心扉。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70年代的馬祖醫院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